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紅梅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學術界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表達各有見地,其中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王薔教授的論述頗受大多數教師的認同。她提出說:“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1]。據此本文以英語句子的結構探究為載體,通過闡明句子是個生命體——跟人一樣有腦袋、有軀干、有四肢,可以穿衣戴帽來修飾,將學生語法知識的學習和讀寫技能的發展融合為一體;通過賦予英語句子人性化特征,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每個句子成分的語法功能,同時幫助學生構建其語法知識框架;用直觀明了的漫畫形式描勒出句子的基本結構,更易于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同時培養他們的分析、概括和比較等思維品質。為師范生和新入職英語教師提供一個在課堂教學中深刻滲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樣例。
回答簡單明了:主謂結構謂之句子。
有頭有軀干就是一個人,有主語有謂語就是一個句子,如圖1所示。在英語語言中,句子是最高層次的語法單位[2]。判斷一個結構是否是句子就看它是否是主謂結構,這一點完全不同于漢語。漢語的句子可以用多個主謂結構來表達,英語的句子只能是一個主謂結構。如果一個句子中有多個主謂結構就需要明確分出主從或并列。舉例說明:

圖1 句子結構
① I see.(句子)
② He hears.(句子)
③ I see and he hears. (句子)
④I seeing he hearing.(非句子)
⑤He went home.(句子)
⑥ They are reading.(句子)
⑦ The task has been finished.(句子)
⑧The book on the desk.(非句子)
⑨They gone to the zoo.(非句子)
⑩ The boy who is siting behind me.(非句子)
因此,教師在講授時需要反復強調:何謂句子?“主謂結構謂之句子。”
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語和謂語。句子的輔助成分有:賓語、賓語補足語、主語補足語、表語、定語和狀語。句子的連接成分有:引導詞、具有連接意義的各類詞、短語或結構。句子中的獨立成分有:插入語、呼語、驚嘆語以及獨立主格結構。句子中還有實際上起作用但看不到的省略成分。我們這里主要討論句子的基本成分和輔助成分。
腦袋是一個人的主帥,決定著他是誰,那么句子的主語就是句子的主帥,表達著“誰、什么”的意思,它是整個句子的核心。名詞和具有名詞性的成分都可以做主語。什么是名詞?表達世間所有具體或抽象事物名稱的詞都叫名詞;什么是名詞性?名詞性就是具有名詞特征的單詞、短語或者從句。具有名詞性的成分有:代詞(代替名詞的詞)、數詞(表示數量的詞)、不定式(某個具體的動作)、動名詞(某個抽象的動作)、名詞化的形容詞(the加個別形容詞或過去分詞)、名詞性從句(具有名詞特征的句子)。舉例如下:
①Water is very useful.
②She finished the task two days ago.
③Fifteen is not enough.
④To make such a big cake takes me a lot of time.
⑤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is room.
⑥That he is honest is known to everyone.
沒有主語就不成其為句子,正如沒有腦袋就不成其為人(當然特殊句型和特殊語境下的無主句需要另外認識和掌握)。
人的軀干決定一個人是怎樣的,那么句子的謂語就是句子的軀干,表達著主語“如何、怎么樣”的意思。人的軀干構成頗為復雜,其中五臟六腑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系統。句子謂語的構成也很是豐富,其中時態、語態、語氣,各有一番規則和構成格式,因此謂語只能由動詞來充當,動詞也只能做謂語。漢語句子中的謂語沒有變化形式,英語的句子其謂語有著非常嚴格的變化形式的規定。比如說:漢語句子中你走、我走、他走都是一個“走”字,而英語中你走是“You go”他走是“He goes”;漢語中你今天走是“走”,明天走還是“走”,而英語中你今天走是“You go”,明天走就是“You will go”,昨天走就是“You went”,當然還有很多表現形式,這是由不同的語言文化所形成的。因此,要向學生反復強調:掌握英語句子的關鍵在于牢牢記住并掌握正確的完整的謂語形式。每一個動詞可以有許多種謂語形式,以read為例:
①The student reads English everyday.
②The student is reading English now.
③This English book has been read twice by us.
④They must have been reading for three hours.
⑤We will read Chinese right now.
因篇幅所限,上述例句中動詞read的謂語形式也僅呈現了5種。理論上講,英語中的每一個動詞都可以有65種互不相同的謂語形式,不過常用的也就36種左右,最常用的只有28種,每一種形式都需要牢牢記住。英語句子的謂語形式雖然比較多,卻很好記,有著非常明確的邏輯規律和特征,這一項內容筆者將另行撰文論述。
關于謂語有兩個重點需要強調:第一,一個正確的完整的謂語形式,可能由一個謂語動詞構成,如句①的reads;也可能需要好幾個動詞構成,如句②③④⑤中,但其中只有一個核心動詞,有時候也被稱作謂語動詞[3]。比如在句④中,must have been reading構成一個完整的謂語形式,在這個謂語中,read是核心謂語動詞,其它三個詞都是助動詞,must幫助構成虛擬語氣,have幫助構成完成時,been幫助構成進行時。三個助動詞加上核心動詞相應的形式才構成了這個表示猜測的完成進行時的謂語形式;在句⑤中,will是助動詞,幫助構成一般將來時,read是謂語動詞,will read才是完整的謂語形式。第二,每一個完整的,即正確的謂語形式都同時體現著三個概念:時態、語態、語氣,不存在任何例外。因此教師在講授這一點時一定要加以強調,比如“這個句子是一般過去時還是被動語態?”“這個謂語用的是被動語態還是虛擬語氣?”諸如此類的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不能這樣問。舉例說明:
①I see.(一般現在時、主動語態、陳述語氣)
②The student read English everyday last year.(一般過去時、主動語態、陳述語氣)
③ The student is reading English now.(現在進行時、主動語態、陳述語氣)
④ This movie has been seen twice by us.(現在完成時、被動語態、陳述語氣)
⑤I wish they had been in England for three hours.(過去完成時、主動語態、虛擬語氣)
⑥John has become a teacher after he graduated.(現在完成時、主動語態、陳述語氣)
人有了腿之后就可以行走,句子有了賓語后表達的意思就更確切,如圖2所示。賓語和主語一樣,只能由名詞或者具有名詞性的成分來充當,代詞(代替名詞的詞)、數詞(表示數量的詞)、不定式(某個具體的動作)、動名詞(某個抽象的動作)、the加形容詞、名詞性從句(具有名詞特征的句子)都可以做賓語。舉例如下:

