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陸旦宏
摘 要 人才培養必須緊隨時代發展。在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工科院校紛紛聚焦于“雙創人才”的培養,尤其注重發揮實踐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總結現有實踐育人體系不足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通過對其內涵和實施路徑的剖析,進一步論證其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以期為高校發展、社會進步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雙創人才 遞進式實踐育人
Abstract Personnel training must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gineering colleges have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especially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acti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progressive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it further demonstrates it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progress.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progressive practical education
實踐育人的研究由來已久,長期以來,研究者們對多個視域下的實踐育人機制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具有了豐富的理論基礎。雙創時代背景下,高校主動適應社會新形勢,在開辟實踐育人新路徑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如眾創空間的建立、創新平臺的搭建、配套制度的出臺等,但仍面臨著協同性不夠、實效性不高、精準性不足等困境。本文在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以“雙創人才”培養為導向,提出將遞進式思想融入實踐育人體系,旨在促進高等教育更精準地契合社會需求,進而培養社會真正所需的人才。
1 基于“雙創人才”培養的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基本內涵
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的提出是基于對人才能力提升過程遞進趨勢的認識,本文所提出的遞進式實踐育人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遞進過程,而是遵循一種遞進趨勢。本文研究中,將四年本科教育階段按照年級劃分為低年級(一年級)、中年級(二三年級)和高年級(四年級),分別對應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中三個符合邏輯遞進關系的階段,即基本認知階段、能力強化階段和融合應用階段,各階段以科學合理的實踐載體模塊實現人才培養。
(1)基本認知階段以意識培育為主,重在培養興趣動機、夯實專業基礎、完善職業規劃。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日常生活中屢見這樣的實例,如智能家居源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創新意識、清潔能源利用源于人們對環境保護的創新意識、太空探索源于人類對認識自然的創新意識……但這些創新意識不是天生就具備的,需要在后天的學習中逐步建立。在遞進式實踐育人的基本認知階段,大學生們可以在師長及朋輩的感染中提高對自我的認知、在各種實踐性參觀體驗中增強對專業的認知、在各種針對性實踐活動中感悟人生規劃,逐步形成的創新意識和興趣動機必將為其今后的創新之路奠定堅定的基石。
(2)能力強化階段重點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中華優秀民族精神如革命精神、大慶精神、女排精神等所飽含的璀璨創新精神是開展實踐育人豐富的實踐源泉。在能力強化階段,要注重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并重,以主題實踐活動、實習實訓、能力培訓、技能大賽等為抓手,將創新精神傳承實踐活動與各類能力訓練相結合。在培養學生積極實踐的開創精神、打破常規的進取精神和戰勝困難的突破精神的同時,較為有效地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在培養學生優秀的分析能力、卓越的決策能力和突出的創新能力等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融合應用階段是對人才進行從知識能力積累到實際應用提升的訓練階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人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只有經歷實踐鍛煉才能實現較好的應用轉化。融合應用階段需從實戰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大型課業設計、校企合作鍛煉、求職歷練、頂崗實習、眾創空間孵化等載體在提升大學生核心素養中的作用,指導大學生在各類載體中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合理選擇,努力實現因材施教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雙提升。
2 基于“雙創人才”培養的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的實施路徑
(1)更新教育理念推進協同育人。當前,全員育人理念正被廣泛關注,更新理念就是提升思想認知,[1]將遞進式實踐育人理念提升到全員育人的高度。高校在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中應加強教育資源的整合,在重視教學、科研工作對“雙創人才”培養關鍵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包括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在內的各類教育者的重要作用。協同育人就是要充分研究、合理設計各育人載體模塊,確保不同育人模塊間、不同崗位教育者間的育人目標高度協同,最大限度地提升遞進式實踐育人的教育合力。相信在先進理念指導下的遞進式實踐育人必將能在提升人才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理想信念水平、團結協作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等,從而達到“雙創人才”培養目標。
