李曼
摘? 要:人工智能作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各行各業不斷對原有技術進行“人工智能”賦能,通過人工智能不斷挖掘行業潛力。將人工智能引入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財務的數據統計、財務核算和報表編制的工作效率,為高校管理的戰略決策提供高質量的參考依據。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財務報銷流程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帶給高校財務管理的轉變,進而推動財務機器人在高校中的逐步推廣,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校;財務轉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逐步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作為前沿科技之一,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20世紀末會計進入了電算化發展的新階段,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為會計人工智能數據奠定了基礎。2016年,中國率先將人工智能引入財務會計領域。德勤率先提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開發計劃,很多公司相繼開發出了以自動化為核心的財務機器人,財務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工作效率隨之大幅度的提升。
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高校各類經費收入逐年提高,財務報銷的整體工作量也隨之劇增。另一方面,國家“放管服”政策的落實,使得學校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高校內部對于財務報銷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將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從冗長的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高校財務管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高校財務報銷流程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高校財務核算成指數增長,特別是在國家推行電子發票和公務卡結算后,高校財務日常報銷量業務中核對的信息量急劇增加,使得現有財務人員面臨更大的工作難度,與此同時各類矛盾也凸顯出來。解決“報賬繁”問題,為科研人員再松綁是全國上下聚焦的熱點話題。為進一步落實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各部委出臺了多項措施和辦法,解決困擾師生的日常財務報賬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調研了解到,很多高校在近些年通過推廣網上投遞式報賬,逐步緩解面對面報賬時老師往返財務部門和排隊的問題。但隨著經費的不斷增長,財務目前的人員配置往往與繁重的核算量不匹配,如何通過建設智能化財務報銷系統,改革財務報銷模式,簡化報銷流程,轉變服務理念,創新報銷方式,優化服務質量,提高師生滿意度是每個高校財務管理人員要解決的重要議題,推進財務報銷工作改革勢在必行。
(一)財務報銷業務量巨大
高校財務報銷覆蓋各類票據。單筆業務既能包括數個公務卡支付和還款信息,還有可能涵蓋對公對私支付信息及電子發票的信息。財務人員對上述信息需要逐條逐項核對,此類工作技術含量低且高度重復,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是制約報賬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政策傳遞不到位,師生滿意度低
財務政策推陳出新,更新較快。高校財務部門面對數量龐大的師生群體,對于高校財務報銷各項規定及相關制度的宣講很難開展,信息傳遞的方式有限。廣大師生對財務報銷流程的了解程度不能及時更新,造成財務部門和師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容易造成部分師生對財務工作的不了解。其次,財務報銷工作的很多工作需要各職能部處之間的配合,如果各職能部門之間溝通不暢,造成信息傳遞不到位、不及時,將報銷業務復雜化,降低報銷效率。
(三)頻繁更換報賬員,溝通難度大
很多高校允許教職工雇傭財務秘書(非正式教職工)或者學生辦理財務報銷手續。在規模較大的課題組中,經常是由多名教工使用同一經費卡辦理相關報銷業務。報銷過程中如一次沒有辦理成功,中間更換經辦人現象時有發生。經辦人之間信息不對稱,不同一線財務人員對政策的掌握和解釋不同,造成一筆業務退單量和“返工率”很高,無形中拉長了時間成本,造成師生對財務部門的不滿。
(四)財務人員配備不到位
高校的財務人員編制有限,而財務報銷核算量卻在指數級遞增,給一線財務人員帶來了很大壓力。目前很多高校的財務處聘用大量的“勞務派遣”合同工以應對增長的核算需求,使得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此外,財務報銷人員每天要處理大量的重復性報銷業務,工作量極大,不僅需要對票據信息進行審核,還要判斷此筆業務的真實性并進行會計憑證編制,這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責任心和業務素質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
二、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中的優勢
