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春 李偉 鄭桂玲 吳鳳媛

摘 要:本文根據新零售的特點和對供應鏈的影響,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構建供應鏈云服務平臺,協同全渠道訂單,整合倉配體系,線上線下一盤貨管理,實現線上數據與線下物流資源的有機對接,提高供應鏈效率,優化消費者體驗。
關鍵詞:新零售? 供應鏈云服務平臺? 大數據? 全渠道
隨著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速的連續放緩,線上紅利逐步消退,電商行業出現趨緩態勢。各大互聯網巨頭開始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傳統線下零售生態進行賦能,快速布局新零售資源,零售行業進入了以數據驅動及渠道融合為特征的新零售時代。
2016年底,馬云在阿里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2017年,阿里研究院將新零售定義為“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具有以人為本、零售二重性,零售物種大爆發三大特征,并將最終重構人-貨-場三者的關系”。隨后,京東又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下的“無界零售”的概念,蘇寧隨之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雖然目前對于新零售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它已經有了一個廣為接受的概念,即區別于傳統零售,推動線上線下以及多方跨界融合,其基礎和前提是供應鏈的重構和物流方案的不斷升級[1],核心是供應鏈效率的優化。目前,統倉共配是零售行業優化供應鏈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徑,但是新零售模式下供應鏈各環節的需求多樣化、交付場景的差異化對供應鏈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協同供應鏈中的各種資源,整合各節點企業現有的倉配體系,提高供應鏈效率,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力以及獲得供應鏈長遠發展的關鍵。
葉斌等[2]指出,在物流決策中,大數據技術可以應用于競爭環境的分析與決策、物流供給與需求匹配、物流資源優化與配置等;閆俊[3]通過對速遞行業的研究,發現將大數據與物流倉儲進行結合,并通過智能化以及海量的數據分析,能協調企業內外的各種資源,最大化的提高速遞行業物流資源的利用率;葛治存等[4]構建了基于大數據的城市物流資源共享平臺,并引進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提高城市物流資源利用率;曾瑞瑜[5]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了物流信息共享平臺,為物流企業提供智能信息服務。
通過分析發現,構建物流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是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基于新零售模式的特點,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供應鏈云服務平臺,實現線上數據與線下資源的有機對接,多渠道、多平臺一體化管理,提高供應鏈效率。
1 新零售模式對供應鏈的影響
傳統零售模式下,供應商在零售鏈條上占據主導地位,零售商基于歷史數據和經驗對需求進行預測,消費者是被動接受者,整個零售鏈條是以產品為中心;而新零售模式是以人為本,通過對消費者行為數據的收集和在供應鏈上的實時傳遞,使得供應商可以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進行柔性生產,從而快速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消費者的購物場所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賣場、電商平臺等單一場所,線上線下邊界逐步模糊,場所的“鏈接”屬性弱化,“觸點”屬性逐步顯現。新零售打通數據壁壘,對人、貨、場的關系進行了重新定義,也對傳統供應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消費者需求多樣化,SKU變多,產品的生命周期變短,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大批量配送被小批量、多頻次訂單取代。
(2)消費者對缺貨容忍度降低,時效性、便捷性要求變高,傳統的“全國倉網+快遞”“城市倉+落地配”模式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即時配送成為新物流體系的主體,倉庫布局越來越貼近終端消費者,“前置倉”“門店倉”模式紛紛出現,物流時效已經從以天為單位提升為以分鐘為單位。
(3)傳統經銷商的市場份額逐漸被電商平臺取代,線上線下融合加劇,購物由固定場所延伸到泛零售、多元化場景,電商開始直接對接零售店,供應鏈環節被壓縮。
商流的變化倒逼物流的變革,消費端的個性化需求和制造端的柔性化生產必然會帶來物流的社會化,而社會化所需要的就是共享經濟,線上零售商具有極強的數據抓取及分析能力,線下零售商擁有豐富的物流資源和穩定的倉配體系,同時,線上零售商的SKU多,訂單分散,倉儲、配送成本較高,而線下零售商SKU有限,規模化程度高。因此,雙方將供應鏈前端計劃環節、中間采購、倉儲、運輸環節以及末端配送環節的能力和資源進行共享,可以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
2 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構建
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是以數據為驅動,將線上信息與線下物流進行融合的橋梁,主要由訂單管理平臺、信息平臺和物流管理平臺構成,如圖1所示。訂單管理平臺主要負責接收所有客戶各個渠道的訂單信息,進行數據的流轉,同時對訂單流程進行可視化管理,消費者或者經銷商可以實時查看訂單在整個履行過程中的狀態;信息平臺是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平臺,它對全渠道訂單、庫存、倉庫進行分析、整合,然后提交管理平臺去配置、調度物流資源,完成倉配任務。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整合現有的倉配體系,服務所有客戶全品類的全渠道訂單,共享倉配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優化客戶體驗。
