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職業教育評價主要關注教育過程,缺乏針對教育結果的質量評價,而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量身設計的“專業技能質檢統考”,可以應對這一問題。“專業技能質檢統考”可以量化評價職業教育結果,以考促教、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同時方便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聯動效應。
【關鍵詞】專業技能質檢統考? 職業教育評價? 市場需求
【課題】本文系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8-2019年度職業教育重點課題“適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HZDKT201801)的子課題“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課題編號:XHZDKT201801-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247-01
我國經濟社會總體上正處于向“工業化中后期”轉型的階段,經濟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均發生了轉變,職業教育在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責任重大[1]。建立并完善行之有效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問題。其中,職業教育結果的質量直接影響行業企業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因此對于職業教育結果的評價尤其關鍵。
一、當前職業教育評價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已建成以政府評價為主體、以教育質量工作水平為主要評價內容的教育質量管理評價體系[2]。然而,由于職業教育的多樣性、區域性、復雜性等因素,其評價體系針對教育結果的質量評價目前仍存在若干問題:
1.由于職業教育質量的抽象性,教育質量的結果評價難度大,因此長期以來將教學工作與教學過程評價作為重要衡量標準。職業教育質量評估更多的是為了評估而評估的單一模式,評價更多的是側重于“教了什么”,而沒有注重“學到了什么”,忽視對人才培養工作的總結反思[3],對受教育者個體的學習結果未能客觀評價。換言之,職業教育評價過多關注教育過程,而對于教育結果的質量未給出明確的評價,容易造成職業院校的畢業生魚目混珠,職業素養參差不齊。
2.職業教育質量評價主要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各職業院校為主的教育系統內部評價,評價主體局限在教育生產方,而作為職業教育需求方的行業企業參與度低,這影響到職業教育評價的客觀性,不利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同時容易出現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脫節的現象[4]。
二、“專業技能質檢統考”的內涵
“專業技能質量檢驗統一考試”(后文簡稱“專業技能質檢統考”),是一種專門針對職業院校學生設計的、檢驗專業方面理論基礎和技能操作掌握程度的統一性考試。本著以考促教、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所設計為原則,故而該考試可作為評價職業教育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檢驗學生的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真實反映學生的專業學習結果和檢驗職業教育的效果。
“專業技能質檢統考”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劃分考試區域,由區域教育主管部門統籌管理,邀請當地行業企業里經驗豐富的專家作指導,并參與設計制定考試大綱及考試內容。在此過程中,專家根據當地區域行業發展現狀及時更新考綱內容,調整側重點。考試專門針對職業教育學生設計,難易程度應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并體現學生的鉆研能力,切實反映掌握程度,不設合格線,而是根據考試結果排出名次或劃分不同等級。考試按不同學制分別設計,理論鄙視和技能實操兩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筆試可采取機試方式統一進行;實操考核程序相較更繁瑣,在考核設計時劃分模塊、細化操作步驟,根據步驟規范設計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通過分值分配體現行業要求和技能重點。因此,可以對同區域同層次同專業的職業院校學生進行統一客觀且合適的考察,并通過排名反映學生對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職業教育一直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就是因為質量良莠不齊,因此亟需一種客觀的結果評價作為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催化劑。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設計的“專業技能質檢統考”,適合職業院校學生,方便行業企業參與、打通市場與職業教育聯動作用,對學生個體量化評價、增加學習壓力和動力,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專業技能質檢統考”不僅可以激勵學生不斷突破、精益求精,刺激職業院校創新教學方法、重視教育結果,而且可以吸引行業企業逐步參與職業教育評價,最終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達到不斷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增強競爭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林克松, 石偉平. 改革語境下的職業教育研究——近年中國職業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分析[J]. 教育研究, 2015(5):89-97.
[2]楊化奎,溫巍,劉偉宏.職業院校質量管理評價體系的瓶頸與構建策略[J]. 教育與職業, 2018(19): 47-51.
[3]郭揚, 郭文富. 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政策需求與制度建設[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5(21): 21-28.
[4]張宏亮.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研究:指標體系、實施路徑及保障機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5(33): 5-9.
作者簡介:
宋冰冰,1987年生,女,安徽合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適合的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