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也日漸豐富,文化在生活中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群眾舞蹈這種藝術形式深受基層群眾喜愛,是豐富基層群眾日常生活的常見文化形式。基于此,本文對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編排與創作進行分析,根據其特征,分析群眾舞蹈編排創作的有效策略,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編排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2;J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250-02
一、引言
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隨之提升,基層群眾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將文化藝術融入到生活中。群眾舞蹈以其自身的健康性及藝術性深受基層群眾的歡迎,是基層群眾提升身體素質,展現文化藝術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基層文化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以引導基層群眾健康生活、文化生活為己任,為了推動基層文化事業發展,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基層群眾對舞蹈藝術的追求,基層文化館必須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為群眾編排創作出對其身心有益的群眾舞蹈。
二、群眾舞蹈的內涵與特征
舞蹈以肢體動作為表現手段融入藝術加工與創作,舞蹈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有眾多作用,不僅是一種藝術傳承,也是人們愉悅身心,強身健體的一種方式。群眾舞蹈的主要目的與作用是愉悅身心,豐富日常生活,與專業舞蹈有所不同,群眾舞蹈更具大眾性與娛樂性,沒有嚴格的專業性要求,是一種大眾舞蹈藝術形式,但其形散而神不散,體現了廣大基層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追求與熱愛,具有顯著的文化性與多元性,既有高雅性,又有通俗性,適合基層群眾參與。從群眾舞蹈的類型分析來看,可以將其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娛自樂型舞蹈,這種類型的舞蹈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如集體舞、交誼舞,廣場舞等,其特點是以娛樂健身為主要目的;另一種是表演型的舞蹈,與自娛自樂型舞蹈不同,表演型舞蹈對專業性的要求更高一些,但從根本上來說,也屬于業余型舞蹈,可以在舞臺上進行表演,其目的是可以為更多人帶來歡樂。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群眾舞蹈,其表達的情感與傳遞的內容都是基層群眾真實的生活感受與真情實感。
三、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編排創作策略
(一)選擇適當的舞蹈音樂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二者缺一不可,舞蹈與音樂相輔相成,選擇適當的舞蹈音樂能夠起到升華舞蹈表演效果的作用,要想成功編排創作群眾舞蹈勢必要選擇與舞蹈形式與舞蹈動作搭配協調的音樂。為此,基層文化館中負責群眾舞蹈編排創作的人員要具備舞蹈相關的音樂知識,能夠為群眾舞蹈選擇恰當的音樂作品。在為群眾舞蹈挑選音樂時,要考慮到絕大多數群眾不具備專業舞蹈知識,因此要選擇一些大眾耳熟能詳、通俗易懂的音樂作為舞蹈配樂,同時要兼顧到群眾的喜愛偏好及地域文化特征,要以群眾為主體為之編排創作舞蹈形式與內容,從而保證選定的舞蹈音樂滿足群眾的喜好與需求,從而激發群眾的舞蹈熱情,調動群眾參與舞蹈的積極性,每當音樂響起是,群眾能夠快速的融入到舞蹈氛圍中,跟著音樂節奏完順利的完成舞蹈動作①。
(二)充分考慮到群眾的具體情況
舞蹈由一系列動作連接而成,在編排創作舞蹈動作的時候,勢必要凸顯舞蹈主題與內容,將舞蹈想要表達通過動作有層次的表達出來。要想讓群眾在展示舞蹈的時候將舞蹈主題與情感清晰明確的表達出來,就需要基層文化館的舞蹈編排創作人員在設計舞蹈動作時,考慮到群眾的實際情況與能力水平。與專業舞蹈有所不同,在編排創作群眾舞蹈時,不需要編排高難的舞蹈動作與大量的組合動作,要以簡單精煉為主。要考慮到群眾的身體素質與舞蹈基礎,不可編排創作難度較大的舞蹈動作,否則將適得其反。因此,舞蹈編排創作人員要保證舞蹈動作能夠表現舞蹈主題與舞蹈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群眾的具體情況對舞蹈動作進行簡化、精化處理②。