(2)完善頂層設計提升育人成效。遞進式實踐育人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應在充分研究各模塊間遞進邏輯關系的基礎上,從全局的高度完善頂層設計、開展建章立制,特別是完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完善管理機制就是要建立一整套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的管理體系,優化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規范,在不斷總結中固化工作經驗,形成亮點特色;完善激勵機制就是要以公平、精準的激勵政策來激發教育者的工作熱情,努力提升工作合力,如可將教育者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審、評優評獎等與遞進式實踐育人績效掛鉤,營造積極進取的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環境;完善評價機制[2]就是要以制定評價指標、樹立優秀標桿等為抓手,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人員評價,增強教育者在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深挖育人資源加強載體建設。除了高校外,政府、企業、家庭、社會等也是遞進式實踐育人的良好土壤。高校應在發揮自身育人功能的同時,充分挖掘政府、校友、企業、家長等各類資源,大力引進并科學設計遞進式實踐育人平臺載體。[3]通過設立實習基地、就業基地、工作站、校企合作平臺、研發基地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展多維型[4]實踐育人載體,確保載體數量豐富、內容多樣,以滿足“雙創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4)建立長效機制保障健康發展。當下,社會對“雙創人才”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必將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而變化,這就決定了遞進式實踐育人要建立長效機制。高校應圍繞遞進式實踐育人設立專門的機構,明確其所擔負的決策、管理、研究、監督等職責,同時加強教育者對社會形勢、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的系統培訓,不斷筑牢遞進式實踐育人的發展基礎。通過建立健全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長效機制,確保教育者在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探索中所凝聚的優秀經驗得以不斷地鞏固、所存在的缺點不足得以正確地應對,也使得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平臺、會干事的有發展,不斷開創遞進式實踐育人工作新局面、促進該項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
3 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的價值
人才能力提升是一個從基本認知—強化提升—融合應用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向上發展的逐步遞進過程。遞進式實踐育人構想在遵循人才能力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總目標進行遞進式細化來弱化難度提振信心、通過把握規律來及時優化方案、通過尊重個性實現因材施教,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的價值較為明顯。
(1)目標細化,有助于弱化困難、提振人才信心。在傳統實踐育人過程中,教育者往往會引導學生要充分認識培養自身較強的專業能力、協作精神、創新創業素質等的重要性,要求大學生樹立練就過硬本領的崇高目標。在這種壓力熏陶下,很多大學生雖明確了總目標,卻也因目標的遙遠產生了退縮、畏懼的情緒,進而很難從各種實踐環節中理出頭緒、找到出路。因此育人成效必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遞進式實踐育人過程中,當“雙創人才”培養的總目標被拆解為一系列相對獨立又邏輯遞進的小目標時,人才培養將變得既充滿動力又富有希望。這無形中為人才培養開創了一個信心滿滿、動力十足的良好開端,更營造了一種積極進取、勇于攀登的良性循環氛圍。
(2)調整簡便,有助于因地制宜、及時優化實踐育人方案。在遞進式實踐育人過程中,各平臺、載體、環節往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其自身的調整和優化可以隨時根據情況進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簡便性。高校可以根據時代特點、自身實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對工作方案進行調整,讓遞進式實踐育人構想在總框架下不斷地被優化,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富有成效的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
(3)選擇靈活,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育人成效。鑒于成長背景、天賦條件、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差異,不同人才在道德品質、意志水平、知識涵養、接受能力等方面必然存在著區別。在遞進式實踐育人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在種類豐富、側重點不同的實踐載體平臺中進行靈活選擇,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實踐培養方案。這既充分考慮了不同特點學生能力提升的個性需求,也實現了將“雙創人才”培養向精細化、高效化方向的發展。全才培養雖難,但根據不同人的特點開展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地取長補短、提升人才綜合素質,進而達到提升育人成效的目的。
4 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雙創時代發展的生力軍。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在“雙創人才”培養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高校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可結合自身特點,合理甄選實踐載體和平臺,構建系統的遞進式實踐育人體系,努力培養社會真正所需人才,切實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楊國欣,蔡昕.高校實踐育人實現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4):74-75.
[2] 談傳生.高校實踐育人機制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61-63.
[3] 雷朝滋.關于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7(Z2):57-60.
[4] 常青,李力.高校“多維型”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體系建設與運行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