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以及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但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而且更加側重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借鑒傳統語文教學經驗,有效夯實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以及學習能力,并促進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效益。為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研究,提出了借鑒語文傳統教學經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建議發展策略。
關鍵詞:傳統;語文;素養;提高
一、 引言
當前,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已經貫穿于《新課程標準》理念中。教師借鑒傳統語文教學經驗,在鍛造小學生語文基本技能同時,加強字、詞、段、篇等基本知識訓練,使學生在語言積累運用實踐中獲得豐富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語文應用能力提高。因此,教師運用全新教學理念,借鑒傳統語文教學經驗,探究出有助于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高的教學策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推動意義。
二、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問題現狀
(一)語文教學方式單一,缺少語言體驗空間
當下一般語文教學,教師更加注重知識目標的教學完成,而對于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挖掘培養則往往忽視。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自讀感悟、創新表達空間較少,導致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雖然獲取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但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卻沒有達到和諧統一,進而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發展提高。由于缺乏語言文字訓練情境創設,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會出現思維意識不集中,同伴互讀感悟實質性不夠等突出問題。此外,語文閱教學課堂,教師不能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發展規律特點進行透徹分析,不能為他們提供自主開放閱讀感受空間,久而久之,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就會喪失。進而對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綜合素養培養提高帶來不利影響。
(二)忽視學生語文知識學習主體地位,想象思維能力激發不夠
小學生正處于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發展提高重要階段。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培養中需要教師加強學生想象思維激發。然而一些語文教學卻存在著教師缺乏學生學習動態關注,教學語言不夠生動直觀,學生觀察想象能力訓練不足等問題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對語言文字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效果提高。
(三)閱讀教學方式單一,缺乏語文課堂意境創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形式多樣教學方式對語文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創設優化,可以起到增強知識內容的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用。并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課堂情境中,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和進一步發展。然而一些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由于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優化,導致語文課堂缺乏濃郁閱讀理解氛圍。從而不利于學生語言文字喜愛之情培養和良好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三、 優化小學生語文素養有效提升教學策略
(一)創造言語感染空間,內化知識素養
小學生具備良好語言文字理解能力,是促進語文素養提高必要基礎。因此,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文本,挖掘再現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底蘊,為學生提供情境化感知體驗機會,從而使學生在文化氛圍感染、熏陶中促進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去年的樹》一課的教學環節中,為加強學生故事意境體驗,教師通過生動形象語言擴展描述:密林深處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鳥依偎在一顆枝葉繁茂、和藹可親的大樹身旁,快樂地唱歌、跳舞。大樹滿臉歡喜地注視著這只小鳥,樹林里充滿了歡聲笑語……進而使學生被教師的深情描述所感染,潛移默化促進了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此外,語文閱讀課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廣闊的語境體驗空間,并通過語句間深刻內涵挖掘拓展,使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得以培養提高。進而達到放飛心靈,盡情感受語言文字無窮魅力的理想境界。同時通過激勵性的啟發,引導點燃學生語言文字感受理解熱情,為語文素養訓練培養營造良好氛圍。只有教學環節設計更加貼近學生思維,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感受中。比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快樂讀書屋《狐貍找朋友》教學中,教師巧妙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增強故事情節感受,有效激發了學生表演欲望,完全沉浸在角色表演體驗中。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愛動、思維活躍,因此更容易融入童話世界中。從而既能有效加深課文內涵的理解,又使學習活動變得生趣盎然,極大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提高。
