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寶
(龍巖市新羅區萬安林業站,福建 龍巖 364000)
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ex Otto et Dietr)別名長葉孔雀松,屬杉科,柳杉屬。樹姿秀麗,高大聳直,樹高達48 m,胸徑粗4 m。柳杉根系較淺,側根發達,主根不明顯,幼齡稍耐蔭,在酸性土壤里生長較快,是優良的綠化樹種,也可用于房前屋后綠化種植。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較好的抗性。樟樹(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別名香樟,屬樟科,常綠大喬木,樹高達55 m,胸徑粗5 m,屬深根系樹種,根系發達,喜溫暖濕潤氣候,在酸性或中性黃壤、紅壤中生長良好。樹冠廣卵形,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氣勢雄偉,四季常青,抗二氧化硫、臭氧、煙塵污染能力強,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可抗風,樹枝堅韌,是我國南方主要造林綠化樹種。柳樹樟樹混交林能促進林木生長,改變林地生態環境。2018年2月份,在營造柳杉樟樹混交林、純林對比技術試驗,面積6.0 hm2。經過一定的時間經營管理,林木生長良好。2019年5月份,筆者根據柳杉樟樹生長狀況,對混交林、純林的幼林生長林分進行調查、對比分析,為提高柳樹樟樹的造林效果,促進林木的生長,提升柳杉樟樹混交林速生豐產林的生長量,對柳杉樟樹生長林分進行技術試驗,為發展林業生產提供林業技術依據。
試驗地設于閩西新羅區萬安鎮珠地村后山,位于東經116°74′7″,北緯25°36′17″,屬萬安鎮西南部珠地后山。此地山峰雄偉,境內山巒秀美,山青水秀,自然風光獨有,無環境污染,四周杉木、馬尾松、闊葉樹毛竹林木茂密,山林地土壤肥沃濕潤,屬黃紅壤,此地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8.5 ℃,1月份平均氣溫17 ℃,最高溫36 ℃,全年≥10 ℃,活動積溫7000 ℃,無霜期300 d。一年四季分明,夏較熱,冬霜雪,雨水充沛,干濕度明顯。試驗地的海拔752~786 m,坡向東南,坡位下,坡度12°,此地土壤肥沃,土壤酸性紅壤,土層腐殖質層厚,肥力中等以上,pH值5.1~5.5,屬Ⅲ類立地級,適宜柳杉、樟樹不同混交,純林造林試驗,造林面積6.0 hm2。
2017年11月份上旬,對營造柳杉樟樹混交林、純林,規劃設計采用塊狀整地,面積6.0 hm2。
規劃試驗地A:營造柳杉樟樹混交林,株行距2.2 m×2.2 m,穴規格50 cm×40 cm×40 cm,每公頃營造2067株,面積2.0 hm2。
規劃試驗地B:營造柳杉純林,株行距2.0 m×2.0 m,穴規格50 cm×40 cm×40 cm,每公頃營造2501株,面積2.0 hm2。
規劃試驗地C:營造樟樹純林,株行距2.3 m×2.3 m,穴規格50 cm×50 cm×40 cm,每公頃營造1891株,面積2.0 hm2。
2007年12月份上旬開始整地,挖穴采用挖明穴回表土,每穴并施1 kg過磷酸鈣和5%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誘殺白螞蟻與穴中土壤攪拌均勻,促進穴中土壤發酵,可提高土壤肥力。
3.3.1 苗木狀況
柳杉、樟樹苗木是珠地村村民育苗專業戶自育,兩年生容器苗木生長均勻又良好,柳杉容器苗木平均苗高39 cm、地徑粗0.42 cm,樟樹容器苗木平均苗高42 cm、地徑粗0.45 cm,苗木規格符合造林技術標準。
3.3.2 起苗運輸
起苗前,先將容器苗木用清水噴灑濕透,使營養土不會疏松分開。起苗后容器苗木袋子放在籮筐里,容器袋子要排好擠緊。使容器袋子在途中運輸不會被松懈損壞,造成苗木損失。且當天取苗造林完畢。
3.3.3 種植
2008年2月份下旬,在陰天時造林,先在穴面中挖一個小土坑,坑要比容器營養袋子球大一些,再把容器營養袋子球底撕掉放在小土坑里,讓容器營養袋子球與穴中土壤接觸連接在一起,讓苗木根系能及時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然后將土填滿、踩實,一般填到比器營養袋子上面高10 cm左右壅成饅頭型。這樣,天氣干旱時穴中土壤能保持持有水分濕潤不會干燥,造成穴中土壤板結而影響幼樹生長,或長期下雨,穴面中不會積水,幼樹根系不會造成腐爛苗木死亡,可減少苗木濟損失,讓幼樹快速生長。
