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玉婷 張季云

摘 要 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指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與開發,是職業教育提升為類型教育的必然選擇。課題組比較了職業教育領域最典型、最主流的兩種課程開發方法——DACUM與BAG的異同,認為高職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構建,既要根據生源對象、培養定位與目標,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法;也要牢牢把握好構建過程中的核心和重難點問題。
關鍵詞 能力本位 課程開發方法 專業能力拆解 以學為中心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upgrade to type education to guid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ability based education thought. The task force compared the two most typical and mainstrea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DACUM and BAG, and though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etency based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echnic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training orientation and objectives, but also firmly grasp the core and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ability-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 professional ability dismantling; learning-centered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將我國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由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轉向特色更鮮明、行業企業參與度更高的類型教育。這其中,核心領域和最迫切的現實問題,是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取代知識本位教育理念。
1 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論概述
1.1 理論內涵與教學原則
能力本位教育,也叫能力本位職業教育 (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CBVE),是指圍繞職業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組織課程與教學的教學體系。[1]它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培養為本位,建立學習內容與工作領域的聯系。
它的教學原則,核心是堅持“職業能力培養”,而不是學歷或學術知識體系教育。它強調(1)以能力為依據,確定培養目標;(2)以能力為核心,進行課程開發;(3)以能力為本位,制定教學計劃;(4)以培養能力為軸心,靈活組織教學。[2]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度,促使學生掌握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
1.2 基本特點與教學優勢
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征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以現實職業分析為主;課程結構模塊化;教學組織方式靈活;采用個別化的學習方式,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制富于彈性;對教學的評價反饋客觀而且及時等。[3]
它有明顯區別于傳統知識本位學科教育的教學優勢:(1)技能訓練的主導地位突出,與生產與服務一線的職業崗位實現技能對接,更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緊缺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教學做同步,促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動手能力更強,教學質量更高;(3)理實一體化教學,促使高職教師苦練職業技能,課堂延展到車間、工廠、實驗室,教學能力更豐富。
2 能力本位課程開發的方法選擇
DACUM與BAG是職業教育領域兩種最典型、最主流的課程開發方法,都以能力為本位,開發起點、目標指向和開發方法相似,但在能力觀、具體的開發流程與內容、最終的開發產品上又有所不同,具體見表1所示。在構建能力本位課程體系之前,要進行方法比較,并根據生源對象、培養定位與目標等,做出更適合的方法選擇。
2.1 DACUM課程開發法
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課程開發法,由美、加兩國在1966年聯合開發,主要服務于流水線崗位技能操作者的培訓。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逐步完善和發展。它以實際工作任務需求的能力為著眼點,以技能培養為目標,依托行業企業專家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采用頭腦風暴分析得出能夠勝任具體崗位的職業能力。
2.2 BAG課程開發法
BAG(德語Berufliche Arbeitsauftrag典型職業工作任務)課程開發法,由德國不萊梅大學與大眾汽車公司在1996年合作開發,服務與機電一體化汽車維修課程改造,適應當時學習與工作一體化趨勢逐漸增強的時代背景。它以高于企業單一崗位技能需求的職業發展為著眼點,不僅依托行業企業專家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還有其廣泛的崗位任務經歷,采用頭腦風暴分析典型職業工作任務的內涵,并轉化成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依據工作過程設計學習步驟,按照職業發展階段的難易程度設計學習情境、編制學習材料。
2.3 方法比較(見表1)
2.4 方法選擇
DACUM與BAG課程開發方法分別產生于不同的時代背景,泰勒科學管理主義思想和流水線生產組織方式,扁平化管理和精益生產方式,對勞動者素質要求各有不同。這是造就兩者差異的重要原因??偟膩碚f,DACUM 法更加適合崗位分工明確、技能初級的崗位培訓,讓學習者短期內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而BAG課程開發方法更加適合服務于職業生涯發展,培養能勝任錯綜復雜的工作任務和具有主體性發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5]
3 高等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體系構建的核心與重難點
根據職業教育課程專家徐國慶教授的“三層四環”能力本位課程開發技術路徑:第一層為職業領域的能力標準建立,分析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職業能力及其典型產品;第二層和第三層屬于學習/課程領域,第二層為課程設置與內容分析,基于培養目標設置課程、確定課程內容;第三層為基于學習分析的項目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職業領域的“典型產品”設計學習項目和教學方案,有效地實施課程內容,以達到培養的職業能力目標。
本文認為,這三層分別體現了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體系構建的核心與重難點。第一層“職業能力標準建立”即為核心;第二層“課程設置與內容分析”視為難點;第三層“項目教學設計”則是課程體系構建的重點領域。
3.1 核心:專業能力拆解
能力本位課程,是以職業能力為基本支架構建的課程。構建高職能力本位課程體系,需認清認準真正的核心,是專業能力拆解。而專業能力的拆解,必須依托每個專業所在行業的龍頭企業,該企業能夠提供系統的工作領域、深入的工作任務、明確的職業能力;使得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在專業課程建設中發揮實質性作用。企業專家以行業標準對專業能力進行拆解,得到專業能力清單;拆解得到的能力,是教材開發的基礎單元。
3.2 難點:增減能力條目
一群經驗豐富、優秀的企業專家,挖掘一個專業對應的所有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拆解得到的職業能力條目可能多達幾百條(一些任務成果不明顯的專業或崗位,可能條目較少),而職教專家們一致認為專業核心課程在6至8門為宜,這突顯了高職能力本位課程體系開發的難點: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增加和刪減能力條目,提高任務的教育價值。
客觀科學的操作方法,是為每一個專業列舉“課程與畢業要求的關聯矩陣”。關聯程度最高的6至8門專業課程即為專業核心課,每門專業課程的課時與關聯程度高低相對應。
3.3 重點:以學為中心
職業能力獲取是比較復雜的技術過程,教學領域對教學項目的設計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是可以直接依據所開發的能力體系組織教學,而無需通過積累系統的理論知識后才能進行相關職業能力的學習。這里涉及到對傳統課程體系的教學邏輯,依據職業能力難易程度進行重新排序。
要做好重點領域的重點工作,關鍵是教學觀念的轉變,由“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在構建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教學邏輯時,打破學科本位的理論知識體系,從低年級開始,創設“有價值的自然情境中的問題”,按解決問題的職業能力需要,由易入難設置專業課程的教學邏輯,為學生創造有意義的學習和成長經歷。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能力本位教育[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能力本位教育#3_2
[2] 岳勝男.能力本位教育理論在旅游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3] 范博,盛子強,周琪.BAG與DACUM課程技術比較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6):85-87.
[4][5] 何興國.DACUM與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方法比較研究[J].職教論壇,2012(2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