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錕
【摘要】以市政給排水工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旨在通過海綿城市理念來指導市政給排水設計,改善城市內澇問題。利用理論研究的方式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海綿城市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提高了城市給排水設計的合理性,有效降低了城市內澇的出現概率,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海綿城市理念是市政給排水設計中一種有效的理念,在未來各個城市的給排水設計中應該大力推廣。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市政給排水設計;應用
近年來,我國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各個城市在此發展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面貌逐步改變。大量人口向城市的涌入帶動了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城市的水量需求、污水排放量顯著增加,城市已有的給排水系統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為改變這一局面,各個城市都在進行給排水設計改進,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給排水設計中,提升了給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完善了給排水系統功能,促進了城市的現代化發展。
1、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是一種新型的理念,應用這一理念實現了對雨水、洪水的科學管理。具體來說,海綿城市理念要求城市要具有海綿一樣的性質,能夠適應各種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具備一定的抵御雨水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海綿城市在市政給排水系統中的應用,要求要保障雨水能夠在城市中實現自由前移,在雨季實現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的一體化處理,當對雨水有需要時,釋放雨季時蓄存的雨水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加以有效利用。總之,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市政給排水設計實現了滲、滯、蓄、凈、用、排的綜合。
2、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具體實踐應用
2.1人行道中滲透海綿城市理念的設計
在城市的基礎設施中,人行道是一類相對特殊的設施,其設計為人們的出行功能了便捷,發揮了市政工程的功能性作用。當前,人行道的設計中,路面多選用的不透水材料,這種特殊的材料使得其雨天會面臨積水、濕滑的威脅,最終將會影響人們出行的便捷性。為改善這一問題,一些城市在人行道設計中引入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在路面材料的選擇上,用透水材料替代了傳統的不透水材料,即使在強降雨天氣下,人行道路面的雨水也能夠被快速吸收,不會存在大面積積水現象。此外,透水材料鋪設的人行道還能夠發揮此材料對路面溫度與濕度的調節作用,及時進行地下水的補充。但是,我國的一些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有限,在人行道的設計中,如果選用透水性較好的材料,勢必會加大工程成本,而這些城市在基礎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有限,為達到建設目標,往往會在排水設計中進行基層排水管的設置,并通過對管道縱向傾斜度、橫向坡度等的科學設計,來保障人行道路面良好的排水效果[1]。
2.2道路橫斷面
道路建設是保障行車的前提條件,只有保障了道路建設的質量,才能夠創造相對安全、舒適的行車環境。車輛長時間荷載會對道路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在道路路面材料的選擇上,最好應用透水性相對較好的材料。傳統的路面設計中,主要是利用坡度重力作用,使得路面積水能夠經由兩側的排水溝進入地下排水系統中。在當前海綿城市的理念下,要求在市政道路建設中要改進原有的道路設計,選用透水性好的材料,構建透水性強、孔隙大的結構層,使得在雨天,雨水能夠經由結構才結構層加以滲透,道路結構相對特殊,雨水在透過結構層的過程中,結構層起到了一定的過濾作用,流入地下的雨水都是水質相對較好的水[2]。當前,一些市政道路的設計中,主要采用的是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碎石鋪裝等方式。道路橫斷面的設計實現了對道路橫向坡度的優化,通過此設計能夠加快路面雨水向排水系統的滲流,保障雨水排出的效率。
2.3綠化帶滲透海綿城市理念的設計
綠化帶設計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能夠發揮綠化帶對城市的生態價值,主要體現在:(1)將海綿城市應用于綠化帶的設計中,可以通過鋪砂礫層、安裝滲透管道的方式來發揮綠化帶對雨水的過濾作用,使得砂礫層能夠實現對雨水的過濾,去除雨水中的有害物質,使得經由過濾處理的雨水經由滲透管道來進行地下水源的補給,實現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2)收集雨水,可以應用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來進行綠化帶的鋪設,雨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匯集于綠化帶。通常情況下,綠化帶多設置在市政道路下方18cm左右的位置,在設計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還需要結合實際要求,進行材料鋪設情況的相應調整,保障雨水能夠經由此設計直接滲流于道路盲溝中。(3)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在綠化帶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充分考慮周邊的地形情況,進行導流管道的科學設計,當在強降雨天氣下,這些綠化帶導流管道能夠進行雨水的收集與存儲,當降雨結束植物缺水嚴重時,前期儲存的雨水能夠自動進行補給,實現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4)排放功能。在綠化帶的設計方面,設計人員可以將綠化帶管道與地下管道加以連接,使得雨水的流出管道與排水管道相連通,一旦在雨天綠化帶難以達到雨水滲流的情況時,多余的雨水能夠經由管道流出或者流入地勢相對較低的地方加以儲存,避免雨水淹沒綠化帶。
2.4海綿城市在附屬設施中的應用
城市路緣石主要包含了平緣石與立緣石兩種類型,作為道路重要的附屬設施,在設計的過程中需結合其具體情況來進行。比如,在平緣石的設計方面,由于平緣石與周邊地表的高度一致,需保障降水能夠經由綠化帶流入雨水口,減少積水現象;而在立緣石的設計方面,由于立緣石高于地表高度,存在地勢差異,只有當積水達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才會流向排水口,因此,在給排水設計方面,需適當增加穿孔路緣石或者進行立緣石的分區布設。
在道路路肩邊溝的設計方面,傳統的設計方式主要是使用的混凝土,這種設計方式下,難以實現對雨水的凈化處理,且還會造成垃圾的滯留、堵塞等問題,難以保障雨水排放的通暢性。而海綿城市理念下,可以利用植草溝來進行給排水系統的完善,在地表溝渠種植植被,發揮植被對雨水的收集、凈化與排放等多種功能。
結語:
近年來,海綿城市理念城市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一種新型的理念,通過這種理念的應用,市政給排水系統的設計更為合理與科學。但是,一些城市的給排水設計中,雖然應用了海綿城市理念,但是其設計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未來的發展中,各個城市同樣需要加強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見.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J].人民交通,2020(05):88-89.
[2]鄭琦.海綿城市理念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建材與裝飾,2020(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