苗木生長到10月份時,撿查苗木成活率先設臨時樣地,查看幼樹的生長成活率。首先了解整片林木生長狀況,再選擇試驗地內幼樹生長高度基本相似,苗木徑粗基本相同,成活率差不多,設臨時樣點,各設面積25.58 m×25.58 m。在每個樣地內按口字型各設4個(Ⅰ、Ⅱ、Ⅲ、Ⅳ)樣點,在每一個樣點各抽10株的苗木,檢查柳杉樟樹幼樹成活率有多少,取4個樣點幼樹的成活率平均值,然后計算整片幼樹生長成活率數據(表1)。

表1 柳杉樟樹幼樹成活率統計
若部分苗木死亡,可在當年10月份進行補植,補植后即能使幼林生長林相整齊,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森林景觀。
造林后,柳杉樟樹容器苗木幼林要加強林地管理,通知嚴禁畜生羊、牛等進入林區破壞。
4.1.1 除草
造林3個月后,由于氣候條件而形成,林地雜草叢生,影響幼樹生長,在當年5~6月間進行除草。除草采用近自然經營方式,在柳杉樟樹幼樹周圍墾復除掉雜草,一般除草穴面擴寬1.3 m左右,深10 cm左右,將除草墾復后的雜草放在樹木邊,這樣可保持穴中的幼樹地面水分減少蒸發,能促進林木生長。待一段時間雜草腐爛后可穴中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木生長量。在9~10月份間再除草一次。每年經營管理除草二次,連續除草三年。到第四年林木郁閉后,而后每年除草一次,這樣林木生長較快。
4.1.2 施肥
除草后并施肥,每穴施0.5 kg尿素和0.5 kg復合肥,每年每株施肥2次,第1次施肥在5~6月份間除草后進行,第2次施肥在8~9月份間除草后進行。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漸增加,施肥連續3年促進林木快速生長。
4.1.3 造林成活率調查
為了鞏固造林成果,在造林當年的12個月對造林苗木成活率進行調查、檢測,發現死苗苗木要進行補植。選取林木林相生長整齊,林木均勻,按三角型各設臨時樣地,面積25.58 m×25.58 m,在各個樣地設樣點面積3.26 m,調查幼林生長狀況,然后取平均值檢測造林成活率(表2)。

表2 柳杉樟樹造林苗木成活率統計
柳杉樟樹林木經過11年的經營林木生長競爭力強,由于樹木生長良好枝葉茂密,林分度郁閉度高,林內透光性較差,致使一些樹木被壓木而生長較差。為了改變林木生長狀況,達到經營目培育大徑材,于2018年10月份進行第1次下層撫育間伐。各樹種的間伐比例,按福建省森林撫育間伐技術規定,間伐株數為21%,保留株數為79%(表3)。
柳杉樟樹造林,由于同樣整地每公頃整地穴數不同,各造林株數不一樣。同樣的苗木規格造林,每公頃的幼林在不同的試驗內林木生長,其林木成活率不同。見表1:試驗地A試驗地A:柳杉混交林每公頃成活率99.5%、死亡率0.5%,平均樹高1.2 m、地徑4.0 cm,樹冠0.4 m。試驗B:樟樹混交林造林每公頃成活率99.4%、死亡率0.6%,平均樹高1.6 m、地徑5.0 cm,樹冠0.6 m。柳杉樟樹混交林平均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99.5%、死亡株數5株。樹高1.4 m、地徑4.5 cm、樹冠0.5 m。試驗地B: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99.5%、死亡株數5株,樹高1.1 m、地徑3.2 cm、樹冠0.35 m。試驗地C: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99.3%、死亡株數7株,樹高1.3 m、地徑4 cm、樹冠0.4 m。試驗Ⅰ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比試驗Ⅱ、Ⅲ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提高1%、2%,試驗Ⅰ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分別比試驗Ⅱ、Ⅲ每公頃苗木平均成活率可減少死亡率2~4株。試驗Ⅰ每公頃的林生長樹高、地徑、樹冠,分別比試驗Ⅱ、Ⅲ每公頃的林生長樹高高大27.3%、7.6%,地徑粗41%、12.5%,樹冠大66.7%、25.0%。

表3 柳杉樟樹林木生長量統計
5.2.1 幼林生長量分析
柳杉樟樹混交造林技術試驗,用容器苗木造林,對幼林生長率進行檢測,在試驗地設臨時樣點抽查檢測。見表2,試驗A:柳杉混交林一年生平均生長量樹高1.2 m、地徑4.0 cm,樹冠0.4 m;樟樹混交林一年生平均生長量樹高1.6 m、地徑5.0 cm,樹冠0.6 m;柳杉樟樹混交林平均生長量樹高1.4 m、地徑5.0 cm,樹冠0.5 m。試驗B柳杉純林一年生平均生長量樹高1.1 m、地徑3.2 cm,樹冠0.35 m。試驗C樟樹純林一年生平均生長量樹高1.2 m、地徑0.4 cm、樹冠0.4 m。可見:試驗點A幼林一年生平均生長量樹高,分別比試驗B、C幼林一年生平均生長量樹高大27.3%、16.7%,胸徑粗平均大56.3%、25%,樹冠平均大43.8%、11.5%。試驗證明柳杉樟樹混交林林木一年生的生長量,比純林林木一年生的生長量有所提高,林木生長良好。
