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佳妮
摘要:文化建設一直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上蔣村在近幾年的政策支持下,經濟方面有了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優化,文化建設也逐漸成為了該村的焦點問題。本文將從上蔣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進行描述性分析,并且提出一些解決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文化建設;上蔣村
文化生態學認為人類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習性息息相關,如果離開人類社會的文化基礎,就不能了解人類的社會活動。費雷在研究了波士頓公有地和其他一些歷史遺跡后,發現有些土地利用完全是出于非經濟的目的,是由文化因素導致的,文化直接影響社區內社會活動的分布和土地的利用狀況。可見,文化建設對于社區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內容。上蔣村處于城郊的重要聯系地帶,近幾年吸引了很多開發商,其旅游業、商業發展得十分迅速。五水共治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改變了其傳統的農村面貌,該村規范建設用地,完善基礎設施,文化活動也變得興起,但是在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部分問題,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上蔣村的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上蔣村擁有浙江省特色的村文化禮堂,各種文化活動和政策宣傳都在其中進行。在衢州市全力保障“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文化禮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送戲下鄉等農村文化服務經費政策支持下,送服務進該村文化禮堂活動,同時還給當地特色活動給予一定的補助,將多樣的農村文化生活搬進文化禮堂,不斷增強文化禮堂自身“造血”功能,促進村民文化生活的繁榮。該村的廣場舞活動非常豐富,村里統一組織了幾支廣場舞隊伍,專門在節日或宣傳活動時進行文化表演。定期還有組織糕點培訓、文藝晚會、電影放映等活動來提升村民的凝聚力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在公告欄和微信群進行政策宣傳和消息通知,總體來說,開展活動較頻繁。
二、存在的問題
(一)村民在集體文化活動中的參與度低。
雖然上蔣村舉辦的活動較為頻繁,但是很多村民在大多數業余時間以家庭娛樂活動為主,選擇不出門參加活動,更多的是在商店里打牌,經常參加集體活動的只占少數,文化生活還是頗為枯燥和單調。這與村里舉辦的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是分不開的。實際上,村里多數舉辦的活動是開發商或投資商主辦,而且此類活動大多是為配合節假日的慶祝活動或者某項階段性工作在固定時間和地點開展的,很少活動是真正符合大眾口味的,這必然無法吸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多數晚會都是廣場舞表演,活動單一,村民的審美已經疲勞,沒有太大興趣,活動對于村民的吸引力越來越低,況且,當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發展迅速,村民有多種娛樂選擇,面對枯燥乏味的活動,不如自由安排。
(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上蔣村的文化設施其實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村里沒有圖書室,普及程度不夠,許多村民無書可讀,這就缺少文化交流的場所,更缺少了一種提升村民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村里舉辦的活動多數以商業和娛樂為主,而文化宣講活動幾乎沒有,村民也無法得到文化的熏陶。其實近幾年來,上蔣村一直發展得不錯,很多交通設施得到了完善,但是沒有把體育活動重視起來,村里還缺少籃球場這種類似的活動場所,村民缺少健身活動和體育娛樂的條件。
(三)文化設施利用不到位
農村文化設施缺乏有效管理,因各種原因被損壞的現象比較嚴重,卻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在草坪上修建的健身器材被村民用來曬被子的現象隨處可見。有乒乓球臺放置在文化禮堂中,竟然被個別村民私自搬回家中。很多設施沒有發揮自己的真正作用,這與村民的生活文化習性有很大的關系,農村傳統的休閑生活以喝茶、聊天、搓麻將、打牌和看電視為主,以前很少有其他活動可以參與,他們相對陳舊的文化生活觀念、相對固定文化習慣、相對單調的文化消遣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習性和單一的文化活動技能。
(四)文化建設人才不足。
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專業人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專業人員的組織和管理,才能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緊密地同群眾需求結合起來。雖然上蔣村借助文化禮堂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但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的指導,使得村民生活與鄉村文化建設還存在一定距離。村里的年輕勞動力往外流失,村干部都是村里的中年人,多數沒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對于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求來說,相對不利。引入新的人才資源,對于農村建設發展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五)缺乏特色地域文化建設發展
沒有發揮本土特色文化優勢,沒有利用本土傳統文化來開展文化活動,缺乏傳統文化的建設發展。農村的地域性文化是十分具有特色的,不同地區的農村文化多種多樣。上蔣村的社區文化建設沒有立足本土,建設模式單一,忽視了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沒有打造文化品牌。
三、解決思路
(一)重視村民的基本文化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文化活動
村民活動參與度不高就是因為活動類型單一,滿足不了多數人的文化需求。要了解村民的大眾需求,針對不同年齡的村民進行文化需求調查。只有深入農村調查了解不同群體的真正需求,并且以他們的需求為前提,抓住農民的文化興趣點,開展村民喜聞樂見的活動,才能將農民吸引到文化活動中來,才能提高農民的參與度,才能使他們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對于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文化計劃,帶動全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活力。為青少年開展新媒體、網絡方面的活動;為中年人開展健身、養生的活動;為老年人開展觀賞性的文藝活動。
(二)加大文化設施投入和管理,利用新媒體宣傳文化
農村設施缺乏運行資金、疏于長效管理、發揮效果不好等問題比較突出,其根本原因是經費投入不足,遠遠不能滿足鄉村文化設備的更新及文化活動的開展,使鄉村文化建設有形無實。要發現村里文化設施的不足,并且加大投入,完善缺失。針對社區的設施建設不足之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多元化的文化社區。對于損壞的設施,要及時處理和完善。同時學會利用新媒體來宣傳各類文化知識,利用微信來轉發和傳播信息,提升文化傳播的有效范圍。
(三)提高村民文化素養,加強知識培訓
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重要前提就是激發生活在鄉村的人們自身的文化認知、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不斷深化對鄉村歷史演進、社會發展、文化內涵的認識。如果在鄉村文化建設中,不顧及村民素質提高這一本質問題,只是為了發展文化而發展,則無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與目前發達地區的廣大農民對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不符,他們更想通過文化活動來增加個人技能、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生活質量和水平,而不僅僅是為了興趣愛好和娛樂。只有從提高村民文化素養入手,從思想觀念上入手,才能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把精神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結:
文化資源具有共享性,現代農村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資源,來實現文化的教育、娛樂等功能一體化。在建設中不斷完善文化設施,實現文化的動態平衡。鄉村社區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文化是鄉村之魂,利用文化振興鄉村,創造活力。總得來說就是要整體地、系統地、平衡地發展文化,利用新科技、新的經濟發展態勢,把握好文化的建設的機遇,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創造新時代的美麗大鄉村。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