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珈音
摘 要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兒童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3-6歲兒童的職業啟蒙和引導往往被忽視。從對中國兒童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必要性出發,研究適合該年齡段兒童身心特點的職業啟蒙教育的關注問題,分析父母在該年齡段職業啟蒙教育的定位與認知,促進社會對兒童職業啟蒙教育的關注和思考。
關鍵詞 兒童 幼兒 職業意識 啟蒙
中圖分類號:G7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73
Abstract Compared with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children'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specially the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and guidance of children aged 3-6 are often ignored.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Chinese childre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r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itable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this age group, analyzes the positioning and cognition of par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age group, and promotes the social attention and thinking on children's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children; infant;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initiation
自1971年以來,美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一系列涵蓋終身的職業教育計劃,其中包括針對幼兒的職業指導和職業教育。該計劃旨在從兒童的個性期開始到成年,逐步幫助人們了解職業,獲得收入技能和生存能力。盡管中國正在逐步增加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和投入,但通常只限于中學或是大專院校、職業教育學校的職業指導。總的來說,系統的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在中國整個教育過程中已經慢慢開始起步,但是專門針對個性期兒童的職業啟蒙輔導還不普及,尤其是家長的介入更是盲區。
1 兒童個性期職業啟蒙相關理論基礎
1.1 職業意識的概念
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情感、評價、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應,職業意識教育貫穿于人們的職業生涯,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必備意識。通常兒童和青少年要經歷職業意識啟蒙、職業探索、職業導向等不同教育階段,而職業意識啟蒙是職業教育的最基本階段,他幫助個性期的兒童在職業認知上不斷外化產生量的變化,進而累積產生質的變化,內化成職業意識和職業思維。
職業意識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意識。包括自我知識、情緒狀態和心理特征,通過個體的興趣、愛好、理想、價值觀、世界觀、性情、個性和能力得到反映。第二、對象的職業意識。包括專業知識,專業理想和專業評估,專業價值觀,興趣,態度,責任、動機等。第三、主觀意識和職業的融合,就是個體的選擇意識和職業傾向性。
兒童在個性期形成的“時相”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意識,不僅是職業意識啟蒙的基礎,也是個體良好人格的基礎。[1]因此,兒童職業意識啟蒙的重點在于兒童對職業的認識以及對自身和未來職業匹配的把握。
1.2 個性期兒童對職業意識的認知
兒童在個性期的專業認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職業的基本知識。比如社會上有很多種職業,不同職業有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知識和技能等。第二是職業的特定知識,例如有關警察職業的特定的相關知識。[2]
個性期的兒童會對自我職業匹配的認知進行強化:一是相信“我”是專業人士,也就是“本我”與“專業的我”建立了相對緊密的聯系。第二個是“本我”嘗試代入到特定職業中。
通過職業啟蒙教育使個性期兒童形成對職業與“本我”關系的基本理解和一般取向。也就是說,職業意識的啟發并不是真正的職業取向,而只是在教育階段幫助兒童了解職業本身。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即“職業自我概念”的初步形成。
1.3 父母對于個性期兒童職業意識的啟蒙
兒童心理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在社會生活中進行的,顯然父母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職業啟蒙教育對于兒童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引導。目前,中國父母的實際生育年齡是25.1歲(城市27歲),在兒童3歲時,父母已經獲得了穩定的職業生涯,并能夠將經驗傳給孩子。如果父母從這時候開始進行有意識的職業意識引導,兒童能更早的接觸職業意識。但這時候往往又是父母的倦怠期,兒童的教育過多扔給幼兒園或祖輩,父母若不注意自己的調解和刻意介入,很可能會將這種倦怠感傳遞給孩子,形成負面性的職業形象。[3]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孩子對待工作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是如何對待工作的。
2 我國父母對于個性期兒童職業生涯啟蒙教育的現狀
2.1 政策上的空白導致缺乏職業生涯指導與發展系統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針對兒童職業生涯教育的政策或立法上基本是空白。美國在1989年發布了《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明確了小學生的12條職業能力。2001年聯合國教課文組織也發布了《修訂的關于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建議》,這被認為是世界開始重視“職業啟蒙”的起步,《建議》中明確初步了解技術和職業生活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此可見,職業啟蒙教育應該是兒童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一環。
