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琦
(甘肅省圖書館,甘肅 蘭州 730000)
少兒圖書館承擔著為少年兒童提供閱讀場所的職能,承擔著提供優質繪本書籍進行閱讀的職能,承擔著推廣閱讀活動和教育相結合的職能。少兒閱讀推廣是招兒圖書館的重點工作,是為了“盡早培育并加強兒童的閱讀習慣”[1],建立少兒閱讀能力,提高少兒的閱讀素質,引導少年兒童全民積極健康發展。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我國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占總人口的16.60%[2]。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顯示,2018年0~8周歲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10本;9~13周歲少年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9.49本;14~17周歲未成年人課外圖書的閱讀量為11.5本,;0~17周歲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為8.91本,[3]從中可以看到少年兒童對于對于知識的渴求和對閱讀的需求很大。
少年兒童時期處于行為習慣建立階段,是進行閱讀引導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重要階段,閱讀推廣活動對今后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而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決定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面對這一龐大的對于閱讀需求強烈的群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四條特別指出: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并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單獨設立少年兒童圖書館[4]。
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66個,公共圖書館中有少兒文獻9999.6萬冊;少兒圖書館122個,少兒圖書館藏書4368.5萬冊,是2010年的兩倍。近年來全國的少兒圖書館對于少兒閱讀推廣都進行著摸索與創新[5]。作者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少兒圖書館,根據典型案例活動進行了總結,見表1。
活動類型一:由一個成人主講人或者少年兒童自己化身主講人把繪本通過繪聲繪色的語言以故事的形式講演出來,把故事講給別的小朋友聽,即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膽量,同時也擔當起閱讀推廣人,把好聽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小朋友聽,少兒聽眾也更能理解故事內容,更能印象深刻。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享受著和小伙伴一起聽故事的樂趣的同時又學到了知識。比如:首都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紅紅姐姐講故事、閱讀故事發現會。陜西省少兒圖書館的故事媽媽講故事、故事奶奶講故事、故事爸爸講故事、首都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的今天由我講故事等。
活動類型二:把繪本通過舞臺劇小劇場的形式表演出來,舉辦文藝晚會、讀書表演節或表演比賽等。孩子們通過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分析人物、到通過自己的表演表現故事情節,這讓閱讀進一步活了起來。臺下的小朋友通過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深化了對書本認知的理解,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閱讀推廣的深刻性和廣泛性。如: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繪本動起來”戲劇主題活動。陜西省少兒圖書館的公英小劇場表演秀。深圳市少兒圖書館的深圳童謠節、圖書館之夜、名著新編短劇大賽等。

全國代表性少兒圖書館此岸性案列活動
類型三:圖書館是課堂知識的延伸和補充。寓教于樂的實驗、手工等體驗式活動,可強化課堂所學知識,通過專題講座普及豐富課外音樂、美術等科學文化知識。通過手工,游戲等活動引導少年兒童走進圖書館,從而使孩子們從愛上圖書館開始愛上閱讀。如: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少兒美術之創意美術公益課堂。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漢字故事、科學俱樂部和歷史教室。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小手變變變、”甘肅省圖書館的少兒魔幻手工制作活動。重慶市少兒圖書的的“我問你答”、“智力游戲大闖關”。
類型四:加強提高家長教育素質。家長教育資格并不是伴隨著孩子出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獲得的,它是一個逐步習得的過程。通過家長教育可以使父母握必要的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從而使父母掌握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掌握每個階段兒童發展的心理特點,以便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17]。提高有利于整個家庭教育的綜合素質提高,加強青少年家庭閱讀質量、對于少兒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如: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智慧父母課堂。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家庭教育沙龍和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父母學堂等。
