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玲麗
[摘 要] 近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并快速發展,北部灣開放開發戰略也逐步實施,泛珠江三角區快速發展,國家決定加快廣西經濟的發展,在這種大好形勢下,糧食行業也隨著物流行業的崛起搭上了快車道。現代糧食行業綠色物流體系是指利用發達的信息系統和物流產業,把糧食資源高效整合,優化糧食行業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將糧食行業涉及到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打造低耗、協調、高效的糧食流通完整體系。下面筆者將在本文中從互聯網背景下糧食行業網絡營銷的意義、行業現狀和有效實施策略簡要分析。
[關鍵詞] 互聯網背景;糧食行業;網絡營銷
近些年來,網購逐步改變了傳統的商業結構,而消費者也逐漸開始注重農產品的綠色健康,因此,糧食行業已進入了農產品電商的快速發展階段。在互聯網環境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推廣銷售產品已成為各大商家的重要營銷手段,廣西特色糧食行業自然也不例外,順應時代進行糧食行業網絡營銷已成為了大家的共識。糧食行業在保持原有的生產營銷等形式之外,也將互聯網技術與農產品營銷理念融入產、供、銷等各個環節當中,從而大幅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其品質及生產效率。
互聯網技術不僅使傳統糧食行業的流通模式得到了改變,也使得糧食行業得以在市場上占據更大的份額,更改變了糧食行業生產者的生活水平、生產勞動方式以及經營者的經營方式。現如今互聯網營銷已經成為了農產品銷售的一大方向,因此,研究特色農產品與互聯網有機融合也越來越重要,有目的性地對其中的供需平衡、基礎建設、物流配送、品牌影響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一對一地提出貼合實際、源于理論的合理建議,從而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糧食行業營銷體系,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很迅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產業結構的加速調整以及經營體制地不斷轉變,我國農業生產力也有了大幅的提升,糧食行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壯大,糧食行業基本上已經由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于求,從而使市場行情發生了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基于此,隨著我國不斷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糧食行業市場也打開了對外的大門,大量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這樣給我國糧食行業的營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導致國內的糧食行業市場競爭日漸激烈。
農產品營銷不僅關系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更關系到農產品價值的實現,縮小城鄉差距。在這樣的形勢要求下,我國有關主管部門以及各級政府對糧食行業網絡營銷給與了充分重視,在政策、法律、措施、資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扶持,全力支持糧食行業網絡營銷工作的開展。
(一)規范特色農產品標準化
農產品的標準化管理是農產品營銷過程中很重要的內容。為了打通廣西特色農產品互聯網銷售渠道,農產品的包裝加工環節、銷售服務環節、生產環節等重要節點納入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嚴格按照制定的生產經營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管理糧食行業,從產品自身到銷售企業全方位做到優化、嚴格、統一,追隨市場標準化管理,從而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使綠色健康糧食與其他產品一樣置身于普遍商品中時,以優質的大眾口碑、優良外觀形象脫穎而出,以自身特色在市場的考驗中取勝。
與此同時,還要著重培養農民的標準化生產意識,將生產標準化落實到實處,從生產線上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接地氣、低姿態向生產者進行培訓,力求培訓形式新穎多樣,例如廣播宣傳、電視宣傳、現場培訓會以及農村信息化網站等形式,讓標準化生產融入到農業生產中,廣泛宣傳生產標準化意識和安全意識[2]。
(二)建立健全農業信息化體系
農村信息服務網絡是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和政策服務,以實現農業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也是互聯網背景下開展農產品營銷的重要信息來源。目前廣西省林業、農業、糧食、畜牧等涉農部門的信息網絡雖已建立,但仍有信息不互通的情況存在,導致信息時效性滯后,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涵蓋各個部門涉農信息資源的綜合性較強的信息服務和共享平臺,為農民提供便捷、低成本的綜合信息服務。從生產者和消費者以及經營者的多方位角度來制定信息服務模塊,不僅僅局限于發布農產品信息,更要將技術咨詢、市場供需信息、農業監測預警等信息及時發布,引導農產品市場健康運行,形成網上銷售網絡。
