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璽
【摘? 要】隨著國家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出臺實施,體育事業單位已經初步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以順應國家深化改革的要求,促進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論文闡述了體育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的必要性,結合工作實踐,從財務角度出發,探析在內部控制的建設及運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對策。
【Abstract】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Try Out)" and a serie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orts institutions have initially established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ry's deepening reform, promote the legal compliance of unit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nternal control in sports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work practice,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關鍵詞】財務風險;體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Keywords】financial risk; sports institution; internal control
【中圖分類號】F810.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5-0081-02
1 引言
體育強中國強,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體育事業單位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載體,其健康運行對我國體育工作的發展至關重要。2012年以來,財政部頒布實施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體育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2 體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概述
內部控制,是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體育事業單位是國家予以人財物保障的事業單位,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載體。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提高了對體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同時體育事業大眾化、全民化、科學化等特性,以及建設體育強國的戰略目標,使得體育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形勢不斷加強內部控制建設,以實現其健康發展。
3 體育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3.1 順應國家深化改革的要求
十八大以來,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治理的核心是制衡,要求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離。開展內部控制,將制衡機制嵌入各項管理工作中,用制度來限制權利的濫用,有利于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
3.2 促進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
單位的經濟活動應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這是開展經濟活動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體育事業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在完善制度規定的基礎上,梳理再造工作流程,通過信息化手段將管控融入業務的全過程,保障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
3.3 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
體育事業單位是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能夠整合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工作要求,促進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履職能力,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4 當前體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預算申報不合理
一是,預算編制方法比較簡單,很多單位采用歷史基礎加彈性,對未來發展的預測重視不夠。二是,雖然建立了支出項目庫,實行三年滾動編制,存在前瞻性不夠、考慮不夠周全、前期基礎工作不夠完備的問題。三是,政府采購預算的內容不完整,個別項目如工程維修項目漏報政府采購預算。
4.2 預算績效評價薄弱
預算績效評價尚未形成科學體系,績效目標的設計及指標值的設定不夠科學、合理、貼近實際;績效目標自我評價的過程不夠嚴謹;對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還有待探索。
4.3 收支業務欠缺規范
票據管理需要進一步完善領購、使用、核銷等手續;個別支出未嚴格按照審批權限和審批流程支付資金;政府采購標準以下的采購活動缺少制度規定;沒有嚴格執行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使用現金支付。
4.4 合同全流程管理存在缺失
合同的簽訂、執行、監督等環節沒有有效銜接;合同執行的監管力度不夠,合同收入不能及時到賬;經濟合同文本沒有及時提交財務部門作為賬務處理依據。
4.5 信息化水平較低
內部控制工作大多處于制定制度和設計工作流程階段,盡管實現了會計信息化,但是缺乏與業務工作的聯系,沒有將整個內部控制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距離內部控制全面信息化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5 體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改進對策
5.1 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①成立以預算管理委員會為主導的預算管理機構,加強預算的統一管理,實現單位層面的預算信息共享。編報預算時,由基層部門提供基礎數據和經費需求;職能部門對基層部門提供的數據加以核實論證,編制三年規劃項目庫的初步設計、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文本資料,并將上報評審結果及時反饋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對各職能部門的數據進行匯總、試算平衡,編制資產負債表、收支明細表等預算報表;預算管理委員會對單位的預算項目及整體收支情況進行審批,決定是否使用其他資金實施。②采用零基預算與增量預算有機結合的預算編制方法。在單位整體層面,以零基預算法的思路,確定各個項目的輕重緩急,將有限的資金集中到重要、急需的項目上。在具體項目層面,日常延續性的收入支出采用增量預算法,充分考慮市場環境、物價水平、工作量等條件變化的影響,測算下年預算數據;對新增項目采用零基預算法,具體分析每一項收入支出,參考市場價格或采用成本加成方法測算金額。③加強預算績效評價。設置更為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定績效目標時,除了設置資金到位率、預算執行率等通用指標,還應充分考慮體育事業單位的業務特點。統一績效目標的評價標準,便于不同體育事業單位之間的橫向比較。注重對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資金分配的重要參考因素,對評價結果優秀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核減評價結果較差的項目經費,并將績效評價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示。
5.2 規范管理收支業務
①加強票據的全過程管理,指定專人負責票據的領購、使用、保管、核銷和監督檢查。針對增值稅機打發票、通用定額發票、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中央醫療門診收費票據等不同類別的票據,明確各自的使用范圍和領購流程。②通過設計審批權限及審批程序,實現財權與事權的有效匹配。審批權限的制定以“事項+金額”為劃分依據,形成主任辦公會、單位負責人、單位分管財務領導、單位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的五級審批層級。重大事項如單位年度預決算、對外投資等,不區分金額,一律由主任辦公會集體決策;一般事項如預算內一次性或同一項目的各類費用支出,分別對應相應的審批層級,逐級進行審批。年度預算中已明確具體內容和金額的項目,按照審批權限直接報銷;未明確具體內容和金額的項目,上報申請審批通過之后才能開展業務并報銷費用。
5.3 完善合同管理
在簽訂重要合同之前,除業務部門以外,還要有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和法律顧問參與審核;合同簽訂后及時交給財務部門歸檔;建立合同管理登記臺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蹤合同履行情況,確保按合同約定及時進行結算;強化對合同執行情況的檢查、分析和驗收,確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
5.4 加強信息系統建設
利用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對單位財務數據進行集成,將業務模塊進行內在邏輯梳理和流程匹配,將會計信息與業務工作有效聯系,使整個內部控制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在資產購置、設施設備維修等資金使用環節,根據經濟活動的風險程度,自動提示相關規定,對接近或超出預算的事項自動預警,將審核嵌入業務工作的全流程,促進各崗位工作人員將制度規定落實、貫穿于實際工作中。通過信息系統自動采集收支數據,形成管理報告,應用于預算執行分析、內部控制評價等,實現輔助決策。
【參考文獻】
【1】財會〔2012〕21號.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Z].
【2】蔣小蘭.體育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與內部控制研究[J].會計師,2015(23):53-54.
【3】唐大鵬.內控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模式優化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