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是溫州大學校友。溫州大學順天時、承地利、聚人和,通過“校政聯手,通力合作”“一流班底,擔綱創作”“演員選拔,面向本土”“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嚴愛相濟,藝德兼修”多措并舉,精心打造了歌劇《五星紅旗》,收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實效: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提高了;教師的美育認識和專業能力提升了;學科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了;學校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加強了。原創民族歌劇《五星紅旗》作為溫州大學美育特色品牌,已在全省乃至全國高校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創新做法和成功經驗,對其他高等學校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五星紅旗;歌劇;美育
2019年10月7日至8日,由溫州大學、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中共瑞安市委聯合出品的歌劇《五星紅旗》在溫州大劇院隆重試演。兩場演出,容納1100多人的溫州大劇院歌劇廳座無虛席。約200名演職人員共同演繹的歌劇《五星紅旗》,以藝術手法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先生的故事。舞臺上,演員們激情澎湃的演唱,情感真摯的表演,征服了觀眾,震撼了全場,贏得了好評。原創民族歌劇《五星紅旗》成功上演,全面而生動地展示了新時代溫州大學美育改革創新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一、與時俱進,應運而生
一部歌劇,好的題材是前提。時值國旗誕生70周年之際,作為設計者的家鄉,創排以五星紅旗為主題的歌劇,順天時、承地利、聚人和。
(一)順天時——順應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之大勢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中華民族歷史和世界歷史上,寫下了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溫州大學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精心打造《五星紅旗》歌劇,向祖國華誕獻禮,意義非凡。
(二)承地利——承藉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故鄉之優勢
五星紅旗,是國家的象征符號,它的設計者曾聯松是溫州瑞安人,是溫州大學校友,歌劇《五星紅旗》理應誕生于溫州。溫州人應該義不容辭地講好五星紅旗的故事,把曾聯松“一生清廉為國旗”的事跡講給全國人民聽,讓更多人了解國旗背后生動的革命故事,知道浙南溫州這塊悠久文化和紅色基因并存的土地,賦予了甌越兒女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三)聚人和——聚匯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專業之強勢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植根浙南人文沃土,汲取浙南藝術精華,辦學特色鮮明,育人成果顯著,具備基本的創作團隊和良好的資源。學院擁有“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有音樂表演和音樂學本科專業,有傳統音樂文化、音樂表演等研究所,有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等藝術展演團隊,師資力量雄厚,學生表演基本功扎實。全院師生凝心聚力,珍惜機遇,迎接挑戰,有決心有信心擔當起《五星紅旗》的創排演出任務。
二、多措并舉,處實效功
歌劇《五星紅旗》講述曾聯松1935年在南京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41年在重慶開展黨的秘密情報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末期參加抵抗運動以及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設計國旗的艱辛歷程,描繪溫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書寫的壯麗篇章,歌頌中華兒女勇于擔當、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與家國情懷。
歌劇長達2小時15分鐘,共分四幕,以曾聯松的詠嘆調《七尺男兒一腔熱血》《我像只離群的孤雁》《等待最后的時刻》《這是我心中的啟明》等作為情感支撐點,以“希望你為我繪一幅畫”為主線,串起整個故事主題,突出“畫里有光芒遍布希望,畫里有憧憬美麗紅霞”的美好愿景,以氣勢恢宏的大合唱《國旗頌》收尾。
僅僅用約3個月的籌備,4個月的創作,4個月的排練,打造了歌劇《五星紅旗》并成功試演,其速度之快、呈現之好,史無前例。
(一)校政聯手,通力合作
2018年10月,溫州大學決定創作一部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者、校友曾聯松先生的歌劇,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劇目,該項目得到溫州市委宣傳部和瑞安市委的大力支持。出品方為此組建了專門班子,多次召開籌備會、劇本創作論證會、協調會等,及時研究解決創排、演出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短短11個月,將《五星紅旗》打造成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時代文藝精品。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出品方、一支‘瘋狂的主創團隊和一群‘玩命的溫州本土演員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專業品質的好戲”。
(二)一流班底,擔綱創作
