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摘要:建筑工程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技術的分析及關注顯得尤為重要。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對建筑質量的需求程度越來越大,相比較而言,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結構裂縫是整個工程中影響施工質量最大的問題,本文以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為研究對象,從裂縫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裂縫的原因進行分析,從理論結合工作實際,主要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的控制及相關的技術要求,供參考。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控制;處理技術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為了解決房屋建筑工程結構的施工問題,最關鍵的是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本文針對在房屋建施工中裂縫的問題進行分析,需要結合當前的先進技術和各種新型材料,來完善房屋裂縫處理的困擾,最終的目的就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項目的結構得到穩定性和耐腐蝕性,完善施工方法,為房屋建筑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1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概述
結構裂縫是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施工質量問題,由于其裂縫的類型較多,所以在施工過程中不好控制,可按照施工裂縫的對應類型進行施工技術的針對性應用與分析。現階段,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混凝土的收縮類裂縫,由于混凝土在制作完成后,會進行相應要求的養護,在養護過程中到施工環節,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相對較快,容易導致整個混凝土的體積變小,形成一定的收縮徐變,進而導致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溫度型裂縫,水泥硬化的過程中由于外界溫差較大,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會在結構整體強度相對薄弱的地方出現裂縫。另外,結構體型的徐變導致的裂縫也會使得整個建筑結構相應的伸縮縫產生一定的裂縫。還有支座型鋼筋裂縫,在梁上部的支座處產生的裂縫,穿線管裂縫是在施工質量要求及施工控制的力度不同導致的,如外加劑在添加的過程中,由于摻入混凝土的量及相應的質量失去控制,輸送管道堵塞,進而形成一定的徐變壓應力,導致裂縫的產生。
2 分析房屋建筑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
2.1 溫度裂縫
產生裂縫的溫度主要原因是熱脹冷縮。首先,從房屋建筑的結構上來看,它屬于實體尺寸在有效范圍內,然而大體積的建筑結構相對偏大、內部溫度上升速度快,特別是在低溫狀態下,混凝土內部的水往往冰凍起來,內部的機器運動反而使得周邊溫度加溫,這個時候出現了膨脹壓力,再次還會出現滲透壓力,這樣大大降低了強度,產生裂縫;其次,房屋結構本身內部溫度都偏高,再加上大體積混凝土散熱快,形成內外溫差比較大,如果這樣外部壓力大于混凝土的抗力,使得形成裂縫,并且還會逐漸擴大,因此溫度引起的裂縫是內外溫差,熱脹冷縮的主要因素。
2.2 荷載裂縫
建筑因其自重對承重的結構造成壓力,經過歲月的洗禮,其積累的應力使建筑的混凝土結構逐漸出現了裂縫,這種裂縫就是荷載裂縫。荷載裂縫和非荷載裂縫對比突出了裂縫承受的巨大壓力,也表現了其作為建筑中結構的重要性,而現實中建筑荷載預估值普遍偏低,且混凝土結構的使用頻率又相對高,最終導致了荷載裂縫廣泛存在于大部分建筑中。
2.3 鋼筋腐蝕的影響
對于鋼筋而言,其是保障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結構穩定的重要材料,表面會有一層混凝土的保護層。由于混凝土保護層的質量和相應的標準不一致,那么鋼筋就會和氯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產生反應。另外針對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分配結構材料的使用,材料屬于結構設計的基礎部分,容易影響建筑結構的基礎穩定性。例如:建筑結構中的鋼筋材料,如果設計不合格、不規范就會引起碳化銹蝕的問題,鋼筋碳化直接影響周圍的密實環境,破壞了混凝土的完整性,混凝土開裂后暴露了內部的鋼筋,促使工程裂縫處于惡性環境中,嚴重時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3 房屋工程結構裂縫的控制及處理技術
3.1 使用有效的溫度裂縫控制
首先要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合理選擇,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及相關標準要求,確定工藝形式,做好細節控制。在此基礎上,需要全面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提前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首先對結構裂縫影響較大的溫度裂縫問題,在結構規劃布局過程中,設計人員應遵循簡單實用的原則,避免出現較多的不規則結構,包括結構凹凸變化等。如果存在不規則結構,在溫度的影響下,更容易出現裂縫。同時應合理設計混凝土結構每部分的尺寸,在保證滿足設計規范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小溫度伸縮和建筑結構長度的差距,使材料變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因溫差引起的拉應力導致材料變形過大,產生結構裂縫。
3.2 荷載裂縫防治措施
措施如以下:(1)之所以有荷載裂縫,建筑物的施工質量占很大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設時,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管,并增大檢查的力度,防止偷工減料的行為,如果水泥的質量及穩定性與細沙的含沙量沒有達到要求,混凝土也無法達到要求的強度,就無法避免產生裂縫了。另外,需要嚴格把控入模坍落度,在保證混凝土能夠安全達標地運輸及存放后,需要做到盡量使入模坍落度降低。等到混凝土入模后,需要立刻進行振搗,并在一些特殊的位置進行二次振搗。(2)在建設中,在選擇混凝土與水泥材料時,應該要盡量挑選更加優良材料,使其更加滿足相關標準,保證所選的水泥滿足要求,混凝土能滿足其要求的強度等級。
3.3 規范結構受力設計
建筑結構設計中,應該加強受力平衡的控制。建筑結構受力設計中,應以建筑整體為原則,維護結構受力的規范性。建筑設計師應熟悉掌握結構的基本受力原理,保持受力分析與受力圖的一致性,明確建筑結構的內外效應。建筑結構受力設計中,需要注重強度、剛度及穩定性,例如:某20 層辦公樓結構設計中,設計師提高了構件抵抗力學破壞和抵御變形的能力,通過構件消除受力不足造成的結構裂縫,促使構件在外力干擾的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的狀態,由此即可規范建筑結構的受力平衡,預防受力不平衡引起的深度裂縫。
3.4 混凝土攪拌技術
針對混凝土攪拌技術來,要明確工程結構的范圍,充分考慮攪拌時間、投料的量以及投料順序等進行綜分析,在攪拌時間上要根據地理位置的優勢進行,在投料量上要根據設計師既定的目標進行投放,在投料順序上按照規定進行投放,這樣可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在攪拌技術上,不可向攪拌桶內添加任何材料,避免影響混凝土質量,有效的保證強度及其均質性。
結語
綜上所述,應充分結合施工實際過程,合理分析裂縫的類型,并對裂縫的產生及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分析,重視房屋建筑結構裂縫產生后的補強措施,合理應用水泥、粗骨料等原料。本文以房屋建筑工程中裂縫產生的原因為引入點,通過分析控制裂縫產生的原因及相應的技術應用措施,對解決整個裂縫質量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施工過程中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湯孟超. 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 建材與裝飾,2017,(04):3-4.
[2]?薛彪. 探討建筑結構設計出現裂縫的原因及對策[J]. 四川水泥,2017(3):84.
[3]?黃志彬. 建筑結構設計中裂縫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 中華建設,2017(02).
(作者身份證號碼:33012419830316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