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靜 汪洋


【摘? 要】疫情的爆發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危機。中小企業面臨開工時間延遲、企業績效下降、自有資金難以維持企業生存的問題。論文通過案例分析法,借鑒京東在非典時期開啟線上銷售、進行論壇推廣、樹立創新理念等方式,對疫情下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應對措施:開啟線上化辦公、線下業務轉線上、加大線上推廣力度和提供無人化服務。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and all industries are fac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crisi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delayed start time, declining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difficulty in maintaining the existence of enterprises with their own funds.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Jingdong's online sales, forum promotion, and innovative ideas in the SARS period,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epidemic: opening online office, transferring offline business to online business, strengthening online promotion and providing unmanned services.
【關鍵詞】中小企業;新冠疫情;互聯網;京東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VID-19; internet; Jingdong
【中圖分類號】F276.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5-0110-02
1 引言
2020年初,疫情的爆發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特別是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所受沖擊巨大。
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達到3000多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1]。當前,全國各地正處于逐步復工復產階段,但為了全面控制疫情,多地采取“封城”、封路、延遲開工等對策,大多數以線下經營為主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重重困難。在此背景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是中小企業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和更新經營理念成為中小企業關注的重點。
2 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2.1 開工時間延遲
2020年2月24日,國新辦六部門發布了企業復工比率,其中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浙江省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廣西、遼寧、廣東六省已超過70%,而中小企業開工率僅接近30%。
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惡化,全國實施假期統一延遲的政策,企業開工時間被迫推遲;多地采取的“封城”、封路等政策導致員工難以返回企業工作,且多地規定外地返回的員工需隔離14天,并經過審批才能正式上崗。從企業內部管理角度出發,大多數中小企業考慮到員工的安全問題,主動延遲開工時間,很大程度上導致企業復工率降低。
2.2 企業績效下降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開展了對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調查(下稱清北問卷),該問卷對995家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調查,問卷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維持時間、成本支付壓力、自身對策及對政府訴求等八個問題。據清北問卷調查可知,995家中小企業中有29.58%的受訪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將使2020年營收下降50%以上,另有28.47%的企業預期營收下降20%~50%(見圖1)。
中小企業績效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國家對交通的嚴格管制導致企業在采購、運輸、員工返程等方面受到了極大影響;第二,疫情期間假期統一延長,其他企業也面臨開工延遲的現象,中小企業下游客戶需求量減少;第三,企業上游供應企業與其他企業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無法及時向中小企業供應原材料;第四,以線下為主的中小企業復工難,錯失大量營業機會。
2.3 自有資金難以維持企業生存
中小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擁有較多流動資產,經營周轉快,現金儲備少,難以維持長時間的停工停產。據清北問卷顯示,34%的企業賬上現金余額僅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維持2個月,形勢極為緊迫(見圖2)。
為控制疫情的蔓延速度,各地采取居家隔離、限制人口流動、交通管制等防護措施,使企業上游原材料難以及時送達,客戶量大量減少,開工時間推遲,無法保證企業收入。在企業收入無法保證的前提下,員工工資、社保、房屋租金等為企業的剛性支出,導致中小企業資金缺口愈來愈大。
3 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的應對措施——基于非典時期京東的經驗借鑒
面對嚴峻的市場經濟形勢,中小企業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挨過這場由突發疫情帶來的“寒冬”。而17年前非典時期的京東,就是在特殊階段成功自救的典型案例之一。
3.1 案例背景——“非典時期”的京東
如今的零售業龍頭企業京東,在2003年還是一家叫作“京東多媒體”的“小”公司,以代銷光盤、刻錄機等光磁產品為主業[2],且在非典疫情發生前,已擁有12家實體店。
然而非典的爆發對依賴客流量的零售業造成重創,貨物積壓倉庫使業績虧損嚴重。隨著疫情愈發嚴重,公司將12家實體店鋪全部關閉,僅剩劉強東和六位員工留守。當時京東在非典爆發的短短21天里,虧損了800多萬,照這樣發展,不出六個月京東多媒體就會面臨倒閉危機。
3.2 應對策略——互聯網拯救京東
3.2.1 開啟線上銷售
在公司陷入倒閉危機之際,一名員工提出了線上銷售的方案,劉強東決定一試。他組織員工注冊了幾百個QQ號,嘗試在新聞評論、各大門戶網站和論壇里發廣告,向客戶推銷產品,客戶確定購買后,通過短信方式告知客戶快遞單號。對地址不遠的客戶,采取送貨上門服務,節省時間和成本。
3.2.2 進行論壇推廣
線上銷售初期并不理想。劉強東在CDbest論壇上發廣告帖,論壇創始人跟帖說,這家公司是我認識的唯一一家不賣假光盤的公司。因為這句話,京東瞬間擁有了21個客戶,這讓劉強東認識到推廣的重要性。他迅速與CDbest簽下推廣協議,推廣進展非常順利,除了京東主營的光磁產品銷量大增,客戶開始訂購CPU、硬盤和CD機等電子產品。
3.2.3 樹立創新理念
非典期間不少店主從線下業務轉至線上,但非典結束后便回歸到柜臺銷售。劉強東認為以京東多媒體當時的資源和資金,不足以支撐公司線上、線下業務同時發展,在二選一的情形下,劉強東看中了電商的發展前景,果斷選擇以當時還未完全普及的互聯網為銷售媒介,全面轉型電商。
3.3 借鑒與發展——新冠肺炎下中小企業的應對措施
京東的啟示——互聯網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重要武器。
3.3.1 開啟線上化辦公
面對疫情導致的開工時間延遲的問題,中小企業可采取遠程辦公的方式提高企業復工率。通過阿里、騰訊等遠程辦公平臺,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建立面對面高清視頻連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溝通效率,保障企業和員工的安全。
3.3.2 加大線上推廣力度
中小企業可利用抖音、快手等線上比較活躍的社交軟件推廣產品,推進新穎的廣告宣傳,既活躍老客戶,又拓展新客戶。
3.3.3 提供無人化服務
“無人零售”在疫情期間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以智能自動售賣機為例,其產品質量、價格等方面與實體店完全相同,節省了企業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等。中小企業可根據本企業具體情況,開展智能售賣機、無人便利店等無人化服務業務,注重運營的精細化和規范化,減少企業的損失,增加收入。
4 結論
論文選取非典時期京東的應對策略為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借鑒開啟線上銷售,進行論壇推廣,樹立創新理念等方式,對我國中小企業在新冠肺炎下的發展提出了針對性的應對策略:開啟線上化辦公,通過遠程辦公的方式提高企業復工率;將線下業務轉為線上,確保企業收入;加大線上推廣力度,提高產品曝光度,增強營銷強度;提供無人化服務,注重運營的精細化和規范化。
【參考文獻】
【1】李庚寅,黃寧輝.中小企業理論演變探析[J].經濟學家,2001(03):97-105+111.
【2】孫娜.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的“云產業”[J].浙江經濟,2020(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