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如 周艷麗
摘?要:餐前活動時間雖短,但是只要老師合理利用、靈活組織,便能獲得與集體教學活動同等的教育價值,使其成為又一個幼兒能在游戲中學習、進步,感受快樂的有利時段。
關鍵詞:幼兒園;餐前游戲;組織與實施
為了更好地體現“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我們對于如何開展餐前游戲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既滿足了幼兒喜歡游戲的意愿,促進了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也使教師進一步認識到一日活動各環節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師對游戲的理解、組織和指導的能力。
通過餐前游戲活動,有效減少幼兒一日教育的盲點,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愉悅的進餐環境,做到一日生活各環節精細而優化。我們認為餐前游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選擇與餐前時間及特點相符合的適宜性游戲
查閱相關資料得出,孩子從出生到幼兒期,智力發生了一個飛躍。在這一時期,兒童的空腹感與食欲的關系不再是必然,而是顯得十分復雜。他們可能是空腹時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飽后對所喜愛的食物繼續吃。他們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經驗性、能動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還需后天培養。調節其餐前情緒是一項重要內容,而游戲恰恰是能調節幼兒情緒的好方法。
在幼兒園,教師設計組織的游戲種類繁多:音樂游戲、語言游戲、益智游戲、體育游戲等,哪些游戲更適合作為幼兒的餐前游戲呢?這需要我們認真地思考和分析。首先,餐前活動時間相對較短,不宜選擇較為復雜的游戲活動。其次,餐前游戲活動的組織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講究科學性,應避免劇烈活動或過度興奮而影響幼兒進餐的質量。因此,最好選擇一些平靜而舒緩的游戲,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并能很好地激發其良好的進餐情緒。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們認為以下游戲更為適宜有效:
(一)簡單靈活的手指游戲
小中班的餐前游戲多采用結合兒歌的手指游戲,如小班《五個好朋友》《黑貓警長》《石頭剪刀布》《菊花開》等;中班《猜猜在哪兒》《上面擺下面擺》《大葫蘆小葫蘆》等。這些手指兒歌充滿游戲性,孩子們念的時候朗朗上口,配上手的動作更能激起幼兒的興趣。中班餐前游戲的組織還可以增加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和在原有游戲基礎上進行改變的空間,如手指游戲“土豆絲、土豆皮”,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改編,念成其他菜名,如“蘿卜絲、蘿卜皮”“ 黃瓜絲、黃瓜皮”等許多帶皮的食物名稱,不僅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豐富了幼兒的語言,也能增進幼兒的食欲。
(二)輕松有趣的互動游戲
小班孩子年齡雖小,但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一些師幼互動小游戲。如做冰棒貓的游戲就非常受孩子們喜歡:大家圍坐著一起念“冰棒貓,冰棒貓,太陽公公出來照一照”,孩子們就擺出各種造型;老師說“太陽出來了,融化了”時,孩子們便一下子放松了。中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力都有所增強,可以玩一玩同伴互動游戲,如《找朋友》《請你猜猜我是誰》等,孩子們一起找一找、猜一猜,非常開心,樂在其中。
(三)快樂自主的小組游戲
大班幼兒由于經驗的不斷積累,自主性需要得到更充分的發展,他們可以開展小組游戲活動,自由結伴,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如用彩紙折成電話機 “打電話”拿出來相互猜一猜,玩一玩;如“背靠背”,兩個或多個孩子一起玩此游戲特別開心。這樣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可以極大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二、發揮餐前游戲在幼兒個體差異上的協調作用
《指南》強調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為每一位兒童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要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有個性的發展。對個別用餐習慣不是很好的幼兒,我們利用餐前游戲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效果十分明顯。
食欲差、挑食偏食的幼兒。有些孩子總是吃得很少,食欲不強;有些孩子有挑食偏食現象,常常有不愛吃的菜,如蓮藕、芹菜等等。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設計了一些適宜的游戲來增進其食欲,鼓勵他們樣樣蔬菜都愛吃。如教師利用自制的蔬菜、肉類等食材,以抽取食材的形式與這些孩子玩“我是老虎吃得香”的游戲。小班孩子一邊認識各種菜名,一邊模仿各種吃得香香的表情,玩得不亦樂乎。中大班的孩子結合抽到的食材自主說出各種菜的燒法,如摸到“土豆”,孩子就說出“土豆燉牛肉”“醋溜土豆絲”等,邊說邊游戲式地逐一分享給其他孩子一起快樂品嘗。教師還有意識地引導這些孩子一起玩與飲食有關的手指游戲,如“包餃子”“土豆皮、土豆絲”等等,有效增強幼兒的食欲。
進餐特別慢的幼兒。在日常指導幼兒進餐時,我們往往要求孩子們要細嚼慢咽,充分保證幼兒的進餐時間。但是有個別進餐特別慢的孩子,確實需要教師積極地給予引導。如教師與孩子玩“猜猜禮物在哪里”的小游戲,將小貼畫等幼兒喜歡的“小禮物”藏在手心,讓孩子來猜,猜中了送給孩子,并請他先去進餐。孩子開心地帶著獎勵去進餐,速度慢慢加快。
三、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實施不同的指導方法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的示范引領保證了游戲的順利開展,并且教師組織游戲的狀態決定幼兒參與游戲的態度與情緒。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員,參與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去,與他們共同嘗試創新游戲的玩法則更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并促進師幼間的互動和同伴間的互助,為幼兒搭建自我表現的舞臺。至于大班幼兒,他們會自發地組織并開展餐前游戲,他們自由結伴而坐,非常自主隨意。但因為是自發的、自主的,必定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糾紛,這時教師就是一個觀察者,及時察覺問題出現的原因。在幼兒自我解決的過程中,如有需要適時介入,幫助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開展,教師要區別對待,真正成為幼兒游戲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觀察者、支持者。
總之,餐前游戲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只要教師合理利用,靈活組織,不但能有效避免過渡環節的時間隱性浪費,而且能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更大的發展,使幼兒愉快地進餐,養成一系列良好的進餐習慣。
參考文獻:
[1]袁玉.談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實施——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策略探微[J].新課程(綜合版),2019(06):83.
[2]劉群.大班幼兒餐前活動優化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上),2017(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