圖2 賓語結構
①John has finished the task.
②Ian enjoys everything in his school.
③He loves her.(人稱代詞做賓語時需要用其賓格形式)
④ He’d like two more.
⑤They offered to walk here.
⑥Bruce hated smoking.
⑦They helped the poor a lot.
⑧No one knows where the train is heading.
有些動詞作謂語時后面可以跟兩個賓語,合起來叫做雙賓語,分開來叫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間接賓語指人在前,直接賓語指物在后。

就像人的腳是為腿服務的,句子的賓語補足語就是補充說明賓語的,是為賓語服務的,如圖3所示,它和賓語在邏輯上是一個主謂關系,因此賓語和賓語補足語合起來也被稱作復合賓語。當一個句子寫成被動句時,原來句子的賓語就變成主語,它的賓語補足語也就跟著變成主語補足語。因此賓補和主補其實是一回事兒,差別只在于其補充說明的是句子的賓語還是主語。例如:

名詞、形容詞、一些小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等都可以做賓語補足語(主語補足語)。舉例說明:

圖3 賓語補足語
①Everyone calls her Amy.
②The noise is driving the people here crazy.
③Mr.Gray will not let us down.
④At last we find him in great trouble.
⑤I consider her to be the best football man.
⑥This news kept us waiting in the room all night along.
⑦The old woman had her left arm broken.
需要強調的是從句不能做賓語補足語,當然也不能做主語補足語。例如,“I’ll show you where he was hidden.”這個從句是賓語從句,做直接賓語,you是指人的間接賓語。英語句子中除了謂語不能由從句充當外,其它成分都可以由從句充當。賓語補足語或者主語補足語具有一定的謂語性——它和賓語或者主語是邏輯上的主謂關系,因而也不能由從句充當。
人帶上帽子或者穿上衣服似乎就有了新面貌,句子的主語可以帶帽子,句子的賓語可以穿衣服(如圖4所示),但是無論帶什么樣的帽子或者穿什么樣的衣服,某人還是某人,因此句子的主語或者賓語不會因為加了定語而改變。定語一般都由形容詞或者具有形容詞性的成分來充當,形容詞、具有形容詞性的代詞、數詞、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過去分詞、形容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等都可以做定語。舉例說明:

圖4 定語結構
①The tall boy is her brother.
②His boy is very tall.
③The two boys are her brothers.
④The two boys to go abroad are her bothers.

⑥The tall Chinese boy sitting behind me is her boyfriend.
⑦The tall Chinese boy followed by a dog likes English very much.
⑧The tall Chinese boy who is sitting behind me have finished his post graduated degree.
其實,定語就是限定的意思,每多加一個定語,主語或賓語所指范圍就縮小一圈。例如:
the boy(僅指“那個男孩”,不包括女孩)
the tall boy(僅指“那個高個子男孩”,矮個子男孩不在范圍中)
the tall Chinese boy(僅指“那個高個子中國男孩”,外國男孩不在范圍中)
the tall Chinese boy who is sitting behind me(僅指“那個坐在我后面的高個子中國男孩”,其他站著的或者不坐在我后面的等等男孩都不在范圍中)
人的胳膊最靈活,主要為人的軀干服務,也可以為整個人服務,穿衣吃飯撓癢癢,可以到達身體的任何地方,如圖5所示。句子的狀語也是這樣,它主要為謂語服務,也可以為整個句子服務。狀語在句子中的位置最靈活,它一般在主語之后,謂語之前;也常常置于整個句子之前或者之后,有時候也可以放在句子的謂語之后。例如:
①Lucy has already won the game.
②Already Lucy has won the game.
③Lucy has won the game already.
④Lucy runs very fast to hospital.
狀語一般都由副詞來充當,當然具有副詞性的成分也可以用來做狀語。介詞短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和副詞性從句等都可以做狀語。舉例如下:

