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
在當前市場經濟持續活躍,汽車服務行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汽車銷售也不再是單一的推銷,而是要求汽車營銷人員具備更為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良好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為此,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汽車銷售與服務人才,滿足社會發展對汽車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引領,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汽車營銷》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一)修訂人才培養目標。為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結合。社會對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在日常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知識、素質以及能力培養目標進行總結與整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二)營造課程思政教學氛圍。為強化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就需創設真實的課程思政教學氛圍。比如在設計專業實訓室的過程中,要全面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汽車從業人員規范、職業道德、汽車專業職業素質要求等,并要通過文字與圖片等方式來對行業標兵以及道德模范進行宣傳,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圍。
(三)采用多樣化的實踐形式。學生利用車展、雙休日、節假日等組織實踐活動,可選擇某一職業崗位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與法律規范進行實踐考察,把學生實踐成績納入到課程思政的總評分系統當中,摒棄傳統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
《汽車營銷》課程是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核心課,在課程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課程講授與實踐,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營銷知識、營銷流程,客戶的接待技巧,學會基本的營銷策略,接待禮儀,培養學生客戶接待、與客戶交流溝通協調的能力,培養一定的汽車營銷能力,同時了解汽車行業相關的最新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汽車企業管理模式、汽車消費群體的經濟狀況、心理特點等。
在講授《汽車營銷》過程中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汽車營銷與個人成長的關系”、“汽車營銷與我國民族工業的關系”、“汽車營銷與汽車行業的關系”為依托,讓學生明白要想成就自我,就要發揚工匠精神,誠信做人,踏實學習汽車知識與技術。要想發展民族工業、使我國的汽車行業崛起,我們責無旁貸。
(一)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
1.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在進行汽車銷售工作項目中店面接待、商品展示、報價/簽約、交車、業務流程演練等5 個任務的相關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中,要求學生應講“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在每次的實踐操作中,提倡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2.積極培養創新思維。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設計一些符合學生思維的汽車營銷案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參賽、觀賽,擴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德育元素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1.倡導誠信做人。誠信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是社會注意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道德的核心所在。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列舉一些因缺乏誠信,在汽車銷售中以次充好,最后釀成大禍的鮮活案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2.要求精誠團結。在實踐教學環節,以小組為單位,按規定、按時間完成某項實訓任務,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并將此作為評判小組完成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學生們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職業養成教育。通過頂崗實習,學習企業的文化、制度,樹立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學習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促進職業技能、綜合技能的提高,最終使學生具備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創新能力、社會能力,從而適應企業工作崗位需求。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民族自信、以人為本等元素。要求學生在進行汽車營銷、汽車保養等各個工作環節中,都要有對社會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在課程講解中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汽車發展的成就和差距,經常對我國的汽車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進行比較、詳細介紹國產自主品牌車與進口車、合資車的優劣等,從而給學生灌輸“支持國貨”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報效祖國的積極性和決心。強調“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的重大決策是我們汽車行業不可多得的機遇,要積極抓住這一機遇,在成就自我的同時,推動我國的汽車工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此“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教師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勞動態度、服務意識、安全理念、職業道德等放在首位,在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熱情周到的服務意識;其次在教學中引入國家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狀態,從介紹新技術、新發展的角度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強大與繁榮,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愛國意識,激發學生為祖國努力奮斗的信心和決心;再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行業精英、行業工匠、行業技術能手、畢業生先進事跡等模范人物和事跡,培養學生精益求精、求真務實的工匠精神。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按照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思政元素的植入。(見下圖)
通過課程思政的實踐,主要的收獲:一是學生具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并具備一定的社會職業道德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二是學生具備了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愛崗敬業、開拓創新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與職業素養;三是學生從本質上明確了學專業的目的,大大增強了專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四是學生端正了思想意識、樹立了四個自信、增強了愛國情懷。
參考資料:
[1]李永力;王慶偉;范若尋;王偉軍.課程思政在汽車專業課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9 年10 期
[2]王秀梅;蔣慧敏.淺析課程思政視角的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以《汽車商務禮儀》課程為例[J].現代交際,2019 年19 期
[3]桑子青.高職頂崗實踐課“課程思政創新”管理實效研究[J].數碼世界,201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