(三)利用舞蹈道具表達舞蹈主題
基層文化館在編排創作群眾舞蹈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道具、布景等輔助材料。在群眾舞蹈中使用道具能夠有效吸引觀眾的目光,對舞蹈表演群眾來說能夠起到良好的參照作用,最為重要的是能夠將舞蹈作品的主題清晰的表達出來,同時營造出相應的表演氛圍,能夠起到提升舞蹈作品效果的目的。因此,群眾舞蹈編排創作人員在構思舞蹈作品時,要重視道具的作用及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可供群眾舞蹈選擇的道具種類豐富多樣,但不能隨意選擇一種道具編排到舞蹈作品中,要具目的性與針對性。例如,遼寧東北舞蹈比賽中,最具創意將的群眾舞蹈作品是《歡天喜地慶豐收》運用金黃色手絹與綠色扇子,烘托了東北金秋豐收時節的氣氛,深化了舞蹈主題。實踐證實,在群眾舞蹈選擇道具的過程中,要堅持突出舞蹈文化主題,深化舞蹈意境的原則,從而編排出更好的群眾舞蹈作品③。
(四)創新舞蹈內容
基層大眾是群眾舞蹈的基礎,也是基層舞蹈的主要服務對象,群眾舞蹈在編排創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缺乏創新的問題。因此,在基層文化館的群眾舞蹈創作者在編排創作群眾舞蹈作品時,勢必要考慮到舞蹈內容與舞蹈形式的創新。要讓舞蹈作品能夠激發出舞蹈表演者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保證其創作的舞蹈作品不論是主題上,還是內容上能夠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基層大眾的身心需要及其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例如,在創作群眾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基層文化館中的舞蹈創作者,勢必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當地文化背景及藝術特點,擺脫傳統落后的舞蹈編排創作思想,不斷創新舞蹈內容與形式,同時要積極學習其他優秀舞蹈作品,吸取其他優秀群眾舞蹈作品的精髓,促進舞蹈編排創作創新,從而不斷滋養并發展群眾舞蹈作品④。
(五)提升舞蹈的文學性
雖然群眾舞蹈的參與主體與服務對象都是非舞蹈專業人員,但這與強調群眾舞蹈作品的文學性并不矛盾,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舞蹈創作者在編排創作群眾舞蹈作品時,要重視舞蹈作品的文學性。生活是群眾舞蹈藝術的創作根源,群眾舞蹈這項藝術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影響。如果基層文化館的舞蹈創作者將一些文學因素融入到群眾舞蹈編排創作中,就可以通過富有文學性的群眾舞蹈作品,提升群眾舞蹈作品表演者與欣賞觀眾的文化底蘊與文學素養。久而久之,通過這樣的方式創作群眾舞蹈作品,能夠在無形中逐漸提升群眾的文學素養與個人素質,同時也體現了群眾舞蹈編排創作的創新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群眾舞蹈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與蔓延,舞蹈的編排創作也日漸被人們所關注。基層文化要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為群眾編排出優秀的群眾舞蹈作品,發揮出群眾舞蹈的價值與作用,豐富群眾的日常生活。
基層文化館中的舞蹈創作者在編排創作舞蹈作品的時候,首先要為舞蹈選擇合適的音樂,從而確保舞蹈作品整體的流暢性,其次要考慮到群眾的具體情況,要為群眾編排創作難度適宜的舞蹈動作,利用道具配合舞蹈動作,將舞蹈主題更好的表達出來,營造良好的舞蹈意境,同時要嘗試舞蹈創新,推動群眾舞蹈的不斷發展,為群眾舞蹈注入文學性,在港移默化中提升群眾舞蹈表演者與觀賞者的文學素養與個人文化素質,從而推動群眾舞蹈發展。
注釋:
①顏庭梅.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編排創作淺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4):155-156.
②王梓仲.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編排創作[J].戲劇之家,2019(14):136.
③向鋒,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編排創作淺談[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2):5960.
④覃珍珍.基層文化館群眾舞蹈的編排創作探討[J].才智,2017(1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