高校財務管理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程序化程度較高,主觀判斷較少,這些特點都與“人工智能”的優勢匹配。人工智能可以有效的降低財務管理的人員成本,解決人員編制不足等問題。“財務機器人”可以24 小時不間斷工作,出錯幾率很小,不會因為人為失誤而造成“返工”,極大提升工作效率。“財務機器人”可以內置財務報銷政策,通過人機對話的形式,為師生解答各類問題,可以將財務政策直接宣傳到位,有效解決了不同一線財務人員解釋不一致的問題。面對乏味枯燥的長時間工作,“財務機器人”不會有任何“抱怨情緒”,通過重復工作的“訓練”,反而能使“財務機器人”的準確性更高。此外,“財務機器人”可以不斷的升級數據庫,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對數據有效跟蹤,機器人收集的財務大數據還能幫助管理層進行決策。“財務機器人”將廣大財務人員從繁重重復的報銷業務中解脫出來,更好地從事其他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工作,比如和相關部門的溝通,業務協調和戰略決策等。
三、人工智能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一) 引入智能“財務機器人”
根據國家電子發票的相關規定,電子發票已經基本取代紙質發票。但在高校日常業務開展中發現,很多高校報銷依然需要打印電子發票作為報銷憑證,無形中造成了紙張的浪費。除此之外,一線財務人員還要對發票抬頭、稅號、日期、摘要等進行核對,判斷其是否符合報銷的要求。使用人工智能類“報賬機器人”逐步取代在財務報銷中的手工憑證,自動識別校對電子發票,可以替代核對工作,極大減輕工作量。
(二) 搭建“智能”報賬平臺
很多高校開始搭建“智能”報賬平臺,目前從訂購火車票、高鐵、飛機票、酒店的商旅平臺為試點。以T大學為例,師生可以在網上或APP中預訂酒店和機票,系統自動凍結經費卡的金額,解決了師生的墊資和借款問題。行程結束后網上獲取的電子發票點擊上傳至商旅平臺提交報賬。整個過程可以由差旅老師直接處理,解決了差旅老師和經辦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智能”報賬平臺可以根據發票上的日期、金額自動填寫行程申請單和報銷單據,無須老師手動輸入和黏貼發票,師生不再有丟失紙質發票的困擾,整個報銷過程簡單方便易操作。“智能”商旅平臺能將電子發票和網上報賬系統以及在線支付三者打通,簡化流程,減輕了一線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揭開了高校無紙化報銷的新時代。
(三) 實現線上審批和財務審核
高校已經基本實現了財務電子化管理,更有部分高校融合先進信息技術,將各職能部門進行整合,在全校范圍內行成一個互通互聯的完整信息網絡。校內辦公網與財務系統的互通互聯,可以將過去線下審批蓋章的業務轉移到線上,加上移動端APP的開發,使得審批人可以24小時在線審批。人工智能可以做簡單的判斷,將待審批事項自動推送至審批人,推進財務管理審批的自動化、無紙化、智能化。
利用電子簽名技術、在“智能”報賬平臺實現線上的負責人審批及財務審核。具體操作如下:經辦人將電子票據上傳至系統中,系統按照報銷人選擇的經費項目自動流轉到審批人處,審批人可查看電子單據,然后通過電子簽名技術進行在線審批。審批人審批完成后,系統可自動流轉到財務審核處,由財務對該報銷單在網上審核,如果發現材料缺失或是存在問題,可直接通過系統退給報銷人,報銷人在接到退單后可直接查看財務對該報銷單據提出的問題,其在補充完材料后可繼續提交該業務,財務人員核對無誤后即可完成賬務處理。
(四) 財務人員與人工智能的分工配合
高校作為國內科技攻關的核心單位,在提高科技研發能力的同時,其財務管理水平也應該在全社會樹立標桿。將人工智能引入高校財務管理,由“財務機器人”取代一線財務人員,完成那些簡單煩瑣的初級工作。長時間從事簡單重復的工作會讓人產生疲勞感,消磨工作激情,而財務機器人不存在這種情況,經過不斷地重復訓練,機器人能將簡單乏味的工作越做越好,技術人員也能不斷地對機器人升級優化,使其能更好的進行工作。過去需要一線財務人員加班處理的業務,如月底結賬或批量的報銷業務,可以由機器人取代。此外,機器人的差錯率大大低于人工,差錯率可以降低到幾乎為零,加上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提高效率同時降低了財務風險。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財務機器人”沒有自主思維,無法做出主觀判斷,不具備財務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所以對于“財務機器人”采集的數據,需要財務人員進行分析思考總結,最終將財務信息轉化為對高校戰略決策的重要依據。未來將財務人員和“財務機器人”有機結合起來,分工配合,必能實現最大的產能效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科技中國”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作為最新科學技術的前沿單位,迫切希望能夠在高校實現全流程智能化報銷,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節約資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提高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率。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定在各行各業與原有技術進行深入融合,取代部分財務管理工作。利用“財務機器人”將高校財務人員可以從繁重的重復性報銷業務解放出來,投入到更專業的財務管理領域,使自身具有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的財務管理價值。同時也要意識到人工智能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專業的財務人員。高校未來要將財務人員和人工智能相融合,共同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向全流程無紙化智能管理不斷邁進。
參考文獻:
[1]殷濤.“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財務報銷工作改革探究 [J].教育財會研究,2015(06):57-60.
[2]郭愛玲.高校財務報銷系統智能化研究[J].管理觀察,2019(06):150-152.
[3]王公興.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中的實踐[J].財務管理,2019(0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