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可謂開啟了一個新的元年,誰能想到“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的里程碑”“中國科幻元年啟航”等華麗的詞匯,都不約而同地用在了這一部電影上。《流浪地球》不僅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工業新征程,而且其畫面的色彩搭配也非常悅目,極具震撼的空間設計加上充滿未來世界的科幻色彩,或許“流浪地球色”將會成為新的空間搭配色彩,都值得考究。
關鍵詞:科幻電影;色彩搭配;流浪地球
電影色彩目的在于豐富電影整體的視覺效果與敘事風格,并使人產生視覺上的美感。電影中的色彩糅雜在影片的時空變換當中,不僅是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對于客觀事物的真實再現,更是影片的內在核心表達,是一種可以讓觀眾在銀幕前感受和溝通的視覺呈現與影像藝術。對于電影中所呈現的色彩,每種色彩搭配都有其暗喻的主題與象征,而電影創作團隊的目的就是讓觀眾對于這種色彩表現進行認知、感知,并體會其中的暗示與意味。
一、“流浪地球”主色調
在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的電影時代,電影藝術家們就對色彩表現電影敘事產生了強烈的渴望,眾多的電影創作者們在已成像的膠片上進行大膽的試色,從黑白色膠片的使用到多層感色膠片的出現,電影銀幕上開始出現了稚嫩的彩色。從對單純彩色銀幕的追求到色彩不僅能清晰映照出演員的皮膚狀況、毛孔機理、表情符號,而且還能直達觀者的內心,色彩表現更具意味。此時,電影中的色彩,不只是一種再現客觀環境與表演者的技術手段,而成為表現電影中人物的心理狀況,暗示某種情節的視覺符號,同時也成為了使觀者產生情感共鳴的重要視覺表現手段。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未來世界的設定加上極具震撼的空間場景決定了影片的色彩設計要具備未來感與科幻感,片中不管是冰冷壓抑充滿灰青色的空間站、冰天雪地的藍色大陸,還是救援隊員不斷面臨的紅色危機,巧妙的色彩搭配無處不在。這樣的色彩表現,不僅完整還原了2075年人類的整體面貌和空間環境,也象征著影片的情緒和氛圍。在危機來臨時,人類時如何應對并化解危機,在電影《流浪地球》的色彩表現中給予了充分的表達,同時也呈現出影片主創團隊們的創作理念、思想情感以及藝術價值。
(一)紅
電影色彩對于影片的作用毋庸置疑,表面為運動中的色彩、畫面的客觀實在,實為影片主體的思想刻畫與人物情感抒發。以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紅色沙漠》為例,那時影片中的色彩運用就有意識得表達一些東西,比如電影中大幅度使用色彩絢爛的紅色,它不單是對地理位置的一個簡單描述,而是表現出現代工業文明高度發展下人類情感的迷失。這種色彩運用的實質既是對現代工業文明的質疑,也暗示著充滿壓迫與不安色彩的現實空間。可見,色彩的選取既源于現實空間的客觀存在,也參照人物的情感表達予以取舍,色彩的象征性與意味性由此產生。在中國傳統中紅色象征著吉祥、好運,因此它也被稱為“中國色”。但是在很多的影像作品中,紅色經常暗示的是血腥、暴力與死亡,像在影片《流浪地球》中,就多次運用紅色來渲染場面的緊張激烈。出了地下城的劉啟、韓朵朵、姥爺與CN171-11救援隊員們,當他們護送火石去杭州地下城中,由于巖漿爆發,整個杭州地下城被巖漿吞沒,此時整個空間充斥的是鮮艷的血紅色。這里濃烈的色彩不僅將劇情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也在暗示人物的命運,無論是為救火石主動墜崖的隊員、姥爺,還是萬千的杭州地下城人,他們的犧牲都化為一抹壯烈的紅,貫穿全片。通過畫面與情節的構成關系,紅色成為了故事矛盾激發的構成元素;表現了影片時空關系,即營造場景氛圍、影片色彩基調、時間走向等方面的構成元素;同時也建構了人物的性格、心理、意識、情感等,紅色的應用與意義得到了實現。
(二)橙
橙色在二次調和色中屬于比較特別的一個顏色,它似乎沒有鮮明的意義,在紅色和黃色之間搖擺,也沒有鮮明的色相。但橙色巧妙地融合了紅、黃兩種顏色的屬性,活潑、開放、熱情、活力,使得強烈的紅色變得溫暖,明亮的黃色變得舒適,可以說橙色屬于紅色和黃色的平衡。在藝術設計中,橙色是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一種顏色,往往給人以友善、熱情、坦率、開朗、健康的感受,但有時也具有孤獨、冷漠之意。比如美國電影《她》的主色彩基調就是橙色,房間的裝潢擺設、人物的衣服以及各種場景空間的打光都以橙色色系為主,這種暖色調的色彩代入感極強,有種復古式的摩登感。這種大面積橙色的運用,一方面契合時代,迎合未來社會的設定;另一方面也是對于科技高速發展下人與人交流漸少,社會日漸冷漠的諷刺。《流浪地球》影片一開始是屬于劉培強父子的溫情時刻,因此整體色調、打光都充斥著溫馨的橙色。這種暖色調的呈現,不僅讓人感受到父子二人之間深厚的感情,同時也暗示著一種離別的感傷,這里的橙色意在營造一種父子之間親情的溫暖。與此相反的是,電影中期、后期所有表現的橙色都與此前溫情的表達有所相悖,每當橙色出現時往往跟隨的都是重金屬的太空站、行星發動機以及太陽系等具有爆炸性的場面。最經典的場面要數劉培強帶著“領航員”空間站的30萬噸燃料點燃木星最為震撼,大面積金橙色的光線散射充斥在銀幕中,這種代表著毀滅性的色彩既符合電影的情境設置,也象征著苦盡甘來之后人類的勝利。可以說《流浪地球》的這種重金屬色彩設計,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通過色彩暗示觀眾,擴大想象空間,使觀眾的心理、感情發生審美變化,這也是當代電影審美、視覺設計不斷進步的表現。
