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馨睿
摘 要:司法實踐中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附利息的債權自破產申請受理時停止計息”,如何適用存在爭議。停止計息是為了確保破產程序順利且有效率的進行,也為了能追求重生的企業減輕債務壓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在法院審判案件中,對于停止計息規則的具體適用也并沒有統一。最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三》中對此問題也沒有給予明確的解釋,只是對保證人進入破產程序、保證人與債務人同時進入破產程序作出了規定。《企業破產法》規定的停止計息規則在適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立法機關可對其作出一定修改。
關鍵詞:破產程序 ?停止計息 ?保證債權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7(a)--02
1 保證債權的范圍是否受停止計息規則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簡稱《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未到期的債權,在破產申請受理時視為到期。附利息的債權自破產申請受理時起停止計息”。這條規定就是停止計息規則的法律依據。
1.1 保證債務的從屬性是否被打破
對于《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理論界與實務界最大的爭議點是破產程序開始,主債務停止計息,保證債務是否也同樣停止計息?一部分人認為,保證責任具有從屬性,主債務的范圍必須大于或等于保證人所承擔的保證債務的范圍。如果保證債務的利息不停止計算,而主債務停止計息,債權人可以從保證人處獲得更多的清償,使從債務多于主債務,不符合主從債務之間的關系,并且主從債務具有消滅上的從屬性,主債務利息消滅,如果保證債務的利息繼續存在,便是打破了保證債務的從屬性。
筆者認為,在債務人破產程序開始時,保證債務繼續計算利息,并沒有打破保證債務的從屬性。根據全國人大法工委對第四十六條的解釋,在破產申請受理后產生的利息只是不屬于破產債權的范疇,并未明確表明該部分利息在實體法上被削減,該條規定只是為了在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后,債權人的債權處于確定狀態,停止計息只是給付的終止,并不是否定破產受理之后利息的存在,《企業破產法》第92條與第101條這兩項條款的規定都反映了保證責任的從屬性是受到限制的,并且破產法未明文規定停止計息也適用于保證人。
1.2 區分實體債權與破產債權
在破產程序開始后,債權人對債務人便享有兩種債權:一是實體債權,基于合同法等非破產法律規范產生的債權;二是破產債權,因破產程序啟動前原因成立的,經依法申報確認,并由破產財產中獲得清償的可強制執行的財產請求權。破產債權系特定性質的債權在破產程序啟動后依法演化而來。實體債權是破產債權在實體法層面存在的狀態,破產債權是實體債權經過破產法律規范調整之后參與破產程序的債權。區分實體債權與破產債權,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停止計息規則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破產程序啟動時確定債權的具體數額,平等對待各個破產債權人,確保破產程序順利高效地進行。對這兩種債權的區分在債權人的實體債權不存在保證擔保的情形下,并沒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為在無保證擔保的情況下,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主張債權。但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實體債權附有保證擔保的情形下,區別實體債權與破產債權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保證合同中,保證人擔保的是債權人對債務人所享有的實體債權。因此,在債務人未破產且為連帶責任保證的情形下,債權人享有選擇權,其既可以向債務人主張,也可以向保證人主張債權;但在債務人破產的情形下,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申報的債權是破產債權,而債權人依然可以依據實體債權向保證人主張原來范圍的債權。因此,在破產債權層面,《企業破產法》明確規定受理破產后債權停止計息,但從實體債權層面來說,這部分利息并未消滅,只是因為法律的明確規定而強制豁免債務人支付利息的義務,對于保證人卻不然,因為保證債權依附的是實體債權,債務人破產并非債權消滅的原因,債權利息給付的終止,并非否定債權利息的存在,因此這部分利息在實體法層面依然存在,保證債權不停止計息,債務人破產后的債務利息保證人需要繼續承擔。
1.3 對保證人不停止計息是否影響其利益
在債務人未破產的情形下,保證人需要承擔債務清償之前的利息是毋庸置疑的;在債務人破產的情形下,對債務人停止計息,對保證人不停止,并沒有加重或者減輕保證人的責任,對于保證人的利益無任何影響,至于債務人的責任是否減輕,則與保證人無關。只是在債務人破產的情況下,一般保證人不享有先訴抗辯權,但這與停止計息并無關聯,也是保證所需要承擔的必要風險所在。
2 保證人承擔利息責任后的救濟渠道
在破產程序開始后,保證人可以提前向債權人清償債務,這樣就可以避免承擔破產開始后的利息。如果債權人拒絕受償,或者根據破產程序結束后債權的清償情況再來追究保證責任,此時這段期間內的利息保證人可不予清償。或者,在債權人向債務人與保證人同時主張債權時,保證人及時履行保證責任,也可免于清償這部分利息。總之,就是需要保證人在破產程序開始時主動或被動的清償債務,如果保證人故意拖延不履行,則需要承擔利息責任,這樣也可以減少訴訟的發生,節約司法資源。