相比于歐美國家,我國起步較晚。1999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到了素質教育,但并沒有確定職業教育的啟蒙。在多部門聯合編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也只是對職業教育的量化目標定義在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等領域。所以在我國,職業啟蒙教育從制度和政策上并沒有得到強調和重視,社會主流意識缺乏,缺乏早期的職業啟蒙教育和職業指導教育,導致中國許多兒童的成長缺乏動力,這也極大地造成了大學就業的困難和中國結構性失業的現狀。
2.2 父母職業啟蒙教育缺失嚴重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職業啟蒙教育的主要力量。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兒童的自我意識、愛好和其他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和環境的影響。在兒童的個性期,兒童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通過游戲,玩具,書籍,電視,計算機等對職業進行初步了解。
一項針對杭州市3至6歲的50名兒童的調查發現,在父母中,有26名(52%)沒有玩與職業有關的玩具,而其他孩子則在玩汽車和鐵鍬做飯的玩具。 31名(62%)兒童沒有閱讀過有關職業的兒童書籍;28(56%)的孩子從未看過與職業相關的電視節目;31(62%)位父母從未與子女談論職業話題。[4]父母的職業教育意識普遍較弱,不會主動對孩子進行職業教育,也沒有刻意去營造適合兒童職業啟蒙的環境。相反,受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兒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高考。職業選擇問題基本都放在大學后。但實際上,許多學生在高考后填寫自愿報告時沒有職業和專業的概念。即使從大學畢業,他們對職業選擇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見解。
2.3 主流職業價值觀的扭曲導致兒童對職業的認識偏頗
職業價值觀是引導人們評價職業和選擇職業的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雖然社會倡導“職業沒有貴賤之分”,但主流價值觀其實還是把職業按收入、名譽、地位進行了“階層”分級。當在個性期的兒童表示想去做清潔工時,大多數中國父母尤其是祖輩的第一反應是阻止,很少有父母去幫助孩子分析清潔工這個職業所處的工作環境,收入,需要的能力,創造的價值等等。兒童在這個時期,需要大量的了解他認同的職業特點,這就需要父母能以不偏不倚的價值觀去向兒童介紹,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讓兒童盡可能的接觸多種職業,了解社會的運作機制。在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基礎上培養職業興趣和能力。
3 基于父母的角色對于兒童職業啟蒙教育的建議
3.1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更新父母職業教育意識
個性期兒童記憶的特征是他們不僅可以記住自己經歷過的特定事物,而且還可以記住他們聽到或告訴過的一些抽象事物。自3歲起,孩子們對周圍的一切都產生了興趣,并且變得越來越感興趣。[5]這時也應該訓練兒童對他們的職業感興趣。正是因為惡童對研究什么是工作以及什么樣的工作非常感興趣,父母可以陪伴和指導指導他們盡可能多地觀察,學習,詢問和理解,啟發兒童的職業意識。
啟發兒童的職業意識的前提是父母職業教育意識觀念的更新。如果父母仍然堅持舊的職業觀念和職業選擇觀念,將無法健康良好的啟發兒童。父母應該隨時隨地、隨見隨講,和兒童保持對職業的基本溝通,注意在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引導。引導的重點是盡可能多的向兒童介紹各類職業,讓兒童建立對職業最基本的概念,對職業最基本的認知結構。這時候要求父母必須進行無傾向性的溝通,可以從個人生活經歷、職業內容入手,描述職業場景,以不易產生職業意識的方式給兒童一種職業替代和啟發的感覺。
3.2 讓兒童參與非評價的職業啟蒙
專業意識和啟蒙教育可以提前提高每個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其目的是促進兒童未來的自由發展,專業發展和全面發展。因此,對職業意識的啟蒙不應該有任何評價,不涉及價值觀強壓,這是對兒童生活的深切關注。實現的主要方式是參觀學習和模擬體驗。
對個性期兒童的職業啟蒙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和總結生活經驗。父母可以通過多方面的參觀學習和職業體驗游戲和活動,讓兒童親身體驗他們將來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感,并發展獨立性和創造力。職業體驗形式有很多,有一種大型的職業體驗所,兒童可以逐一體驗感興趣的職業,通過場景還原和高度的儀式感參與感,兒童在游戲中尋找他的興趣點,父母可適時對兒童進行興趣職業的進一步介紹。但父母的職責是幫助兒童認知而不是選擇,不要涉及成人的價值觀評價。同樣,在家庭中進行職業角色扮演游戲,創造機會讓兒童模擬體驗職業,比如模擬清潔工打掃房間,了解清潔工的工作內容和所耗時間;模擬門衛給房間站崗,體驗其艱辛和紀律;模擬代購,到超市買東西,學習挑選、認識商品,感知金錢和交換形式。適度的職業鍛煉和簡單的操作不僅有利于幼兒身體協調性的發展,更能逐漸加深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4 總結
處于個性期的兒童特點非常突出,也是他們認知社會的最重要的時期。其原生家庭環境如果能有多樣化的職業啟蒙手段,根據兒童特點去進行職業啟蒙輔導,則能更好的幫助兒童加強自我的社會認知。通過學習和模擬場景,讓兒童全面體驗我們的職業,了解社會體系溝通。增加兒童的眼界閱歷,幫助他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個性能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樣的職業。
參考文獻
[1] 唐林偉,羅甜.兒童職業啟蒙教育論綱[J].職教通訊,2019(11):8-12.
[2] 原溯,范莉莉.特殊兒童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5):54-55.
[3] 張莉.幼兒園:兒童職業啟蒙教育的可能起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253+256.
[4] 李秀天,李國蘭.兒童職業啟蒙教育探析——基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論[J].當代職業教育,2017(04):86-89.
[5] 劉秀艷,白婕.中國3-6歲兒童的職業啟蒙教育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0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