(三)藍
藍色,冷色系色彩,通常讓人聯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純凈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冷靜、理智、安詳與廣闊。藍色總給人一種和諧、寬松的感覺,藍色同時也表示超越時空的永恒,是傳統與未來的緊密結合,這種特點在電影《流浪地球》中表現的最為典型。在觀看電影《流浪地球》時,無論是充滿荒誕科技感的地下城、輝煌的空間站,還是冰天雪地的現實空間等場景,處處可見到藍色,可以說藍色是《流浪地球》的主色調。一方面,藍色充分表現了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場景空間;另一方面,藍色也是壓抑和悲涼的藍,例如,暗無天日的地下城中的深藍就象征著這種生活的枯燥乏味;空間站中已經叛變的人工智能中出現的灰藍色的光不僅醒目,而且還具有諷刺的意味:不斷更新的人工智能已經漸漸取代了人的地位,人的主體地位價值得到削弱;而冰天雪地的藍色大陸不僅瞬間讓人感受到刺骨的涼意,那種無垠、廣闊的藍色也無不顯示末世的無限悲涼。可以看出在《流浪地球》中藍色的運用基于兩方面:一種是對于原始色彩的再現;另一種則是基于藍色背后的象征意味。歸根結底,色彩為情緒和氛圍服務,不論是純色的應用還是各種色彩的搭配,這些色調需要為畫面表達和觀眾心理服務,并要將其提升到銀幕影像劇作藝術元素的首位。
二、《流浪地球》的色彩應用價值
電影《流浪地球》打造的這場視覺盛宴,在中國工業科幻電影史上意義重大,其光影色彩搭配和視覺藝術設計對于中國科幻電影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縱觀中國電影的色彩設計發展,與美術的應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隨著我國電影技術與藝術的不斷革新發展,對于美術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像美術設計中經常會涉及服裝、場景、道具、色彩、光影等眾多元素的考量,在電影的前期以及后期策劃的比重越來越大,中國美術藝術與中國電影的融合,對于中國電影藝術的創新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電影的制作前期,往往需要對電影的整體畫面進行設計,確立色彩基調,美術設計便可作為前提,像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在影片的開篇就充分運用了美術構圖:首先溝壑的黃土高原拉開了帷幕,黃土地作為影片重要的場景空間總是占據著畫幅的三分之二,大量全景的應用,一是視覺沖擊感強烈,二是完整地還原了黃土高原的自然面貌,電影的藝術基調由此形成。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由于其空間設定是位于2075年的未來世界,所以在美術設計上的服裝、道具、空間、畫面色彩都有一定的考究。在綜合上述分類元素的前提下,便形成了《流浪地球》的畫面基調:各種重金屬質感的未來器械搭配未來場景空間的組合,整體畫面色調偏冷色系。可以說,美術設計作為畫面色彩的基礎,通過美術構圖,每一組鏡頭畫面都設計得符合影片主題表達需要,通過畫面虛與實、形與量的比較、比例的設計,營造出色彩生動的畫面視覺。
在確立電影色彩基調的基礎上,色彩的情緒需要與構圖、取景、曝光影調的情緒呼應。像《流浪地球》的冷暖色系搭配:如地下城中的青藍色和紅橙色這對“賽博朋克”組合,帶來了一種荒誕的科技感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混亂感。可以看出,電影色彩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他對增強影片的藝術性有著獨特的作用:一方面,電影色彩利用特定的顏色向觀眾表現隱藏的內涵;另一方面,每一部電影都是創作者對客觀世界主觀反映的結果,電影涵蓋了創作者們的意識、思想、情感以及他們獨特的價值觀。所以電影創作者運用色彩獲取審美藝術性,以便獲得觀眾對影片藝術性和審美性的肯定,這就是電影色彩的應用價值。電影色彩能夠詮釋出色彩本身所無法展現的藝術效果,隱晦地表達出故事情節無法直接傳達的內涵。所以,電影色彩能夠加強我們對一部影片的認識和感知,從不同層次和方面提升電影的審美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登富,敖日力格.電影色彩[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5:2-8.
[2]洪云. 電影色彩對影片審美價值的提升[J]. 芒種,2015(6):165-166.
作者簡介:李佳倩,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電影敘事學。
實習編輯:張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