既然保證人已經與債權人簽訂了保證合同,就表明保證人已經愿意承擔債務到期,債務人不能清償,需要其履行清償責任的風險。避免承擔利息責任,也恰好能督促保證人及時履行清償責任,確保債權實現。如果保證人沒有在破產程序一開始就履行,在該債權還存在物的擔保的情況下,法律可以賦予保證人代位權,允許保證人向擔保物權人追償,或者向擔保物權人請求分擔責任;也可以賦予保證人不安救濟權,比照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就是在保證人發現債務人有存在破產的可能時,可以提前請求法院將債務人的部分財產予以扣押,以確保保證人之后的追償。這一項權利有點類似于反擔保,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保證人的利益。
3 停止計息規則適用中的局限性及修改建議
3.1 適用中的局限性
現代破產制度不僅有破產清算程序,還有重整與和解程序,一些企業依然可以通過破產制度重獲生機。如果說企業之后拯救成功,但是在破產申請受理后的利息卻沒有計算,顯然損害了債權人的權益。或者有些債務人的資金依然可以覆蓋其所有債務,可能由于流動資金不足等無法生產經營,從而主動申請啟動破產程序,這樣對債權人有失公正。
停止計息規則毫無疑問會損害債權人的權利,為了債務人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停止計算屬于債權人的利息,卻有不公,雖然債權人的本金不一定能全部受償,尤其是會損害無擔保債權人的利益。根據《企業破產法》第87條的規定,在債務人破產重整的情形下,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就該特定財產將獲得全額清償,其因延期清償所受的損失將得到公平補償。其中“因延期清償所受的損失”就包含受理破產后所停止計算的利息。對于有擔保債權人法律有所保護,而對于無擔保債權人的利息卻得不到保護。在保證人作債權擔保的情況下,如果保證人承擔了清償責任,就這部分利息究竟能否可以向債務人追償,雖然保證存在風險,但是破產法明顯沒有保護保證人的利益。
3.2 修改建議
關于利息的清償是破產法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筆者認為停止計息規則不應籠統地適用于破產重整、和解、清算三種程序,一律適用止息規則可能會導致債務相關人的利益失衡,尤其重整與和解程序是致力于挽救債務人,讓債務人擁有重新恢復生產經營的能力,如果之后企業成功恢復,可以繼續清償這部分利息。并且應允許受理破產之后產生的利息參與債權申報,可以把這部分利息放在最后順位,在清償完普通破產債權之后如果債務人還有剩余財產就可以清償。同時司法實踐中對于止息規則是否適用于保證債權并沒有統一的判定,所以該規則有時也會影響到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之外的利益。因此,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破產程序的效率問題,還應該致力于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由于每一位債權人與債務人約定的利率可能有所不同,在破產程序開始后,法院可以將他們的利率統一。在需要根據債權人擁有債權的多少確定表決權的場合,由于最終清償債務的時間不確定,利息的多少也就不確定,所以在這種情形可以認定這部分利息不享有表決權,也就不會妨礙破產程序有效率地進行。
4 結語
破產停止計息規則的設立有利于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雖然保證責任具有從屬性,但是債權在破產程序中減少不代表在實體法意義上也會減少,因此讓保證人繼續承擔破產程序開始后利息的清償責任,并沒有突破保證責任的從屬性。在保證人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之后,并不一定能在債務人處獲得追償,雖然說這就是保證的風險所在,但破產法也應當給予一定程度的保護與救濟。單純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確保債權實現實有不公。停止計息規則不妨礙債權人在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后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其訴訟程序也不受債務人破產程序的限制。停止計息規則不適用于保證人,同樣地,破產中的債權到期規則不適用于保證人,其仍然享有期限利益,債權人只有在債權到期后才有權向保證人要求承擔清償責任。《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的出臺涉及了保證人,但并未明確規定停止計息規則如何適用。對于停止計息規則如何適用,司法實踐并沒有統一,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對該規則的司法適用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韓長印.破產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
王欣新.破產法原理與案例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范建,王建文.破產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王欣新.破產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湯維建.破產程序與破產立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孔祥俊.擔保法例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康婧.保證人是否應承擔債務人破產后的債務利息[J].山東審判,2016(01).
王欣新.論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后其保證債權應否停止計息[N].人民法院報,2018-12-12.
賀丹.企業拯救導向下債權破產止息規則的檢討[J].法學,2017(05).
夏群佩,洪海波.主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后連帶保證人的責任范圍[J].人民司法,2017(14).
易名洋.主債務人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債權保證研究[J].海南金融,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