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華 劉琳娜
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修為外,內含大量的思想道德文化,能夠幫助人提升思想道德素養。高職學生即將步入社會,新時期企業對學生職業素養要求不斷提升,不但要求學生具備傳統職業艱苦奮斗等意識,還要具備職業品德。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高職學生語文課程教學,通過語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既符合現代教育規定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又能夠提升學生職業競爭水平,幫助學生高效地適應社會職業活動。通過對高職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究,有利于為高職語文學科教學提供科學方法論指導。
關鍵詞 高職語文 職業素養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45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students' literary accomplishments,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ure, which can help people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about to enter th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enterprise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which not only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the awareness of hard work in traditional occupations, but also to have professional mor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rough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modern education to regulate the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but also improves the level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and helps students to adapt to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fficiently. By exploring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Chines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can provid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guidance for Chine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methods
現代職業素養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職業能力外,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可見,現實職業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有必要在高職教學時期對學生滲透職業素養知識和技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實力,確保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技能符合實際職業所需。其中,語文知識包括口頭表達和文字掌握能力是大部分職業的基礎要求,而語文教學中傳統思想道德教學也滿足于職業需要,因此,高職語文課程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需要高職院校予以重視。
1 高職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方向
(1)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理論能力。理論能夠指導實踐,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只要確保學生掌握足夠的理論內容,方可讓為學生實踐和創新活動提供方法論的指導。高職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重點在于讓學生具備職業所需的語文理論知識,例如名言典故及古文知識。正如俗話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在強化高質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論知識充足,在社會的表現中才更加具備職業自信。由于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因此企業對學生初期考核較大因素集中在理論文化上,由此見得理論知識教學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職業活動,也是學生走進社會的敲門磚,能夠更容易被企業注意及重視,往往也會得到更多的職業應聘機會。[1]
(2)提升學生的語文創新實踐能力。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企業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職業素養要求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漸增高,由此高職院校需要利用語文課程教學提升學生學科實踐創新能力,例如寫作能力、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企業規范化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內部報告和制度支撐,而報告和制度的擬定需要良好的語文基礎,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實踐的同時,有必要提升學生的文學及寫作根基。
(3)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中共中央出臺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有明確指明,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社會競爭不斷增大,企業將內部管理的資源高效化并集中資源用于對外競爭以增強企業的發展實力成為趨勢,因此,企業的良好運作對員工職業道德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員工對自身有良好的自我閱讀,對企業有足夠的忠誠度,對職業有必要的認真度。高職院校語文課堂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滲透,需要以增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為目標,著力加強學生的思想建設,培養正確的個人價值觀和職業觀,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參與社會實踐活動。[2]
2 高職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問題
(1)唯成績論教學,導致學生職業實踐能力不足。唯成績論是當下的教學主流思想,要求一切教學活動均需圍繞學生卷面成績的提升而展開,成績也成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依據,導致在高職院校中,存在平時上課不重視,教師考前劃重點,學生考前通宵背的問題,導致成績難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理論知識教學是唯成績論教學的重點,高職院校大部分教學資源集中在理論知識教學,導致學生缺乏職業實踐的機會,面臨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校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局限在理論知識上,忽視對實踐訓練的意義,重視程度和學習精力投入不足也是導致學生職業實踐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被應試教育熏陶,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出現誤解,而且語文知識教學因為應試教學而失衡,例如中小學期間強化對議論文訓練以避免學生考試失誤,但將導致學生其他文體寫作能力不足,也將影響學生將來的語文職業素養。
(2)傳統教學思想,嚴重壓制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師尊生卑是傳統的教學思想,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性,禁止學生反駁教師意見觀點,長久以來嚴重禁錮學生思想,壓制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語文以傳統素材作為教學內容,傳統思想的影響更加根深蒂固,對學生的影響更加深遠。一直以來,講座式作為主流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填鴨式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效率極低,導致出現教學形式化的現象。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態,缺乏平等交流的渠道,不但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養成遇到問題不敢尋求教師幫助的現象,降低學習效率的同時容易讓學生陷入學習誤區。師生課堂互動減少,等同于教師直接阻塞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直接渠道,影響教師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判斷,長遠而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3]
(3)學生語文興趣低,降低教學效率。教學是師生雙方互動的行為,既需要教師努力認真地進行教導,也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而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習的內動力,正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能夠提升其學習專注力,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但現實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學生對語文教學興趣低。語文課程教學從小學開始一直延續,甚至在部分地區幼兒園階段已開始滲透,長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產生沉悶抵觸心態,影響高職院校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進入高職教學中,學生可以接受更多新穎科目,此消彼長下學生對語文學習注意力被不斷分散。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西方思想的涌入對傳統文化和思想價值體系構成嚴重沖擊,例如學生被西方個人英雄主義等觀念所吸引。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滲透一直弘揚集體主義,這也是職場團隊建設所需,個人英雄主義的片面宣揚容易阻礙學生對集體生活的容易,對未來職業發展造成嚴重障礙。
3 高職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
(1)在閱讀鑒賞中提取優秀職業素養。現行使用的五年制大專語文教材中, 課文內容比較豐富, 有議論類、科學類、說明類、散文詩詞類、記敘類等。教師在分析課文時,適當挖掘相關內容,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和素養。比如《拿來主義》引導學生如何看待中外文化差異。踏上社會,在工作崗位上也要正確對待中外文化的精華與糟粕;《獲得教養的途徑》 傳達的就是提升自身素養和品質的方法;《貴在一個“新”字》《東方和西方的科學》 傳遞的是要求創新;《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尋夢者》 引導學生要不斷追尋自己的理想,而且堅持不懈;《景泰藍的制作》《伯格曼法則在北極》《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這些科學類的文章可使學生對自然科學和工藝技術有所了解。
(2)在語文作文中滲透職業內涵。作文教學是高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商務應用文的寫作內容多種多樣,包括文案策劃書、求職信、邀請函、通知、請示、報告、函、廣告、海報、申請書及各類條據。這些應用文有很多學生都會在將來的崗位上使用到,所以掌握商務應用文的寫作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隨筆、周記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和素養的有效方式。當學生用自己的筆寫人記事、抒情議論時,他們對職業素質就開始有了感悟,職業素質的內涵就會慢慢地滲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
(3)采用興趣教學法提升職業素養。通過興趣教學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對語文課程中的職業素養問題進行主動探究,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思維能力的延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借助多媒體的便利性和素材的豐富性制作教學課件,減少課堂板書和口述的時間,讓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時間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價值的滲透。教師可以借助圖片等形式圖文結合進行教學,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結合視頻音頻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擺脫傳統課堂教學活動的沉悶感,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和職業素養教育保持新鮮感。例如播放《百家講壇》欄目中的易中天品三國,通過吸收不斷專家的意見,能夠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專家的人物點評中教師能夠進行職業素養的滲透,例如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創業奉獻精神、在楊修之死中得出泄露企業精神的教訓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激勵性教學,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表揚鼓勵,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讓學生堅定地朝著正確目標發展個人職業素養。當教師發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問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的發展,避免學生陷入誤區,及時糾正錯誤的行為習慣。
高職語文課程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關鍵在于教師要積極分析學生的職業素養問題。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各有差異,將導致學生的意識形態各有不同,教師要對學生深入探究,分析每個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培培.高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有效措施[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2):151-152,155.
[2] 董玲娟.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分析[J].農家參謀,2019(22):285.
[3] 卜雪.基于人文主義理念下高職語文教學實踐探析[J].科技資訊,2019.17(3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