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平 夏冬梅 文學紅

摘要:為促進高職教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聯合主持建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依托高校、裝備制造行業、企業,構建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聯盟體。本文主要研究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共建共享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旨在充分利用聯盟成員單位的優質資源,共同開發、上傳、使用資源,形成具有多項功能的開放式專業交流與服務平臺。
關鍵詞: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 教學資源庫 共建共享 運行機制
為促進高職教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聯合主持建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該專業教學資源庫依托裝備制造行業企業,構建了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聯盟,面向中高職院校學生、教師、裝備制造行業從業人員和社會學習者等用戶建設該專業教學資源庫。目前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已立項為廣東省專業教學資源庫,并且入選2018年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備選庫。
本文在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基礎上研究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共建共享聯盟構建、運行機制及保障措施,旨在為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跨學校、跨地域的優質資源共享,增強專業教學資源的普適性。
一、構建共建共享聯盟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由校、企、協會三級聯盟組成,如圖1所示。該聯盟主要由12所高(中)職院校、國內制造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地方)制造主要管理(研究)研究單位在內的企業、行業協會共同成立。以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為平臺,聯盟的第一級主要由各類行業協會等組成,聯合機械裝備協會、增材制造中心和各類省市級工程中心等,為專業教學資源庫提供行業信息和數據,明確建設前沿方向和最新動態。專業教學資源庫聯盟的第二級主要由行業具有代表性并且與學校有著深度合作基礎的企業組成,面向的對象是企業的員工。專業教學資源庫聯盟的第三級主要由省內外高職院校聯盟組成,通過優化整合開發各個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面向的對象主要是高職院校的廣大師生。
專業教學資源庫聯盟通過制定章程及相關制度,明確成員單位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實現資源共享、更新和持續發展,提高相關專業的教學成效,適應制造產業的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二、制定共建共享聯盟運行機制
為保障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的規范、有序推進,聯盟成員定期召開共享聯盟會議,廣泛征求各建設組成員的意見,建立一系列聯盟共享機制,重點研究建立以下幾個方面機制。
(一)研究學分互認共享機制
為擴大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的使用面與受益面,各聯盟成員單位積極探索基于共享聯盟的校際學分互認,制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校際學分互認管理辦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校際教學協同管理。
(二)研究定期交流溝通機制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成員覆蓋廣東省內外15所開設本專業的高中職院校,17家企業、9家行業協會等。為了使聯盟成員統一思想,實現參與院校之間的協同合作,聯盟制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育資源庫建設聯盟院校定期溝通協調制度》,建立良性溝通渠道,定期交流協商,保證資源庫建設工作有效進行。聯盟成員定期進行舉辦召開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進度匯報會,就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進展、建設關鍵問題、建設新要求等各項問題進行交流與溝通。
(三)研究新技術推廣應用機制
按照共建共享、邊建邊用的原則,創建資源庫新技術推廣應用機制,同行業、企業保持緊密的合作、溝通與交流,確保教學資源持續更新,滿足教學需求和技術發展的需要。制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校企合作新技術應用推廣管理辦法》,積極推廣應用產業新技術,促進資源庫建設可持續發展,提高資源庫的適用性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
(四)研究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與考核機制研究制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群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與考核制度》等制度,旨在通過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中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中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建立聯盟成員單位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成員單位教學督導委員會進行定期交流,組織各院校間互督、互查,建立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群教學質量評估機制與考核機制。
三、落實共建共享保障
為了更好地實現聯盟共建共享,在創建一系列共享機制的基礎上,還需要相應的政策資金等方面的保障,即從以下三個方面給予保障。
(一)爭取各級部門門政策支持
當前的信息資源共享,需要建立一套統一的行為規范或標準,來約束或有效干預各方共建共享行為;需制定相關制度,促進整個高校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進而有效地推動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其次,各級部門應該在法律等方面加強對信息產業的支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
(二)資源標準保障
為了高效建設資源,實現資源交流,方便普通用戶對資源的應用,必須制定統一的資源建設標準,包括各類資源的建設規范、建設要求和樣例,數據采集、處理、上傳和應用過程中的統一標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統一技術標準的構建可以學習和借鑒一些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技術標準,通過規范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定實現跨平臺、多終端、跨區域共建共享。
(三)建設經費保障
為保證資源的更新、維護和正常運行,在廣東省教育部門投入經費的基礎上,地方政府提供經費,主持院校自籌資金,用于資源庫的后續完善、資源共享、推廣應用,充分保障資源庫建設過程中質量與可持續使用等工作的開展。
四、小結
本文主要研究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行業、企業院校三級構架組成的專業教學資源聯盟,充分利用聯盟成員單位的優質資源,共同開發、,上傳、使用資源,形成具有多項功能的開放式專業交流與服務平臺。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學生形成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保障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提高相關專業的教學成效、適應制造產業的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蔡向陽.“四方聯動”探索高職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新模式[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
[2]魯釗陽.高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機制與模式研究——以重慶市大學聯盟為例[J].重慶高教研究,2016(4).
[3]汪曉艷.高校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39).
[4]田仲富.高校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有效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
[5]李欣旖等.京津冀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模式與機制構建研究[J].高職院校創新與發展,2018(2).
(作者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