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中資企業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紛紛“走出去”布局全球,各類工程項目陸續上馬,但在為當地經濟建設和能源供應注入生機的同時,也引出了新的思考。
境外大型項目的醫療保障體系如何完善、急救網絡覆蓋面如何推廣?全天候、長周期、多方位、立體化地保障項目員工的身心健康,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這對公司黨政、工會、群團工作提出新的挑戰。
本文以境外某項目為例,首先介紹項目特殊性及面臨挑戰,隨后從醫療團隊、設備物資、人員交底、應急預案、培訓演練、醫療急救、疾病預防等方面詳解如何鏟除困擾海外項目員工醫療保障與身心健康的“病根”。
關鍵詞:海外項目;醫療保障;疾病預防;健康管理
某項目位于巴基斯坦,毗鄰阿拉伯海。屬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小于7mm,高溫高濕高鹽霧,人煙稀少。當地醫療水平落后,醫療資源匱乏,從現場駕車駛至市中心醫院需一個半小時。安保形勢嚴峻,采用軍事化管理。高強度、高時長交叉作業在工程趕工期時有發生。中巴員工最高峰達4500余人。項目管理員工每半年可以回國休假一次,作業人員一年回國休假一次。
一、項目特殊性及面臨挑戰
自然環境的惡劣,工作強度的高負荷、生活環境的封閉、休假周期的長給員工身心帶來極大挑戰,極易導致工傷及生理心理疾病發生;另一方面當地醫療水平的落后,醫療資源的匱乏,人員高峰期數量的龐大為項目員工醫療急救與健康管理帶來重重難題。
項目結合自身特點,借鑒其他項目經驗,調查相關文獻資料,因地制宜,科學有效地破解上述困局。
二、醫療保障與疾病預防對應舉措
(一)組建醫療團隊、獲取核心資源
不斷完善和壯大醫療急救隊伍。項目部自成立以來,從國內招聘具有現場診療經驗的醫師入駐現場坐診;從屬地雇傭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醫生從事屬地人員的醫務工作,同時責成各屬地勞務公司配備專職醫師,全方位充實醫資力量。
(二)采購醫療設備、保障藥品供應
充分考慮服務人數、地理環境、交通狀況等因素,遵循“實時監控、動態管理、定期反饋、防患未然”藥品管理原則,編制醫務室常備藥品清單,加大急救醫療資源投入,通過工會專項經費撥款,購買除顫儀、心電監護器、救護擔架等設備,提高應急醫療救援硬件力量:租賃救護車、配備專業駕駛人員,實現“一醫一護一架”。
(三)做好人員交底、完善預防措施
外事專業在安排人員出國務工時,就當地風俗習慣、工作環境等事項對員工進行交底;嚴把員工健康安全關,各類人員出國前必須攜帶體檢合格證明,超齡員工、大病患者禁止出國務工。人員出行前購買境外人身保險,未雨綢繆做好意外事故應對,讓保險為事故賠償兜底,維護廣大職工人身與經濟利益。
在與屬地勞務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時,將年齡、身體狀況等要求寫入合同,并對因隱瞞所造成損失或糾紛全部由乙方負擔,從源頭規避健康隱患;與安全保衛部密切協作,制作符合項目特色的安全教育宣傳片,進行安全入場教育;現場醫務室對中巴入場人員進行體檢,記錄血壓、體重、身高、心率等常規項數據,收集整理歸檔人員,形成完備的員工人身健康檔案。
(四)編制應急預案、組織培訓演練
為建立健全項目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急處置速度和能力,根據國家和公司相關制度編制了適合項目部行之有效的應急預案,經項目領導和相關單位聯合審批通過后頒布實施,明確各單位管理職責及應急分工,做到制度約束、權責明確、有序開展。預案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實現演練常態化、制度化、實用化。舉辦各類培訓,給員工普及常見疾病與受傷狀況的急救方式,并在過程中邀請觀眾進行互動,提高員工自救能力。
(五)建立急救體系、快速有效反應
醫療急救作為項目醫療保障與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員工生命健康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項目以綜合管理部為中心,化整為零,以各家單位負責人、安全員為基點,在生活辦公區、力工營地、現場門禁處設立三處醫療室,同時協商與老廠醫院的合作窗口,與門禁安保機構暢通對話渠道。遇到緊急情況快速反應、科學應對、靈活指揮,形成“一線醫務室急救、二線老廠衛生院支援、三線救護車接應轉運、四線訂票專人護送回國”的應急救援機制,圍繞呼救、響應、派遣、現場急救、醫療轉運和院前急診救治等急救服務的系統建設,形成較為流暢的應急系統,為患者的搶救爭取時間。
(六)重視疾病預防,“治”“止”雙管齊下
項目工會積極組織各類慰問關懷活動與文娛活動,與兄弟單位舉辦各種文娛活動,有效地豐富員工精神生活,極大地緩解了群眾身心壓力,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項目配備了多種文娛基礎設施。每個宿舍配備衛星電視,實現生活區WIFI全覆蓋,從硬件設施上保障員工精神文化需求。多次召開員工座談會、不定期進行宿舍走訪,傾聽來自基層員工的心聲,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生理疾病預防同樣不可忽視。落實各項措施,為廣大員工健康保駕護航、筑牢防線。
三、小結
綜上所述,項目醫療保障與疾病預防建設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員工生活和健康質量,維護項目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境外工程醫療服務體系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只有全面了解海外項目組織機構特點及所在國風土人情、醫療資源等情況,才能以此基礎進一步探索相應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路徑,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切實有效提升項目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丁兆剛,楊麗麗.我國公共急救培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11):103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