(二)加強語感訓練提升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嫻熟教學技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語感訓練,可以有效激發學生閱讀感悟興趣,并促進語文應用能力提升。語文課堂上教者聲情并茂的文本意境描述,可以為學生打開一扇心靈之窗。在教者詼諧幽默、滔滔不絕的描述中滿懷欣喜地去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有效激活語文知識學習體驗氛圍,促進思想情感的完善提升。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能根據句段中的標點符號,來體會語言文字語氣變化規律特點。并使學生明確:逗號就是要及時停頓;感嘆號就是語氣特殊;問號就是表示疑問。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在一定語境中深入體會詞句所蘊含的語調特點,并展開針對性閱讀評價和反復閱讀對比體會環節,促進語感形成發展提高。
此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感受到具有優美語言的段落就像流暢動聽的音符,只要真正掌握句段的節奏和蘊含的語氣特征,才能把其中韻味誦讀出來,進而真正品味語言文字特有魅力。比如在進行二年級看圖寫話《小白兔過河采蘑菇》教學設計: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展開想象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整個過程編出來。然后激發學生展開的豐富想象把現圖畫中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說一說。通過展開生動形象遣詞造句訓練,有效提升了寫話訓練的實效性,促進了想象思維的完善提高。同時要加強學生課堂閱讀句子節奏劃分訓練,并通過多層次的指導訓練,促進學生朗讀語速和節奏感發展提升。進而使學生在入情入境誦讀中,體驗感受到語言文字韻律之美,不但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積累運用能力,還促進了語文素養形成發展。
(三)發揮傳統技能推動情感素養提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單一進行簡單的字詞句段篇訓練,而不注重文本情感內涵深化,就會使學生感到語文知識學習枯燥乏味,對語言能力發展以及綜合素養提高帶來不利影響。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因此思維意識控制能力較差。語文閱讀課堂會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進入閱讀情境問題狀態。有時還不能與教師展開積極互動,如果教師不能有效調整他們思維狀態,激發閱讀學習興趣,就會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因此教師要充分借鑒傳統教學經驗,采用激情引趣、擴展想象方式來加強閱讀情境創設,進而激發起學生閱讀了解欲望,主動融入文章意境中。比如在《要下雨了》一課教學,教師為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狀態,有效提高學生文本閱讀感悟能力。在導讀環節進行了這樣設計:“同學們,天有不測風雨,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間烏云密布,就要下雨了!貪玩的小白兔趕緊從草地上爬起來,慌慌張張地往家跑。一路上小白兔看到了好幾個要好的老朋友,和他們聊得可歡了。你們想知道聊天內容嗎?下面就讓我們打開書本盡情閱讀,感同感受一下烏云密布大森林情景吧!”課堂上教師通過激勵性引導,積極主動地吸引學生參與語文課堂聽說讀寫訓練活動,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課堂情境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語文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和訓練提高,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材中每篇課文都蘊含著作者的情感傾向,學生只有親身體驗、讀中感悟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意識和寫作傾向,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層次讀文體驗,可以使他們深入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內容,使不同學生可以獲得不同情感體驗,從而增進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為提高啟發實踐效果,經常組織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畫面,并對課文重點句段和優美詞語就行集中學習指導,可以取得很明顯效果。
此外,為有效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發展提高,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充滿情趣學習氛圍,并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來使學生思維保持在亢奮狀態。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往重復性的情節描述和復雜的閱讀解析。針對學生語文課堂學習中出現的主動探究意識不濃,想象思維不夠活躍等突出問題,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加強語言情境渲染,激發學生主動融入文本意境中。比如在進行二年級看圖寫話《小白兔過河采蘑菇》一課閱讀指導中:教師首先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對生動的畫面內容進行有序觀察,并結合豐富想象嘗試著把故事大體經過表述出來。然后再展開讀文對照,對課文蘊含情感進行更深入理解。最后通過展開生動形象遣詞造句訓練,促進語言積累運用能力提高。進而達到化呆板空洞的說教形式為活生生的課堂情境感悟閱讀效果,使學生語文素養得改善提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借鑒傳統教學經驗,深入挖掘語文知識文化底蘊,內化學生知識素養。在常規語文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語感訓練,滲透語文素養培養意識。教師充分發揮傳統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情感品質。閱讀訓練中為學生提供廣泛感悟體驗空間,在構建出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基礎上,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楊莉.基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索[J].東西南北(教育),2018(4).
[2]李寧.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
作者簡介:
陳建根,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