溫州大學歌劇籌備組多次召開創作討論會,對歌劇命名、劇本內容和創作方案等問題進行探討研究,還專門走訪北京、杭州等地,請教了多位業界專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于2019年2月成功組建了主創團隊,特邀國家級一流班底擔綱創作,由國家一級作曲朱嘉禾教授承擔作曲,青年編劇李長鴻擔任編劇,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導演、雙“文華獎”獲得者王湖泉教授擔任導演,著名青年指揮家、鋼琴家王燕擔任指揮,施麗君、陳波、朱瑤、祝海燕、李成柱等擔任主演,由溫州大學音樂學院、福建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演出。2018年2月初正式啟動劇本、作曲創作。
(三)演員選拔,面向本土
為唱響溫州聲音,講好溫州故事,6月3日,面向溫州地區招募演員。歌劇《五星紅旗》的歌舞演員都是從溫州本土尤其是溫州大學師生中招募“試鏡”選拔,既有溫州大學音樂學院的師生和畢業校友,也有溫州本土其他演員,共計80余位。群眾演員也是從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學生中選拔產生。導演王湖泉說,該劇的創排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幾乎沒有一部新戲敢全部直接起用新人參演,可《五星紅旗》做到了”。歌劇《五星紅旗》由溫州本土藝術家和溫大本科生出演,這本身就是溫州精神的一枚鮮活文化符號,是溫州藝術最新鮮的舞臺再現。
(四)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歌劇被譽為“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是文學、戲劇、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門類的集成。演出需要有一流的合唱團、一流的交響樂團、一流的演員。歌劇創排,就連不少中央劇團都不敢問津,而溫州大學不僅勇于嘗試,而且取得圓滿成功。音樂學院聚才匯智,聲樂、民樂、管弦、舞蹈、鋼琴等各系專業師生全程參與,有效進行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溫州大學教學資源豐富,設施齊全,如音樂學院天瑞音樂廳、體育學院訓練館、大學生演藝中心等,確保了排演場所,而且校內其他學院相關專家學者也給予無私的幫助。如歌劇《五星紅旗》文史顧問張曉燕、熊國太教授分別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甌江學院,他們對該作品的文學藝術性和思想性做了很好的把關。
(五)嚴愛相濟,藝德兼修
《五星紅旗》演員在歌劇方面的演出經驗是零,連動作、眼神都不會。在創排過程中,導演王湖泉執導嚴厲。他嚴格引領一撥年輕的演員們在排練場反復打磨,親自上陣手把手地教學生們站位、表演和演唱,使學生們更快達到歌劇的專業要求。在歌劇進入彩排時,年過七旬的作曲家朱嘉禾,堅持自己背著重重的音箱在偌大劇場中不停地轉悠,在不同的角落一遍遍試聽音效并及時進行微調,其敬業精神令人動容。排練期間,溫州市領導胡劍謹,學校領導謝樹華、莊興忠、潘玉駒等多次冒著酷暑慰問演職人員,勉勵大家再接再厲,精益求精。
嚴愛有加,奮勉不已。演員們全身心投入排練,經常一天排練長達12小時。尤其是國慶前夕,“首演”在即,演員們更常廢寢忘食。劇中曾聯松先生的扮演者之一陳波,畢業于溫州大學音樂學院。他說:“創作團隊非常嚴謹、富有耐心,舞臺上的每個動作、眼神、臺詞等都是通過導演的指導,反復練習的。這次演出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歌劇領域的諸多演唱技巧,還大大提高了表演能力。” 一群眾演員說,排練時,只要她高舉國旗就心潮澎湃,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在排練過程中,演員們接受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排練最后階段在體育館進行,體育學院學生為自己能給演出場地打掃衛生,而感到特別自豪。演員們深情的排練,常常讓一些圍觀的師生熱淚盈眶。
三、以美育人,成績斐然
(一)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提高了
歌劇《五星紅旗》把歌曲、戲劇、舞蹈、舞美設計等藝術融為一體,以形象鮮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音樂和扣人心弦的劇情,深深打動了觀眾,引起了大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使大學生在品味高雅藝術的過程中領略藝術之美,不斷提高審美水平。
歌劇是悠久歷史文化的沉淀與結晶,演員在排演歌劇過程中需要了解歌劇創作背景、熟讀劇本、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等,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大大豐富了文學、藝術、歷史等方面的知識,提升了人文素養,收獲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實效。
原創歌劇《五星紅旗》在體育館進行最后一次演出前合幕排演。學校組織2019級新生集體觀摩,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主題始業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師的美育認識和專業能力提升了
歌劇《五星紅旗》被譽為溫州大學“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改革創新‘樣板戲”,其成功創排,進一步增強了藝術專業老師們的“美育領跑者”責任意識。老師們紛紛表示,作為完整的教育體系,美育不可或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不斷提高美育教育質量,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藝術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音樂學院莫穎和陳露雯老師是《五星紅旗》排練時的鋼琴伴奏,她們的體會更深刻。因為全劇曲譜多達50多首共300多頁,而且都是全新的,都需要她們非常熟練地彈奏,有時忙得她們連喝口水都來不及。這個前所未有的訓練機會和強度,讓她們的專業水平大幅提升了,她們說即使透支了身體也是很值得的。
(三)學科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了
歌劇《五星紅旗》一方面檢驗溫州大學音樂專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另一方面也為音樂學科建設提供了大好契機,促進音樂學院推進學科發展,凝練學科特色方向,打造高層次表演人才和團隊,培育濃厚的科研氛圍,推進學院面向音樂專業的發展形勢,面向溫州城市文化發展和需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019年11月和12月,溫州大學先后舉辦了“全國音樂學學科建設與學術前沿高端論壇”“首屆國際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會議”,探索“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音樂學科發展和未來國際合作,進一步推動音樂學院優化學科目標定位,明確學科發展方向。