供應鏈云服務平臺運行的具體步驟:第一步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將供應鏈的各種分布式資源虛擬化成云,儲存在大數據倉庫里;第二步運行訂單管理平臺,收集傳統經銷渠道、社交平臺、電商平臺、門店下單、零售終端等全渠道訂單,將訂單儲存在訂單池里,然后對訂單進行數據分析,探測客戶,為生產計劃、資源配置提供依據;第三步運行信息平臺,該平臺一方面與訂單管理平臺相接,獲得訂單信息,另一方面與大數據系統相接,接受大數據倉庫里的物流資源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干支線運輸企業、城市落地配企業、即時配送企業、冷鏈運輸企業、傳統經銷商、傳統批發商等運力提供商提供的運輸配送資源,以及物流倉儲提供商、物流設備提供商、傳統經銷商、傳統批發商等基礎設施提供商提供的倉儲資源(大型倉庫、物流中心、配送站、自提點等)和線上零售商的前置倉和門店倉信息。根據訂單管理平臺的訂單數量、訂單的重合度、區域的重合度以及倉庫、庫存的數據,將訂單進行拆解、再整合,完成不同渠道的訂單匹配;第四步運行物流管理平臺,根據庫存和訂單的關系數據的比對來進行所有渠道庫存的分配,并根據訂單、庫存信息進行倉儲資源和配送資源的整合,通過無線射頻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運輸管理系統TMS、倉儲管理系統WMS等技術,線上線下一盤貨的設計倉儲和配送方案,配置和調度各類物流資源,并通過對作業數據的實時監控來進行動態調整,高效快速的完成訂單的履行。同時,將訂單履行情況實時共享訂單管理平臺供客戶查看,實現供應鏈云服務平臺對所有資源的智能管控。
3 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效應分析
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是以全渠道、全鏈條、全覆蓋的物流能力為支撐,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手段對線上數據和線下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針對不同行業、企業特點,提供一體化整合的供應鏈方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庫存風險,縮減物流成本,提升消費者體驗,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對于品牌商而言,由于線上和線下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原來線上、線下庫存割裂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目前的新零售時代,利用供應鏈云服務平臺將全渠道的訂單進行整合,可以提升區域濃度;各環節庫存數據打通并實時動態共享,線上、線下一盤貨來進行庫存管理,可以提高靈活、碎片化的訂單處理能力,降低庫存風險。同時,多個品牌商的倉儲資源和配送資源在該平臺上進行整合,統一配置和調度,共享倉配服務,可以提高倉儲資源的利用率和運輸城配效率,降低成本。
(2)對于物流商而言,利用供應鏈云服務平臺將企業的資源與其他物流企業的資源整合,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減少物流設施設備的投入,提高物流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對于消費者而言,品牌商利用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收集的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可以精細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進行柔性生產。同時,由于實現資源共享,可以縮短配送時間,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4)對于整個供應鏈而言,供應鏈云服務平臺將品牌商全渠道的訂單信息和物流供應商的物流資源信息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借助大數據系統和云計算技術進行整合,高效合理配置商流和物流,提供供應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通過調度、配置、管控物流資源,縮短物流流程,削減流通環節,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4 構建供應鏈云服務平臺的建議
(1)政府牽頭。作為新型的服務模式,供應鏈云服務平臺需要各個參與主體以及社會物流資源的信息,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需要由政府牽頭,通過相關機構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確定信息種類、范圍等對平臺參與主體的監管,同時需要對城市的物流網絡進行合理的規劃,以適應新零售模式。
(2)物流行業聯盟提供數據信息。物流信息大多數集中在物流企業手中,構建供應鏈云服務平臺首先就需要解決物流大數據的來源問題,因此需要各個物流企業開放數據集,這個數據集不僅包含靜態的倉儲、運輸等物流資源信息,也包括在物流作業過程中的實時動態信息,靜態數據的收集可以實現平臺對所有物流資源的整合和配置,動態數據的實時分享可以讓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及時的調配,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3)互聯網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雖然物流行業聯盟可以提供物流大數據,但是對物流數據的整合和處理是一個難題,同時如何將需求與物流資源進行匹配也是供應鏈云服務平臺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目前,互聯網公司走在大數據的前端,對大數據的抓取、整合、處理以及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資源配置是互聯網公司的專業。因此,供應鏈云服務平臺的構建以及運轉離不開互聯網公司技術方面的支持。
因此,供應鏈云服務平臺的構建,需要由政府牽頭提供政策支撐,物流行業聯盟將物流大數據開放進行共享,互聯網公司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來進行大數據的抓取、整合、處理以及資源配置和智能調度,共同完成新零售時代供應鏈云服務平臺的構建和運轉。
5 結語
在新零售數據驅動和渠道融合的大背景下,線上、線下零售供應鏈存在巨大的共享空間,如何將線上的數據信息和線下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線上、線下一盤貨,共享倉儲、配送環節的資源成為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率的關鍵。因此,構建供應鏈云服務平臺,整合全渠道訂單,利用大數據技術配置和調度物流資源,可以實現新零售模式下的全鏈條資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參考文獻
趙樹梅,徐曉紅.“新零售”的含義、模式及發展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7(05).
葉斌,余真翰,黃文富,等.大數據背景下物流企業CRM變革分析[J].商業時代,2014(22).
閆俊.大數據對速遞行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物流技術,2013(12).
葛治存,李榮國,路宏偉.基于大數據的城市物流資源共享平臺構建思考[J].商業時代,2014(28).
曾瑞瑜.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信息共享平臺設計[J].電信快報,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