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是指集團內部設置獨立的審計機構,配備專職審計人員,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集團內部管理制度的規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對集團及其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控制、評價和管理,以促進企業集團完善治理、加強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提高效益的活動。內部審計在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減少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業集團強化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在企業集團跨地域、跨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下,企業面對的國內外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風險不斷加大,通過強化內部審計,加強內部控制監督,減少風險,是企業集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
一、強化集團內部審計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戰略審計作為事前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內部審計發展的重要方向
戰略規劃作為企業對重大的、全局性的、基本的、未來的目標、方針、任務的謀劃,事關企業集團的重大問題,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出現失誤會導致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戰略審計用總攬全局的戰略眼光,全面審查企業發展的大方向、總目標,立足全局,著眼未來,從宏觀上評價問題和風險,增強控制戰略風險的能力。
戰略審計即可以決策前審計,預見風險、核實預期收益,規避決策風險,也可以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定期審計,及時進行戰略調整,還可以對戰略實施后的效果審計,采取補救措施,總結經驗教訓,為企業后續決策提供建議。
(二)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集團內部監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內容
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在企業集團內部建立并完善決策、執行、監督三個體系,董事會下設審計與風險管理委員會,并設立內部審計機構。
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進入眾多新業務領域,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等,管控鏈條延長、業務復雜化了,需要強化內部監控。內部審計的范圍也從財務收支、任期責任審計轉為對經營效益和風險的審計,并擴展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方面,為公司內部的管理、決策和效益服務。
(三)企業集團的內部監控離不開內部審計,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優化管理、提高效益
內部審計與加強企業集團管理是相輔相成的,有利于強化單位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執行和完善,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堵塞管理漏洞,減少損失,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提高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集團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熟悉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等情況,工作便利,可在企業改善管理、挖掘潛力、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內部審計可以對企業集團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作出客觀、公正的結論和意見,起到評價和鑒證的作用,對經營績效考核與評價具有重要作用,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目前企業集團審計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權威性不足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靈魂,對內審部門的授權和保護不到位,直接影響審計的獨立性和效果。同時作為企業集團內部的職能部門,對被審計單位的人員可能比較熟悉,審計人員可能面臨來自相關群體和審計小組內部人員不同觀點的壓力,審計人員個人職業或者經濟利益被審計單位相關,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經理私交較好,曾經在被審計單位工作過等因素時,審計人員檢查自己以往所做的工作時,審計工作可能面對更多的壓力和顧慮,甚至會受到威脅,往往會影響審計人員應有的客觀立場,都嚴重影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從而影響審計結論。
(二)審計人員專業結構失衡,審計復合型人才緊缺,業務水平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崛起,企業在管理領域將掀起了新一輪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革命,企業管理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對審計人員現代科技知識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集團跨行業、跨區域、跨國發展,建筑施工、新產品研發、高精尖技術產品生產經營、區域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法律法規等等都對審計人員的知識面的廣度深度、知識更新換代速度、經驗能力的迅速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知識面相對較窄,所學專業大多數是會計、審計以及非對口專業,而金融、法律、計算機、信息技術、工程施工、造價、預決算等專業人員很少,以工程審計為例,投資大的重大施工建設項目不斷增多,急需的工程施工預決算、工程造價審計的人才缺少、現有的審計人才完全不能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根本無法保證審計監督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三)內部審計范圍狹窄、審計方式落后、審計力度不足,審計后整改工作不完善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還主要集中在財務會計方面,審計對象基本上為會計憑證、會計財簿以及財務報告等,而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要是對這些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進行檢查,對經營管理各領域并未深入審查。審計方式大多停留在事后檢查模式,對發現問題的追查深度較小,遇到障礙往往無法突破,發現的問題整改審計不及時,未與被審計單位主要領導的績效考核直接掛鉤,整改效果不好,同樣的問題重復發生。
三、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強化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建設
內審機構的設置不能隸屬于或平行企業財務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應直接隸屬于企業最高領導人。企業集團要賦予內部審計機構履行職責足夠的權力,使之責權利相匹配,形成足夠的管理性權威。建立對審計人員的保護制度并檢查執行。內部審計設置專職的審計人員,不能由其他業務部門人員兼任。培養和鼓勵內審人員獨立客觀公正、堅持原則、忠于職守的工作態度。內部審計人員關鍵是要獨立于被審計部門,并盡量得到被審計單位負責人的承認和支持。內審機構的經費要專門列入預算、保證按時支付,不得接受被審計部門、單位的食宿接待或禮品。
(二)提高審計人員的薪酬待遇
招聘知識多元化、懂業務、具有財務會計、稅務、管理、審計、戰略、人資、法律、經濟管理、工程技術、金融、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等專業化審計人才。定期開展外部和內部審計知識和經營業務知識培訓學習,增加審計實戰經驗,培養審計人員注重細節、善于觀察的工作習慣,提高信息化時代發現線索、分析問題、查找疑點、追根溯源的審計能力。定期考核審計人員的工作成績、工作能力,及時淘汰不合格人員。并設置合理的晉升通道,避免晉升受到不合理的干擾。
(三)完善內審計制度
擴大審計范圍到企業集團經營和管理的各領域,從公司戰略到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均列入審計工作的范圍,對業務和管理活動實行全流程、全方位審計,賦予審計人員根據工作需要自行擴大審計范圍的權利,打開審計范圍受限的枷鎖。
內部審計工作要前移,管控前置,深入鉆研業務。定期審計與突擊檢查相結合,使用現代化審計軟件和信息化手段獲取信息資料,執行審計工作,提高效率和審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同時,對審計人員進行充分授權和績效考核,賦予審計人員必要的處罰權,審計的成效與工資薪酬、職務晉升掛鉤,并及時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加大審計的力度。審計整改意見,經集團主要負責人簽字后,限期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后續審計,確保整改的問題不再重復發生。
總之,內部審計對企業集團的跨區域、跨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強化內部審計工作,擴大內審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具有重大意義。(作者單位: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山東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