5.2.2 林木生長分析
林分經過11年的經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間伐。見表3,試驗A:11 年生柳杉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12.2 m,胸徑13.8 cm,樹冠3.4 m,郁閉度0.97,單株材積0.103 m3,蓄積量84.0 m3;試驗A:樟樹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12.9 m,胸徑14.9 cm,樹冠4.7 m,郁閉度0.97,間伐木為21%,保留木825株,單株材積0.115 m3,蓄積量94.0 m3;試驗A柳杉樟樹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12.6 m,胸徑14.4 cm,郁閉度0.97,間伐木平均為21%、保留木1629株、單株材積0.109 m3,樹冠4.1 m,蓄積量178.0 m3。試驗B:柳杉純林林木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10.1 m、胸徑13.0 cm,樹冠3.3 m,郁閉度0.94,伐木21%,保留木1928株,單株材積0.075 m3,蓄積量145.0 m3。試驗C:樟樹純林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12.2 m,胸徑13.5 cm,樹冠3.8 m,郁閉度0.95,單株材積0.081 m3,伐木21,保留木1961株,蓄積量102.0 m3。結果顯示:試驗A:樟樹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胸徑、,樹冠、郁閉度、單株材積、蓄積量,均分別比試驗B、C:樟樹純林林木每公頃平均生長量樹高大24.8%、12.5%,胸徑粗10.8%、6.7%,樹冠大28.1%、7.9%,郁閉度高3.2%、2.1%,單株材積大45.3%、34.6%,蓄積多22.8%、75.5%。
5.2.3 間伐林木生長分析
對11年生的林木進行下層撫育間伐(表4),試驗A:11年生柳杉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間伐木為21%,保留木814株,單株材積0.103 m3,蓄積量84 m3;試驗A:樟樹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間伐木為21%,保留木815株,單株材積0.115 m3,蓄積量93.7 m3;試驗A柳杉樟樹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間伐木平均為21%、保留木1629株、單株材積0.109 m3,蓄積量178 m3。試驗B:柳杉純林林木每公頃平均伐木21%,保留木1928株,單株材積0.075 m3,蓄積量145.0 m3。試驗C:樟樹純林每公頃平均間伐木21%,保留木1961株,蓄積量102.0 m3。每公頃造林苗木株樹不同,由于造林株行距離的差別,對林木的生長同樣的經營管理,而林木生長量不同,間伐株樹相同,蓄積量不一樣。實踐證明試驗A:間伐株數432株,保留木1607株。試驗B:間伐株數513株,保留木1928株.試驗C:間伐株數335株,保留木1261株。試驗A的間伐株樹432株,分別比試驗B少9株,試驗C多97株;而蓄積量分別大24.3%、75.5%。

表4 柳杉樟樹林木生長量統計
營造柳杉樟樹混交林、純林技術試驗,采用塊狀整地造林株距不同,形成造林株數不一樣,成活率也不同,林木生長量也不同,林分生長量也有一定的差別。林木經過11年的撫育除草、施肥、間伐經營管理,林木生長良好。結果顯示:柳杉樟樹混交林、純林的林木生長量平均樹高既有一定差距平均樹高1.1 m,平均胸徑相差0.5 cm,單株材積平均相差0.006 m3、每公頃立木蓄積量平均相差51.2 m3。試驗結果經過調查分析,柳杉樟樹混交林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木生長量,改變林地生態環境,混交林林分比純林的林分生長好。實踐證明:柳杉樟樹混交造林技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