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美
【摘要】農村中學生體育課主動參與行為的訓練一直是體育教育者關注的問題,但成效甚微。本文從個人教學實踐出發,總結了主動參與行為訓練的有效途徑,即考慮生源素養差異,利用強弱組合方式推進深度學習、運行心理拓展機制,引導學生思維與興趣的縱深發展、實踐“容錯”教學理念,煥發學生參與的內在動力。
【關鍵詞】農村? 體育? 強弱組合? 心理? 容錯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212-02
以海門農村某初中為例,近幾年外來務工子女占比逐年升高,由2013年6%上升到2018年58%,他們耐力、力量素質領先,本地生靈敏、柔韌素質較好。如何利用素養互補促成學生主動參與是體育教師急于解決的問題。
一、考慮生源素養差異,利用強弱組合方式推進深度學習
強弱組合是在合作基礎上的不同個體身體素養的有意識重組。
(一)增加互助探究機會
體育學科的動態特點決定了課堂活動受“三基”、心智等多因素制約和影響。農村中學生在身體素養上存在顯著差異,體育教師以此為源,關注感觀性、經驗獲得性,智用強弱組合的教學方式會促進他們自愿探究、協同嘗試,激發那些對示范望而止步的學生的嘗試欲望并達成目標。如雙杠支撐擺動動作,力量素質差智力水平好的學生,他們能說不能做,理解送髖展髖動作,可以為同伴創設頓悟的機會。同伴的動作展示映現肢體發力的時機、大小和發力點,以此喚醒欣賞者的技術悟性和力量練習的迫切性。他們的合作填充了嘗試空白,在分享協作中矯正、鞏固新動作,一旦時機成熟就會躍躍欲試,呈現真正的投入。
(二)增加切磋過程體驗
深度學習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愿望和積極活動行為的學習。體育教師借助強弱組合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強調過程體驗和思維分享,在補短的基礎上促進興趣生成。如耐久跑練習呈現學生在切磋中體會呼吸節奏,改變擺臂動作和調整步幅。他們互相鼓勵,勇于嘗試。充滿友誼的幫助促進學生的內心需求和快樂體驗相互作用,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育力量。經過后期的堅持和拼搏,在磨練中完成思想的轉化,喚醒潛能,推進學生深度學習。
二、運行心理拓展機制,引導學生思維與興趣的縱深發展
(一)巧設斟酌時間
農村孩子見識少、接受能力相對較差,教學中應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巧妙安排斟酌時間,做到有梯度地引導學生思維的縱深發展。在傳授原地前置、胯下前拋、頭上后拋實心球技術時,從學生認知角度出發,給他們對基礎動作斟酌的時間,感知不同的投擲角度和發力順序的影響,把獲得的知識加以總結,再利用關聯性觸類旁通,就能有效避免因噎廢食現象的發生。能力強的學生會運用經驗遷移自我提升,強化后進生的習得經驗。當后進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快樂,就會主動地去投入,產生興趣,升華自信。
(二)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體育教師是課堂的操控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興趣的縱深發展和學練積極性。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來影響學生,考慮超越技能的一些因素,如學生的心理需求,盡量把握好執行過程中紀律情感的時、效、度,把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長跑中教師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以越野跑的神奇促使學生放飛心靈、創新心態,使學生有效擺脫對長跑的恐懼,在獲得情緒釋放和靈魂滿足的同時享受學練的歡樂,更好地發揮內在潛力。同伴的情緒感染和教師的愛心會激發那些“惰性”學生積極的言行反饋,如紀律遵守的自覺性、鍛煉的自主性,于是課堂就變得向往。
三、實踐“容錯”教學理念,煥發學生參與的內在動力
(一)保護學生“出錯”勇氣,聚力健身意識的養成。
農村學生具有一定的“野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教學中,教師常以集體氛圍的壓迫使學生有違意愿地“積極”參與,這不是學生所要的真正自由。教師要創新思維,實踐容錯教學的理念,激發“野性”,利用錯誤進行防錯學練,吸引學生的真正參與。如學生在“車輪花樣”的嘗試中因節奏的不同步導致失敗,受到質疑,此時教師就要告訴他們:出錯是一個人建構知識時的思維歷程,是快閃,是超越。出錯是勇氣,化錯是能力,出錯比化錯更重要。教師保護“出錯”的勇氣就是抓住了學生參與的積極心理,要使他們釋放積極能量,就要關注引發出錯的興趣點,幫助他們掃除障礙,加快形成知識疊加,避免長時間的錯誤導致倦怠情緒的產生。
(二)增加學生“出錯”機會,提高他們“化錯”的能力。
體育教學活動中,競爭越激烈,錯誤越多,危險越大;競爭越自由,越普遍,學生獲益就越多。農村的學生樸實膽大,喜歡競爭,教師就要為他們創造各種競爭機會,籃球運動如:小組賽、男女友誼賽、班級聯賽等,讓他們在越挫越勇中成長,在競爭氛圍中感知攻防配合的重要,發現自身的不足,督促自己進行技術完善。比賽過程中的角色轉換、合作探索中的疑難困惑、運動競爭中的隨機應變逼迫他們及時地進行知識建構,在變換決策中提高“化錯”能力,提升心智,實現學練的深度參與。
參考文獻:
[1]李挺輝.體育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探究.體育世界·學術,2008.7
[2]徐騰.“容錯”教學模式下數學心態重設的教學探究.《基礎教育論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