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歆萌
摘要:民商法時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也是企業經營的重要法律依據,民商法是否完善,直接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在民商法中涉及連帶責任的法律內容較多,同時,連帶責任法律內容之間的關系也相對復雜,這些法律法規對民生問題的適用目標也有所不同,不能合理的對應適用,就會對處理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就是針對民商法的基本情況,分析民商法連帶責任案件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措施
引言:
在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之中,民商法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泛,其解決的問題類型也比較復雜。近年來,科技的發展也讓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電子商務業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的種類明顯增加,案件的復雜性也相應提升,更也造成了民商法對一些特殊問題很難有效解決,讓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難以保證。
1.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定義與特點
在民商法中,連帶責任有相應法律條規內容,而且在正常開展的過程中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同時也會波及到較多的問題以及其他的情況。而連帶問題涉及的責任人數量也有所差異,責任人可能為個體,也可能為一個組織團體,這也導致處理相關案件時,會出現多個責任主體。如何劃分連帶人所要承擔的責任,保證對全部責任的準確劃分,這是民商法需要加以明確的。在處理存在連帶責任的案件時,有一名相關人員承擔了法律責任,則其他相關的人員就不用重復的承擔此責任。民商法具有較多的責任內容,而且具備一些比較獨特的特點,如果一旦確定了責任人,那么責任人就不能作為一般保證人;如果責任主體是多名人員,那么連帶責任關系中的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波及,都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職責,一旦連帶責任確立后,所有責任人都有分擔債務的責任,同時不能進行抗辯,需要承擔責任的責任人不能因為自身的其他問題而抗拒承擔責任,做這是必須承擔的責任,沒有任何規避的權利。這樣才能達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效果。
2.民商法連帶責任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措施
2.1民商法中協調處理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民商法主要是為了更好的規范相應的義務,并樹立明確的權利,通過相應的程序內容來承擔民事的相應法律責任以及相關業務。民商法與程序法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他們之間能夠彼此互相制約。想要有效提高法律的使用效果,就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發揮程序法與民商法的法律作用,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各類民生問題。但是在處理民事訴訟的工作中,民事法與相應的法律內容互相融入度比較低,特別是在一些民事訴訟的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問題,使得問題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有效處理,而且其無法發揮自身的法律作用。另外,民商法和相應的法律之間沒有較好的銜接,這都導致連帶責任制度的制定存在不合理的問題,不能夠明確認定相應的連帶責任,這就大大提高了對民事訴訟案件的處理難度。為了更加準確的認定連帶責任,在處理民生問題時,必須保證各類法律內容的相互協調,明確相應的責任并制定相應的參考標準,同時還要合理的運用責任制度,確保法律和實體之間能夠有效銜接,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參考各類法律的相關規定,這有利于提升責任認定效果,避免責任認定不準確對債權人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
2.2民商法選擇權的使用不夠合理及解決措施
在處理一些常規的事件時,可以利用相應的內容來對他人進行起訴,維護個人的權利,從而利用相應的法律政策來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原告具備的一項權利。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原告方可以起訴全部債務人或者起訴部分債務人,但是許多情況下,債權人往往只能在債務流程開始后才能進行對連帶責任人的起訴,這就導致了債權人不能根據法律處理結果來選擇債務責任人,從而影響到案件的處理效果,這就產生了程序不合理問題,讓債權人無法獲得相應的法律保護。在處理民事案件時,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以及案件的訴訟要求,對訴訟程序進行合理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案件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3連帶責任人的界定的改進措施
在處理共同侵權案件時,在沒有得到法院的審理與法律許可之前,債權人不能對主債權人進行追責,同時,其他債權人的責任也不能進行追究。針對這種案件,法院往往需要讓債權人提供相關資料證明,以此來明確相關責任人,但是對責任人的起訴,債權連帶責任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這就難以保證連帶責任人能夠履行相關責任義務,從而發生有連帶責任人憑借法律漏洞逃避法律責任的問題,這不利于保證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想要更好的處理連帶責任案件,就要先保證對連帶責任人的明確界定,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相關民事案件的處理效率,也能保證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4民商法訴訟時效問題與解決措施
在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的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均為3年,而該期限的計算起始時間為主債務的履行期,當主債務達到履行期,之后3年內債務雙方就可以向法院提起相關訴訟。但是,在擔保法的規定之中,對訴訟時間有了相應的調整,擔保法的訴訟時間僅為6個月,同時也沒有明確標出連帶責任人的訴訟時效。這一問題也導致了在一些案件的處理工作中,常常受到訴訟時效的影響,如果在訴訟期間債務人拒絕接受相應的法律文書,就會導致案件無法順利審理,一旦超出訴訟時間,就會讓案件失效,干擾案件的正常處理,這就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于兩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規定,人民法院不急于支持。如果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未滿2年或1年,則需要主張民法總則第3年。因此,在處理相應的民事案件時,必須為債權人的訴訟需求提供充足的空間,通過延長訴訟時間,強制執行等措施,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另外,應該對整個訴訟程序加以改進,確保程序法與實體法之間的相互平衡,提高各項法律的配合效果,這樣才能更好的認定連帶責任,確保法律案件的順利處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針對目前的社會環境,對民商法做出合理調整,明確連帶責任的相關規定,減少法律漏洞,這樣就能避免有違法人員利用法律漏洞逃避責任,進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社會環境的穩定。
參考文獻:
[1]?倪玄韻. 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的分析[J]. 法制博覽,2019(01):229.
[2]?廖東江. 民商法連帶責任中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 法制與社會,2019(13):14-15.
[3]?李寧. 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理論觀察,2018(04):93-95.
[4]?陳婉婉.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確定以及處理思路[J].法制與社會,2019(26):14-15.
[5]?王佩.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26):16-17.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