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培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是促進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對高職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介紹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背景基礎上,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邏輯起點,并據此闡述了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設路徑。
一、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背景
為了強化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個體發展,英美等國高等學校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建立專門的促進教師發展的機構。1962年密西歇根大學成立了教學和學習研究中心(CRLT),旨在促進大學教師發展,這是最早的世界大學教師發展專門組織。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英美高校建立了大學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發展項目不斷增多,大學教師發展活動進入繁榮時期。
我國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起步較晚,2011年7月,教育部按照《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的精神,在全國篩選了30個教師發展中心進行試點。2012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準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等 30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為“十二五”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并給予經費資助支持,以此引導和推動各級各類高校加快建立教師發展中心。隨著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也開始嘗試建立教師發展中心。根據網站搜索統計,到2019年底,全國1418所高職院校中,只有45所高職院校可以搜索到相關機構信息,僅占3.17%,建立了專門機構并能獲取詳細信息的只有16所,占1.13%。由此可見,我國高職院校對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還處在摸索期,眾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重要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億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特別是在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2019年1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方案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專門部署,為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指明了方向。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強化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就是解決“誰來教”的問題;加強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就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強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就是解決“怎么教”的問題。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貫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師隊伍建設是根本性問題。
二、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邏輯起點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應該從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中吸取有益的經驗和做法,但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從建設的邏輯上講,它們之間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也有很多特殊性的地方。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邏輯起點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教師的職業道德養成,即師德師風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問題。因此,教師發展中心也必須將師德師風建設擺在第一位。要從教師的政治站位、政治素養、價值觀、師德規范等方面培養“四有”好教師,這是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基本邏輯起點。
(二)關注教師的理論教學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即“雙師型”教師培養
高職教育在傳授學生知識時強調“知識夠用”,重在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又要具有實踐教學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教法、專業理論與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另一方面,需要強化技能培訓。技能培訓必須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離不開與產業合作、與企業合作,必須緊緊對接產業,廣泛開展校企合作,與行業協會、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這是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關鍵邏輯起點。
(三)既關注專職教師發展,也關注兼職教師發展
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就決定了高職學院教師隊伍必須是“專兼結合”的,需要聘請大量的兼職教師,原則上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各占50%。兼職教師主要是來自行業、企業、社會的技能大師(或傳統技藝傳承人)和領軍人才、技師、技術骨干等,他們主要負責技能技藝傳授、實踐指導。但兼職教師在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教法等方面比較欠缺,需要強化培訓和指導。因此,高職學院必須關注兼職教師這個群體,支持兼職教師個體發展。這是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特殊邏輯起點。
(四)既關注教師個體發展,也關注團隊建設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但發展,對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不斷在深化。高職院校對接產業強化專業建設,特別是強化專業群建設。建設“雙師型”專業(群)教學團隊至關重要。“教師、教材、教法”的改革和“1+X”雙證書制度的實施,要求高職院校積極推進模塊化、項目化的教學改革,因此,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組成的結構性“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應運而生。教師個體發展離不開團隊,因此,在關注教師個體發展的同時,也關注團隊建設,是高職學院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附加邏輯起點。
三、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功能定位
對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功能進行科學、準確定位,需要借鑒國外已有做法和我國普通高校的做法,根據職業教育教學特點和要求,在理論上不斷研究,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修正。
(一)國外高校和我國普通高校的經驗借鑒