往往是一個活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來參加,缺乏對某一年齡段少年兒童群體的針對性服務,也并不能達到較好的閱讀推廣目的。大多是以省市一級大型圖書館為場所,定期進行閱讀推廣活動,很多讀者受時間空間所限,不能及時參加活動。
能享受到少兒閱讀推廣服務的大多是大中型城市的孩子,在偏遠山區的孩子們由于時間經歷所限,很難參與到圖書館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中來。
首先少兒閱覽室的工作人員大多是普通圖書館管理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少兒心理學教育,少兒閱讀特定等專業知識培訓。其次進行閱讀推廣活動的閱讀推廣人素質層次不齊,沒有一個專業的閱讀推廣人隊伍。
少兒教育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教育意義,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少年兒童心里發展特點,制定不同的閱讀推廣計劃,開展更能讓各年齡段接受的閱讀推廣活動。0~2歲,幼兒視覺、聽覺、感知發展階段,是嬰兒感知發展的敏感期,閱讀目的是刺激嬰幼兒視覺、聽覺、感知的發展,激發閱讀興趣。3~6歲,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探索欲增強,這一時期的重點要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7~12歲,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的自主閱讀啟蒙階段,也是少年兒童初入學校對新鮮知識積極渴求的年紀,所以在繼續增進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開辟第二課堂,豐富少兒的知識面、藝術教育和社會實踐課程。12~18歲,是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還缺乏選擇知識信息和辨識信息的能力,更需要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高級私人訂制的閱讀推薦服務,為以后確立人生目標探索人生方向,給與一定的基礎指引道路。
品牌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少兒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讓廣大少二讀者對活動產生好感,吸引更多的少年兒童走進圖書館,進而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各圖書館在發展基礎閱讀活動的同事,根據自身圖書館的特長和特點,重新自我定位,發揮自我優勢,形成有每個館特色的閱讀推廣品牌活動。每個人都是個性化的獨立個體,都需要專屬的個性化服務。建立針對不同孩子不同需求的導讀模式,提供私人訂制閱讀服務。可以先了解孩子在閱讀需求、問題探索、人生方向、課外興趣、心理療愈等各個方面所需要的幫助,根據問題制定對其有幫助的書單、課外活動、運動健身、藝術欣賞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全面幫助,跟進發展進度,提供參考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顛覆性技術的發展,我們迎來智慧圖書館時代。我們處在從“互聯網+”走向“AI+”的時代[18],人們在不同地區在同一網絡平臺上進行同一個活動已經可以通過微信、APP、VR等技術達到。圖書館更應利用這一技術革命打造更快捷的閱讀推廣活動的文化服務平臺,通過不同線上新媒體,建立兒童線上閱讀平臺、建立閱讀互動平臺、使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相結合,保持與讀者的線上聯系進行文化交流。全媒體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圖書館提升閱讀推廣服務效能提供了技術支持。圖書館可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為用戶搭建閱讀推廣平臺,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等加快對用戶信息的智能分解和重新整合,獲取用戶精準的閱讀需求,并通過閱讀推廣平臺將用戶需求信息反饋至用戶,以此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閱讀需求[19]。讓更多的讀者輕而易舉隨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了解最新最好的少兒閱讀書籍、參與到最新的閱讀活動、體會閱讀帶來的樂趣和知識積累,讓閱讀活動更智慧、更包容、更便捷。
少兒閱讀人推廣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優秀的兒童館員不應該僅僅是圖書館學專家,也應該是兒童教育專家、兒童心理專家和閱讀專家。加強人員素質,加強閱讀推廣專業人才建設是做好少兒閱讀推廣的基礎,是保證少兒閱讀推廣質量的根本。定期對少兒閱讀推廣人員進行培訓。對于少兒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人的要求較高,要求對其圖書館學專業素養、對少兒的心理學研究、對少兒的溝通能力、對少兒閱讀推廣活動的組室開展策劃能力等進行定期系統的培訓學習。結合社會力量進行少兒閱讀推廣活動,召集有幼教資格或幼兒園老師或小學中學老師進行培訓后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這些教師有專業的教育經驗和知識,了解各個階段孩子的心里特點,閱讀需求,可以更好地提高閱讀推廣的效果。
總之,閱讀推廣的目的,還是要培養少兒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好的閱讀方向,培養少兒應具備基本的解讀信息、批判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的同時持續提升少兒的文化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離開學校以后可以不斷自我提升,樹立人生方向。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圖書館人更應該加強閱讀推廣建設,在少兒閱讀推廣服務中進行探索與創新,總結經驗,創新發展。從而指引新一代的青少年綜合發展,形成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