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夫
摘要:隨著國家的發展,衛生監督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衛生監督的執法原則以及組織管理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對衛生監督現場的執法原則以及組織管理進行分析,結合多年從業經驗,提出個人觀點,希望為關注衛生監督現場執法原則以及組織管理的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衛生監督;執法原則;組織管理
監督人員在監督現場收集證據的過程就是衛生監督現場執法,所收集的證據必須是合法且有效的,衛生部門通過對這些證據的分析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有必要對衛生監督現場執法的原則方法與組織管理進行分析。
一、衛生監督現場執法的重要性
通過衛生監督現場執法能夠發現當事人存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現象,在現場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通過收集證據,能夠及時地找出當前環境中所存在的衛生問題,從而可以當即責令其整改或限期整改,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舒適的、符合衛生標準的消費環境。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執法人員需要保證符合法律法規的客觀性,并且一切執法判斷都必須建立在客觀、確鑿的證據之上,這樣才能保證執法結果的公平、公正。
二、衛生監督現場的執法原則
(一)依法原則
在衛生監督現場執法中,依法原則通常分為三個方面:第一,依法授權,在整個衛生監督執法過程中,監督人員需要明確自身的監督范圍,并且在監督過程中完全按照法律法規來進行。第二,法規覆蓋,衛生監督人員必須擁有全面的知識儲備,將法律法規融入監督執法過程中,確保執法體系的完整性。第三,法律法規使用得當,在監督執法過程中,根據法律法規對監督結果進行判斷,保證監督結果的準確性,根據依法原則進行衛生監督執法時,需要合理地控制處罰力度,比如在執法過程中發現公共場所消毒柜突然出現故障,而消毒柜的故障并沒有產生實際不良影響,就可以令其負責人及時整改即可,作為衛生監督人員,需要負責的是所有公眾的衛生權益,在執法過程中通過使用依法原則能夠有效提升監督效果。
(二)公正原則
衛生監督現場執法的目的就是維護所有人對于衛生的權益,在進行現場執法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自身的客觀公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衛生監督的公平性。對于公眾而言,衛生監督執法是一種權力的象征,監督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代表著國家,所以必須在執法過程中站在公正的角度,以現場證據為基點,通過法律來進行執法監督。就衛生監督部門而言,衛生監督本身屬于一種社會行為,能夠為社會群眾做出良好的表率。在監督執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現場證據的收集,在證據收集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符合法律法規的證據進行收集,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證據同樣需要收集起來,所有的證據都能夠反映出客觀衛生情況,收集證據并不是專門對衛生進行“挑毛病”,在收集證據過程中不可以帶入自身的主觀視角,而是采用公正原則進行證據收集,通過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執法,一切的執法處罰都需要在擁有明確證據后進行執行,這樣才能夠提升衛生監督部門的整體公信力。
(三)平等原則
對于監督執法而言,平等原則就是執法基礎,在監督執法過程中,無論是執法人員還是執法相對人或者是第三方人員,所有的人員都應該擁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衛生監督人員作為政府的代表,應該時刻保持沉著冷靜、禮貌待人,在真正執法過程中結合自己所了解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督執法,如果在監督執法過程中,出現自身不了解的專業領域知識,應該及時進行求證,求證之后依法進行判斷。衛生監督人員在監督執法全程,都應該保證自身擁有平等的思想,樹立起完美的公權形象,給公眾帶來更多安全感。
(四)堅持程序原則
在監督執法中,法律法規制定了衛生監督活動的全流程以及實際監督內容,對于一些衛生專業知識還能形成明確的監督規范以及操作手冊,所有的法律法規融合了衛生執法監督的各個方面,監督執法人員在進行現場監督的時間有限,為了確保整個監督工作的質量,就必須按照實際監督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嚴格實施。在進行執法時雖然需要保證嚴謹性,但是在執法過程中需要保證監管靈活性,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出監督重點,從而減少無效監督。通過對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重要環節進行監督,提升監督執法效率,加快監督執法進程,在實際監督執法過程里雖然有所側重,但是監督的必要程序不能少,這樣才能保證監督執法的全面性。
