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蓮,李雅露,曾茵茹,王東敏
(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納米金具有良好的介電特性[1-3],光學效應[4-6],小尺寸效應[7-9],抗菌性[10-12],優異的催化活性[13-14]以及獨特的生物相容性[17-19],在許多領域都顯示出了其潛在的應用價值,引起了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興趣[20-22]。而在納米金研究迅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提高納米金的穩定性,延長納米金的可存儲時間,提高納米金的利用率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制備納米金的方法很多,如:溶劑還原法[23]、水熱法[24]、溶膠-凝膠法[25]、氣相蒸發法等。本文采用了溶劑還原法里Slot和Geuze在Muhlpfordt法[26]的基礎上改良的[27]鞣酸-檸檬酸鈉還原法合成納米金,研究了不同實驗儀器處理方式對所提納米金穩定性的影響,不同儲存溫度對納米金的影響。
1%氯金酸、1%單寧酸、1%檸檬酸鈉、25mmol/L碳酸鉀:分析純,由蘭州博樂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王水:由蘭州大學泌尿研究所提供。
超純水系統(Millipore公司,Milli-Q advantage A10);恒溫磁力攪拌器 (江蘇泰縣姜埝無線電廠,GSP-77-03),熱空氣消毒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21925),高壓滅菌器(三洋,MLS-3570),電冰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BCD-188),恒溫水浴鍋(科偉,YLJYE-100)。
將實驗儀器C,D兩組。實驗前A組用王水浸泡相關玻璃儀器24h,清水沖洗3次,再用蒸餾水沖洗3次后烘干,于121℃高壓滅菌30min后備用。B組相關玻璃儀器直接用清水
沖洗3次,再用蒸餾水沖洗3次后烘干,于121℃高壓滅菌30min后備用。所得對應納米金膠體為C膠體系列,D膠體系列。
配制A和B液(A液:取1%HAuCl4溶液1mL、蒸餾水79mL混勻;B液:1%Na3C6H5O7溶液4mL、一定量的1%單寧酸溶液、0.1mL25mmol/L的KCO3溶液、15.8mL蒸餾水混勻)。將A液和B液于水浴中加熱至60℃,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A液并迅速加入B液,持續攪拌3min后,于水浴中繼續加熱混合液,約需10min。
納米金(AuNPs)的形成過程[28]:首先 C6H5O73-還原劑將AuCl4-還原成Au,Au相互凝集形成顆粒,顆粒的表面再吸附與其具有相似性質的AuCl4-[29-30]。此時顆粒表面的電位差小,不穩定,容易聚集;隨著反應的進行,AuCl4-的濃度減小,顆粒表面開始吸附C6H5O73-,電位差逐漸增大,靜電排斥力也逐漸增大,最后形成穩定的納米金顆粒[20,28]。
用未經過王水浸泡玻璃儀器合成的納米金顆粒更容易團聚,形成沉淀物。圖1為C系列納米金溶膠在4℃下儲存1天后的變化,由圖可知,用未經過王水浸泡的玻璃儀器提取出來的納米金溶膠極不穩定,在儲存過程中極易形成沉淀物。原因可能與納米金的形成過程有很大關系:未經過王水浸泡玻璃儀器表面可能尚存在一些通過常規清洗方法無法完全去除的物質,這些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形成與顆粒具有相似性質的物質,被顆粒表面吸附,最終影響C6H5O73-的吸附效果。

圖1 C系列納米金溶膠在4℃下儲存1天后的變化情況
圖2為C,D系列納米金溶膠在0℃儲存2個月時的結果對比。由圖可知,C系列納米金溶膠在儲存2個月時產生了絮狀懸浮物,同時納米金的濃度也發生了變化,且單寧酸用量為0.1mL時,變化最明顯。

圖2 C,D系列納米金溶膠在0℃儲存2個月時的結果對比
綜上所述,采用鞣酸-檸檬酸鈉還原法合成納米金時,所用相關玻璃儀器在實驗前進行王水浸泡處理效果更佳,合成的納米金溶膠應在4℃條件下儲存。本研究尚且存在不足,即本實驗未探究儲存液的PH對納米金溶膠形成過程的影響、強光對納米金溶膠儲存時間的影響,望后續研究進行該方面的實驗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