在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共享尤為重要,農產品信息與其他產品信息相近,涵蓋了包括種類信息、供需信息、產地信息等農產品基礎信息,還有諸多增值農產品信息,以此為核心內容建立健全農產品信息共享平臺。對消費者、社會、市場等可能影響農產品網絡銷售的相關因素定期開展深入調研活動,實時滿足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客戶需求,挖掘出潛在的客戶群體。
(三)完善特色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受季節以及地域影響,且產品本身的鮮活特點較為突出,外在制約糧食行業因素眾多,增加了物流運輸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消費者在網上購買農產品最為擔心的一點,就是所購買的農產品容易在運輸過程中損壞或者腐爛變質,所以,企業必須選擇有技術、有保障的物流企業進行合作,通過良好的口碑和長期交易所樹立的良好信譽打消消費者的此類顧慮。
我國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企業成立門檻,促進物流行業分類,以技術作為最終參考,規范農產品物流運輸行業,以此審別出有資格成為專業的農產品運輸企業,為互聯網背景下糧食產業的網絡營銷掃除障礙。以資本整合物流為根本,了解特色農產品本身的增值信息,要將以產品整合資源的理念貫穿于物流行業上,對物流的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問題進行逐一應對,結合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時間要求、運輸工具等多方因素選擇適合的物流運輸,以此保證運輸過程中農產品質量不會出現問題。
互聯網背景下對物流的要求是:更有效、更節能、更環保。互聯網背景下糧食產業的網絡營銷則必須要具備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結合以往物流運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準確預見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全面分析當前物流產業存在的不足及問題,從物流設施設備更新和物流覆蓋面兩方面入手解決。物流企業應積極完善自身技術,掌握冷鏈運輸技術,以保證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品質。
(四)塑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文化
各地基層政府機構要集中資源,將農民手中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結合農民的力量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當地基層政府機構可以牽頭結合和協調政府、市場等多方資源,運用市場條件和政府政策優惠,進一步鼓勵優質商業資源,發展有本地特色的獨特農產品品牌。
開展一系列農產品示范活動,如特色農產品大賽、展覽會等,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平臺(淘寶、拼多多、抖音)將品牌宣傳高效果、多渠道地宣傳出去,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國民對農產品品牌的認知度,樹立企業形象,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標準化程度。合理引導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資源,進一步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吸引優質的商業資源進行合作,從而早日實現農產品產業鏈走上專業化、現代化的道路[3]。
當下,市場上的廣西特色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難以分辨真假好壞,行業亂象叢出,嚴重不規范。
政府可以通過大力扶持,樹立一些優質農產品品牌,樹立一些具備規模的龍頭公司,加快糧食行業品牌的建設速度,通過有效地統一產品包裝和資源整合,向市場提供質量有保證的好產品,形成良好的產業形象,從而全面提高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省特色農產品營銷的辨識度和形象。
特殊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促使廣西省成為一個典型的農業資源型省份。雖然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但是由于當地農民的營銷觀念落后,供求信息不對稱、物流配送不及時、基礎建設不健全等原因,導致廣西糧食行業出現有數量缺質量、有農場沒市場、重生產輕營銷等實際情況,使得特色農產品未能發揮特色之處,而網絡營銷這一新型銷售觀念和模式,必將能為廣西省的糧食行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讓廣西省糧食行業到達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參考文獻:
[1]士:丹.黑龍江省糧食行業網絡營銷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4
[2]管士娟.糧食行業網絡營銷創新模式的系統框架構建[D].人民論技,2015(23):98-100
[3]王碩非,孔慶文.我國糧食行業網絡營銷體系構建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5):15192-15194
[作者單位]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8
本文系: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題目:《基于鑄造“糧工巧匠”的涉糧職業院校財經類專業糧食化課程標準開發與應用》編號:GXGZJG2016A03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