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的療效以及臨床價值。方法 抽取于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分組將其分為對照、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程護理;冠心病;治療;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4..01
冠心病是一類發病率高的疾病,其發病人群多集中于中老年群體,主要的臨床癥狀是乏力、心悸、心絞痛等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威脅。冠心病介入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顯效方法,圍術期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療效有較大影響作用[1]。
為了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的療效以及臨床價值,本研究抽取我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心內科室接受冠心病介入術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分為對照、觀察組,各20例。
納入標準:(1)患者了解本研究內容,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協會的審核,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患者均未失訪,隨訪情況較好;(3)患者癥狀較為穩定,未出現術后嚴重并發癥的情況,治療的依從性良好;(4)患者年齡大于48歲。
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其他類型心功能疾病患者;(2)排除病歷資料缺失的患者;(3)排除手術禁忌癥的患者;(4)排除治療依從性較差、病情危急的患者;(5)排除心理疾病、認知障礙等患者;(6)排除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肝功能障礙、嚴重腎功能障礙患者。
其中對照組患者的年齡55~75歲,平均(62.14±5.13)歲,男11例,女9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56~77歲,平均(61.38±5.31)歲,男13例,女7例。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各項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術前4~6 h需禁食,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尿、排便,并做好常規檢查;(2)術中護理:對手術室的各項醫療器械作全面滅菌消毒,保持手術室清潔;手術過程中做好醫師的協助工作,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體征;(3)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多喝水,并服用流食,幫助造影劑的排出;少食多餐,選擇清淡、易消化、營養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的食品;(4)不良事件的預防措施:嚴遵醫囑,指導患者使用抗凝、抗感染的藥品,檢測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管迷走發射功能,預防出血、尿潴留的情況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采取美國西雅圖冠心病心絞痛生活質量調查表(SAQ)進行評估,包括質量滿意程度、疾病感受、機體受限程度、心絞痛進展、心絞痛穩定情況等5大方面,各項綜合評分為100,得分越高則其冠心病恢復程度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標準軟件SPSS 17.0系統對本研究所得的各項數據進行歸類、整理、統計、分析,并且數據的表達形式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表示本研究中所有計量資料,使用t值檢驗方法對比各組間的數據,使用單因素方差方法研究對比多組間的數據。x2檢驗對資料進行計數。若P<0.05,則表示各項數據間存在差異,并且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
2 結 果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患者為(88.27±5.15)分,對照組為(69.26±6.29)分,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10.4578)。
3 討 論
冠心病介入術是現階段治療心絞痛、冠心病患者的顯效措施,關于其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及時、科學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術療效,改善患者預后,促進其恢復。全程護理模式旨在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后過程中給予護理服務,術前幫助患者放松心情,幫助患者順利進行手術;術后進行隨訪,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提高其生活質量[2-3]。
綜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療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療效較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 ? 秀,李 ? 屏,曹宏玲.全程護理模式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術后生活質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9,30(05):675-677.
[2] 郭艷靈.全程護理在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生活質量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5):1858-1859.
[3] 趙安平,劉 ? 艷,朱艷麗.全程護理干預對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胃腸鏡檢查過程中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