(四)學校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加強了
溫州大學把創新美育工作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通過打造品牌、突出品質、堅持品味,全方位提升高校美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讓高校美育工作的旗幟“飄起來”。出品方拿得出真招實招,舍得花“真金白銀”,共同投入680多萬元人民幣,作為歌劇《五星紅旗》創作、排練、展演服務專項資金,并在場地、設備、人員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確保歌劇《五星紅旗》成功上演。
在2019年5月21日舉行的“歌劇《五星紅旗》創作論證會”上,校黨委書記謝樹華指出,做好歌劇《五星紅旗》的創作工作,對外可以展現溫州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溫大人立足溫州、服務溫州的能力與水平,展現溫州大學的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對內可以弘揚優秀校園文化,不斷豐富“光大國族、造福人群”學校精神的時代內涵,增強溫大人的自豪感、榮譽感,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希望溫州大學與各有關單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將《五星紅旗》打造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展現溫州人、溫大人良好精神風貌的精品力作。
四、金針度人,推而廣之
(一)社會反響好
原創歌劇《五星紅旗》在溫州大劇院成功進行了兩場試演,觀眾好評如潮,很多業內專家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演員謝幕時,短短3分鐘內就引發全場觀眾10多次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
導演王湖泉認為“歌劇《五星紅旗》正是一部被這個時代所需的作品”。國家一級編劇張思聰認為“溫州是善于創造奇跡,這也算是一個奇跡”。音樂學院院長鄒躍飛認為“原創歌劇《五星紅旗》在溫州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我們以“溫州大學、原創歌劇、五星紅旗”為關鍵詞百度一下,“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20200個”。2019年9月27日上午,中國原創歌劇《五星紅旗》媒體見面會在溫州大劇院舉行,溫州新聞、快點溫州對“媒體見面會”進行現場直播,超過24萬人次觀看。10月8 日上午,“中國原創歌劇《五星紅旗》研討會”在溫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從事舞臺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們紛紛點贊:“溫州出品了極具挑戰的高品質歌劇!”
(二)推廣價值大
溫州大學一直致力于“國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國旗護衛隊,2019年底在校園明心湖畔建成了國內高校首個“國旗廣場”。學校將“國旗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貫穿滲透育人全過程。溫州大學精心打造推出美育特色品牌——歌劇《五星紅旗》,已在全省乃至全國高校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鴛鴦繡出從教看,且把金針度與人。目前,原創歌劇《五星紅旗》正在申報國家藝術基金。下一步,學校將把《五星紅旗》拍成歌劇電影,在電影院線公映,還將組織“看五星紅旗、唱五星紅旗、講五星紅旗”等活動,走進社區、農村、企業、學校,將溫大人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精神傳播出去。
我們期盼,歌劇《五星紅旗》在走進溫州千家萬戶的同時,進一步走向祖國各地,走向全世界,成為唱響溫州大學精神最美妙的音符,成為體現溫州人家國情懷的經典力作,成為一部真正有影響力的向建黨100周年獻禮的大劇。
參考文獻:
[1]居其宏.歌劇美學論綱[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
[2]原麗紅.中國歌劇的創演與戲曲音樂[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7.
[3]景作人.心中的旗幟永遠飄揚—觀原創民族歌劇《五星紅旗》[J].歌劇,2019(11):51-57.
[4]華曉露,程瀟瀟.致敬祖國,奮斗新時代[N].溫州日報,2019-10-09.
[5]王艷瓊.溫州打造歌劇《五星紅旗》[N].浙江日報,2019-10-14.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19-04-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7]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全國中小學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集[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8]易曉明.美育與藝術教育研究新趨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9]閆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美育改革中的價值分析[J].大眾文藝,2019(24):233-234.
[10]王登峰.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讓高校美育“曲高而和眾”[J].中國高等教育,2017(7):4-6.
[11]周嶺.中國歌劇的本土化成長[J].歌劇,2019(2):50-52.
[12]賈鼐.中國歌劇藝術蘊含的民族精神[J].當代音樂,2018(7):11-12.
作者簡介:林可松,溫州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藝美學、審美文化。
實習編輯:張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