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奎

【摘要】目的 基于肝外膽結石病人臨床診斷實際情況,對比分析腹部CT與核磁胰膽管成像的實際診斷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94例肝外膽結石病人,所有的病人首先進行腹部CT檢查,然后進行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查,通過兩種檢查方式之后分別對病人病情進行判斷確診,根據實際檢查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經實際數據分析可知,CT拍攝腹部檢查和核磁胰膽管成像項目檢查之后之后檢出的分別有61例和77例,檢出的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64.89%和81.95%,兩組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具有實際分析意義。結論 肝外膽結石病人去醫院檢查診斷時利用核磁胰膽管成像檢查方式更好,此種方法的檢出率比較高具有更高的實際價值。
【關鍵詞】腹部CT;核磁胰膽管成像;肝外膽結石;診斷;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1
臨床研究不斷深入,醫院就診實踐中經常會接收到肝外膽結石病人,病人患有肝外膽結石病癥會在身體的相關部位出現堵塞,此時會導致膽內壓力過大,很容易受膽汁影響出現感染。肝外膽結石病癥發病率比較高,病人發病期間臨床癥狀比較明顯,受病情影響病人自身的健康指數降低。臨床積極探索有效措施不斷提升肝外膽結石診斷效果,在實踐中加強對單位膽結石的進一步研究。本次基于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病人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經過分析增加對肝外膽結石診斷方式的認識,了解兩種診斷方式對肝外膽結石病人的實際價值,進而為以后的診斷實踐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這一段時間內接收的94例肝外膽結石病人,所選擇的病人經醫護人員專業檢查,嚴格按照標準檢查病人身體。94例病人進院之后進行診斷治療,所選病人中有男女病人分別為45例和49例,平均年齡為(51.32±6.44)歲,研究過程中前期主要成像診斷,后期進行價值比較,在對比基礎上選擇更有價值的方式。按照本次實踐檢驗的要求設定相應的選取和排除標準,首先對病人身體進行檢查排除患有其他相關病癥的病人,病人身體病癥比較嚴重的排除。本次研究均是在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開展的,并且經我院相關管理機構認可。
1.2 治療方法
所以病人在入院之后需要醫護人員根據病人病癥情況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所有病人進行CT檢查,除此之外還需要利用腹部成像進行診斷確診,主要是利用核磁胰膽管進行成像分析。病人進行CT拍攝時需要根據病人情況設定設備參數,本次檢測過程中參數保持在層厚、層距均是5毫米的狀態,按照常規拍攝方式進行2.5毫米的層厚重建工作。此后讓病人進行核磁胰膽管成像項目檢查,實際檢測過程中使用專業測量儀器,主要是利用磁共振掃描儀,檢測步驟首先是利用儀器進行掃描,然后系統內部自動成像,最后根據病人檢查成像結果進行分析。
1.3 臨床觀察指標
基于病人檢查之后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主要是對病人利用CT拍攝腹部檢查和行核磁胰膽管成像項目檢查的實際數據進行對比,根據具體數值利用公式計算出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概率。
1.4 統計學分析
病人研究相關的指標數據利用當下最新的統計學軟件進行詳細分析,通過相關統計學知識的整合,對觀察結果利用合適的方式展現并且就每小組之間實際數據進行對比,利用相關的計量資料進行驗證。
2 結 果
2.1 CT拍攝腹部檢查和核磁胰膽管成像項目檢查實際效果情況對比
有上面表1的數據可知,兩種診斷結果實際情況顯示出CT拍攝腹部檢查之后檢出的有61例,占總人數的64.89%,核磁胰膽管成像項目檢查之后檢出的有77例,占總人數的81.9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實際分析意義,由此可知核磁胰膽管成像項目檢查價值更高,以此為依據可以在臨床推廣。
3 討 論
臨床進行肝外膽結石診斷,主要是由于病情影響,人體內會分泌膽紅素,除此之外病人膽囊出現膽結石,此時很容易對病人病情進行判斷,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診斷,根據病人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很容易喪失最佳治療機會,讓病人的病情不斷惡化。所以臨床研究過程中為了增強肝外膽結石診斷效果,加強臨床研究,給病人檢查時利用多種診斷方式,在詳細檢查之后分析不同類型檢測手段的價值。綜上可知,目前臨床上普遍使用腹部CT檢查來判斷病人單位膽結石狀況,但是經本次研究可知核磁胰膽管成像方式可以更清晰的觀察病人結石情況,利用此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檢出概率。
參考文獻
[1] 王 堅.腹部CT、B超與核磁胰膽管成像在肝外膽管結石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