(五)文書規范原則
通常情況下,監督執法文書的種類有很多種,而且對于文書的規范性要求通常比較嚴格,因為每一位監督人員的專業能力各不相同,對于文書規范性的了解程度不一樣,因此有時會出現執法判定失誤的現象。為了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可以通過加強專業知識以及文書規范方面的業務培訓,以此來保證執法人員判斷、書寫文書的能力。
三、衛生監督現場的組織管理分析
(一)點線法、平面法
在監督執法中,點線法是通過一個執法事項進行拓展執法,通過覆蓋必要的執法內容來達到監督執法的目的,通常情況下,點線法更多會使用在案件執法過程中,當擁有一個線索之后,根據當前線索進行拓展,從而展開執法工作。
平面法指的是根據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執法,通過制定好的執法內容,逐步進行監督執法工作,這種執法方式通常會使用在日常監督執法中。在監督人員工作時,通常會根據監督執法種類來決定,在監督執法過程中,若監督人員的工作經驗豐富,則可以根據工作經驗來調整執法方式,保證執法質量。
(二)監督人員能力的提升
對于監督執法人員而言,需要將執法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執法方式相結合。在執法過程中,需要構建起良好的氣氛,對所有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尊重,因為在監督人員的執法過程里,法律知識的不對等,往往會導致監督人員與其他人的關注點不同,被檢查者在面對監督人員回答問題時很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如果執法人員在這種時候不能控制住交流的氣氛,將緊張的氣氛緩解下來,就會影響雙方之間的交流。在溝通過程中,監督人員需要保持友善的態度,在對方說話時認真傾聽不輕易打斷,以此來保證溝通的順利。如果在溝通時發現行政相對人撒謊跡象時,需要在第一時間打斷,通過重復問題來保證自身的權威性,并提醒對方簡短回答,在對方回答時盯緊對方眼睛,確保對方的回答真實性。
在取證過程中,監督人員難免需要進行提問,提問的對象通常會對事情有所了解,在進行提問時,需要提出具體問題,無論監督人員想要了解的是人物、時間還是過程之類,都需要將問題簡化并清晰地表達出來。在提問過程中可以根據邏輯進行提問,如果對方在回答問題時不能自圓其說,那么可以進行深入提問,以此來判斷對方是否存在撒謊。在實際提問過程中,可以結合周圍環境作為證據,比如在對消毒情況進行提問時,可以從不同時間段對不同的人員進行提問,以此來進行相互對證,而且在提問結束后可以通過消毒記錄以及現場檢測數據來當作證明觀點的證據。在提問時不可以太過于寬泛,應該將問題答案的范圍縮小,比如在提問時,如果說的是,你們平時怎么消毒?因為消毒種類有很多,所以在回答時往往會出現很多答案,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很好的提問效果。若是將提問變成,你們平時這么消毒吧?就會將問題答案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里,有助于提升監督人員調查取證時的信息精確度。在提問過程中監督人員通過對節奏的把握,在提問進行誘導式提問,能夠顯著地提升提問效果。
監督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離不開對證據的收集,對于收集到的各類證據也需要進行后續核實,在交流過程得到的很多信息只有擁有證據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在進行證據收集時,監督人員需要有明確的思路,比如消毒記錄、人員健康證明,按照規定進行查詢,在查詢過程里可以將問題簡化,保證查詢過程簡潔明了,不能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以免出現難以查詢的情況。
在進行監督人員的派遣時,需要根據監督單位的情況確定實際派遣人數,根據監督人員所擅長的內容不同進行相互之間的補充,按照被監督單位的業務找出能夠完全勝任的監督人員,保證執法全面性。如果監督人員對于監督單位的業務領域不夠熟悉,可以通過組織協調,通過增加監督人數以及增加檢查時間的方式來保證監督執法質量。
四、結論
總之,監督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需要時刻保證頭腦冷靜,通常情況下,在執法時,執法相對人都會配合監督人員,如果出現極端情況拒絕監督,則需要冷靜尋求執法突破口,確保執法行為規范,不能以暴制暴。
參考文獻:
[1]張晨韻,張文昌.衛生監督中行政合理性原則運用的法律問題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 (06):457-461.
[2]張雁宏.中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33 (02):199-201.
[3]喬淑英,謝洪彬,朱素蓉,盧偉.衛生計生監督“雙隨機”原則合理運用的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7,24 (02):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