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韻寒
摘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視野下北京科技人才引進的意義,科技人才引進體制機制存在障礙、國際科技人才數量匱乏、創新創業支持體系不健全的等問題,提出了北京市應該加強相關工作統籌、拓寬國際科技人才引進渠道、完善創新創業支持相關機制等策略建議。
關鍵詞:全球化發展;北京市;科技人才;引進策略
一、全球化視野下北京科技人才引進的意義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商品、資本、信息的流動日益頻繁,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和人口素質、填補勞動力市場的空缺,各國紛紛出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政策[1]。在移出地與移進地之間的收入差距、人口壓力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當前跨國人才流動態勢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許多移民同時也是創新者和企業家,為提升移進地的經濟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2]。
二、北京科技人才引進面臨的問題
(一)體制機制存在障礙
一是缺乏對國際科技人才專項支持政策的統籌設計。目前市科委、市人社局、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分別針對所聯系的高端科技人才進行支持,相應的標準也有所不同,但缺乏整體統籌,沒有形成對國際科技人才支持的政策合力。二是支持國際科技人才的機制尚不完全成熟[3]。三是對國際科技人才持續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多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支持,一旦后續支持經費無法到位,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
(二)國際科技人才數量匱乏
根據網絡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人才資源總量已經超過了690萬人。其中中關村外籍從業者占比卻不足1%,只有將近1萬人。而根據美國一家調研公司的粗略統計,位于硅谷的人才有37%屬于外籍人士,也就是說并非是美國本土人士,而是來自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還有日本東京也涌入了大量的外籍人才,根據法務省數據顯示,以經營·管理、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等在留資格來到日本的外國高端人才截至2018年底有35萬人,僅3年間就涌入了11萬人??偟膩砜?,北京的國際人才尤其是國際科技人才集聚度還不高,數量仍比較匱乏。
(三)創新創業支持體系不健全
創新創業支持體系仍然是開展國際化交流合作的障礙。北京在科研管理方面與其他城市有同樣的問題。對國內人才來說,在出國管理制度方面,因公出國需提前報備,科研人員有時無法參與臨時決定的國際學術交流,限制了人才的國際交流。對國外人才來說,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才在科研項目申請、技術轉移優惠政策享受、創新補貼領取等方面有諸多限制;外資企業參與中方科研計劃申報存在內部審批時間較長、報批手續較多等問題;海外人才在職業資格互認、境內開展執業活動、以內資身份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獲得股權激勵等方面也受到政策的諸多限制[4]。
三、全球化視野下北京科技人才引進策略建議
(一)加強相關工作統籌
充分發揮北京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領導作用和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市級層面各單位加大對國際科技人才的支持政策,減少職能交叉,對外“一個出口”,以達到高效集約利用政策資源的目的。條件成熟時,可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涉才工作,對全市人才政策和服務保障實現更好統籌。在這方面,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聯系新加坡”項目,目的是吸引國際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資和生活,分別在亞洲、歐洲和北美設立辦事處,為有意向到新加坡工作的全球精英提供一站式服務。
(二)拓寬國際科技人才引進渠道
進一步調配、整合市級部門現有海外引才力量,擴大信息共享、加強國際宣傳,建立市場化公司化機制引進國際科技人才。人才引進與使用密不可分,要充分調動跨國公司、外資研發機構和民營科技企業引進國際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對其引進和落地給予相關配套政策。充分調動國際獵頭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積極性,搭建平臺積極促成其與科研院所、研發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加大對其引進頂尖人才的支持力度。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和人才國際化培養投入,成立海外研發中心就地開發人才資源為我所用。
(三)完善創新創業支持相關機制
依托中關村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吸引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基礎領域的高層次國際人才,引進的人才要既能補充北京乃至全國技術領域的空白,又能帶領科研團隊掌握更先進的科學技術。除了基礎科學人才,還要圍繞科技創新主陣地引進實用型技能人才、產業高端化所需的經營管理人才、頂尖科學家和領軍型人才及其團隊等。同時還要開發國際人才引進政策包,創造良好的創新制度和創新環境以保障科技創新,具體包括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完備的產業扶持政策、發達的金融體系、有序的產學研合作政策以及政府的創新戰略支持。
四、結論
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北京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解決發展速度加快,發展效率提高的問題。決策部門要尋求布局和精確的力量,充分發揮人才的驅動力和創造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金星.企業核心科技人才激勵策略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8(03):P27.
[2]蔣晶.廣西科技人才穩定策略探究[J].時代金融(下旬),2018 (01):40-42.
[3]周建中.關于青年科技人才發展戰略的思考與建議[J].科技導報,201937 (12):97-101.
[4]黃寶華.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端人才引進與培養策略[J].港口經濟,2018 (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