圖5 狀語結構
①They were very excited at the news.
②To save time we took a taxi there.
③Having missed the flight,Juliet had to wait for another two days on the island.
④He crept into the cave,followed by a little dog.
⑤I lost in the forest because I knew little about here.
狀語表達謂語動作發生的狀態,也可以表達整個句子所述之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條件、目的、結果、方式、比較、假設等等附帶的信息。
講到這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肯定有學生心里在想:感覺這個娃娃是站著的,而英語句子是橫著的,如何把它跟英語的句子聯系起來呢?”那好,我們讓娃娃躺下來不就行了!(如圖6所示)。

圖6 狀語解析
如果把句子和娃娃對應起來做練習的話,就可以用如下將娃娃逐步淡化,句子逐漸浮現的策略(如圖7所示)。

圖7 句子逐漸浮現策略
通過這些比照練習之后,學生就可以發現:娃娃是立體的,而英語的句子是按照橫著的直線形呈現出來的,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出來句子構成的規律: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拉伸一下,句子就呈現出以下順序:

辨識一個句子只要抓住其基本成分(主語和謂語)就可以了,可以看到主謂結構就像是一個人的腦袋和軀干一樣。掌握一個人的腦袋和軀干的特征,就認準了這個人;清晰地辨識出一個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當然就準確地掌握了這個句子,再長的句子要理解它都不是問題。
講到這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任意句子幫助他們分析一番,甚至通過句子結構的分析,我們還能夠理解它暗含的意思,這就上升到語言的文學性了。我們學習句子結構分析句子結構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句子的本質意思。學生會發現,閱讀過程中的長難句子通過分析它們主語和謂語后可以毫不費勁的理解其根本含義。
由于篇幅所限,關于句子結構和句子成分的教學策略筆者就粗略介紹到這里,其實我們用這個語法娃娃可以把英語語法的所有內容都放進去了,后期我們把詞法、非謂語動詞、從句等也一一對應放進去,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語法娃娃在腦子里,我們也就幫助學生構建起他們的語法知識框架。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創設緊密聯系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具體教學情境,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自然無痕地滲透進英語學科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上述課堂教學策略在滲透英語學科的各項核心素養方面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是英語學科追求的學科目標。語言能力是整體的、立體的,不是零碎的、片段的,因此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建立在整體性的語言學習活動中。以句子的學習為例,最好不要今天學習主語、明天學習謂語,這個學期學習定語、下個學期學習狀語這樣碎片化的安排,而是應該把它整合成一個系統,集中一次課把它完成。上述課堂教學策略就是以英語句子的結構探究為載體,在一次課中使學習者輕松掌握句子各成分的語法功能,幫助學生構建其語法知識框架,同時將學生語法知識的學習和讀寫技能的發展融合為一體。
2)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是英語學科發展的必然產物。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要建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漢兩種語言思維模式必然存在相同和差異、聯系和轉換、互補和互缺,這些都會給學習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維想象空間。以句子的學習為例,英語的句子很具邏輯思維,其實學會用英語的句子來說話和寫作,也就是在學習用英語來思維。英語思維模式在句子的語法方面與漢語言思維模式有差異。上述策略賦予英語句子人性化特征,不僅使得語法教學簡單化,讓學生感覺到英語的句子是從頭到腳來進行的,同時還使人文主義思想、生物系統等理論遷移到英語學科之中。用直觀明了的漫畫形式描勒出句子的基本結構,更易于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同時培養他們的分析、概括和比較等思維品質。
3)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是學生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上述策略中通過將英語句子結構和漢語句子結構的比較,讓學生既明白中英文句子之間結構上的差異,也增強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和語言是分不開的,任何以語言形式所呈現出來的材料中,都或隱或現地體現著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識。
4)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最高追求目標,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在教師指導他們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而掌握的,也就是要他們首先學會“會學”,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只有在“會學”之后才能實現“學會”,才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比如在上述策略中,我就注意所舉例句要相對簡易,目的是在不增加學習難度的情況下,讓學習者快速輕松地理解句子內在的構成規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起主動積極性。一般情況下,講完后我也會安排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自己來畫一個 “句子寶寶”,這樣既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也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還拓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比如有學生就會提出來表語是娃娃身體哪個部位呢?還有賓語補足語呢?如果學生掌握得足夠好,就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畫的結構來學習造寫句子。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創設緊密聯系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具體教學情境,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自然無痕地滲透進英語學科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其實一線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講授策略,可以把復雜澀難的問題講得清楚明了,簡單易學。真切希望各位專家和老師們能夠不吝提出批評和指正,或者有更好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