通過相關文獻的研究和梳理,對美國高校、英國高校和中國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職能整理成以下對照表(見表1)。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英美國家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職能更寬,我國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職能相對窄些。共同的職能包括促進教師個體發展、推進教學改革、教學資源提供和建設、教學咨詢以及教學創新。國外有營造教學文化和回應組織需求職能,而我國有教學評估的職能和示范輻射的職能。教學文化是支撐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根基,這是應該引起我們深思的,也是應該借鑒的。教學評估是一項管理職能,應該屬于高校的質量管理部門的職責。
表1? 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職能對照表
(二)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功能定位的依據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功能定位的依據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1.教師發展中心的性質。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都是掛靠在人事處或教務處,而且賦予了很多管理上的職能。事實上,教師發展中心不同于學校的職能部門,不具備管理職能,它是獨立于職能部門的教師發展服務組織。
2.教師發展中心的服務對象。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既要服務校內專職教師,又要服務校外兼職教師。要為校外兼職教師提供教學咨詢、教學資源以及營造教學文化,使校內專職教師與校外兼職教師有機融合,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3.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目標。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就是要營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文化,指導教師樹立職業教育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打造教師教學觀摩、教學交流研究的平臺,提供教師教學需求的個性化服務,提供教學咨詢和教學資源,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三)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功能
基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職業教育教學特點,借鑒國外和中國普通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經驗,我們認為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功能是:1.營造特色教學文化。2.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和教法培訓。3.提供教師教學需求的個性化服務。4.教學咨詢。5.教學觀摩與教學交流。
四、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路徑
(一)合理設置機構,明確職能權限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設置獨立的教師發展中心,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也可以掛靠在人事部門或教務管理部門,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具體明確中心的職能和中心負責人的職責。
為了保證教師發展中心有效發揮作用,在中心的組織方式上必須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1.保證教師發展中心的獨立性。無論是獨立設置還是掛靠相關部門,都應該保證教師發展中心的獨立性,這樣才能確保教師發展中心專門服務教師發展功能的發揮。如果失去了獨立性,教師發展中心就會變成學校行政機構的附庸或形同虛設。2.賦予教師發展中心的管理者一定的管理層級。教師發展中心不是學校的職能部門,而是教師發展的服務組織。但是在現實中,為了確保其職能發揮,又必須給予中心負責人一定的管理層級,這樣才能保證教師發展中心獲得學校管理層的支持和獲得更多的學校資源。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可以由人事部門或教學管理部門負責人兼任,也可以由學校任命相同管理級別的管理人員擔任中心負責人。與此同時,學校應該明確學校層面的主管領導(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或人事工作的副院長)。3.始終堅持中心的促進教師發展服務功能。
(二)制定發展規劃,建立健全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很多問題還在不斷探索中。
但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對于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高職院校不能目光短淺,而應該放眼長遠,因此,必須制定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發展規劃,明確建設總目標、年度建設目標和任務,以及建設的具體措施,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
在確立了中心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備及職能、職責的基礎上,應制定教師發展中心的各項制度,建立健全中心的運行機制。第一,建立健全基于校企合作的培訓服務機制。教師發展中心要針對性地確定校內組織的各種教師培訓項目,通過校企合作方式,確保培訓項目落地,促進教師牢固樹立現代職業教育教育理念和開展教法改革,促進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第二,建立健全促進教師個體成長的引導發展機制。教師發展中心要動態了解教師的個性化需求,為教師提供理論指導導師、實踐指導導師、科研指導導師、教學資源等,引導教師職業發展。第三,建立健全考核評價與激勵機制。教師發展中心應對教師的培訓、參與中心組織的教學活動的成果等進行考核評價,并要求學校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學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中。
(三)充實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應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只要是與教師職業發展相關的,中心都應該盡可能滿足教師需求。如針對新入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開展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培訓、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應用技術項目的研究、教學論文的寫作等等。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中心對教師的吸引力。如建立資源更豐富的教師教學服務線上平臺、建立青年教師“雙導師”(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培養制度、教師教學沙龍等。
(四)營造特色教學文化,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在開展工作和服務中,必須始終堅持將立德樹人、師德師風建設貫穿其中,始終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貫穿其中,始終將教學質量意識貫穿其中。在中心活動中要注意“營造一種自主平等參與、專業跨界交流、啟迪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思維的新型教學文化,搭建正式或非正式的對話平臺和渠道,鼓勵教師與中心培訓人員、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教師與學生主動開展交流,引導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經常性反思和改進。”通過教師教學沙龍、教學公開示范課、教師評課、教師與學生實踐技能展示、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結對提升等活動,營造教師既注重理論教學,又重視實踐教學的氛圍,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通過營造特色教學文化,增強教師發展中心的凝聚力,提升教師職業發展的歸屬感,成為教師職業生涯的精神家園。(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卓越教師培養的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研究》(課題批準號:XJK17BZY01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