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安

自2016年至今,我接手董秘工作已四度春秋了,在金發拉比這家被譽為“中國母嬰第一股”的公司供職已十年。作為一名從企業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并親歷IPO、見證公司上市后穩健發展歷程的董秘,深知“董秘”二字的分量,它既承載著職業生涯神圣的使命,又充滿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對董秘這個職業,我一直懷著深深的敬畏。
董秘是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由董事長提名、董事會任免、對董事會負責,是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的指定聯系人,接受當地證券監管部門的雙重領導,負責公司信息披露、證券事務、“三會”建設和投資者關系管理,參與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促進公司規范運作、制定公司資本市場發展戰略,籌劃實施公司資本市場再融資、并購重組等事務。可以說,董秘既是上市公司的“窗口”,又是連接內外的“橋梁”,既是上市公司業務和行業的“專家”,又必須成為博聞強記、溝通協調的“雜家”。
如何成為一位好董秘,是我時常思考的問題。只做好以上事務性、項目類工作就算是一位好董秘嗎?遠遠不夠!一位好董秘,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面、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之外,還要有良好的品德,堅持原則、勇于創新,不計得失、敢于犧牲、敢于奉獻、甘于寂寞。而以上這些心得,后來我在國學《論語》和《孟子》中找到了。
《論語》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意思是說自處要保持一種恭謹、莊重、低調的態度,處理事情要兢兢業業,對人要忠誠可靠。董秘工作,就要先從認認真真、低調做好手邊事情開始,從自處時的心態乃至儀容儀表開始,從端正對股東、投資者、外部機構的態度開始。我對低調的理解,并不是無所為、不作為,而是做事不張揚、不留名,是以較低的姿態去面對和處理所發生的事件,不爭強好勝,不強出頭,不引人注目,謙虛忍讓。即便是面對業內權威、社會地位更高的人,也能做到不卑不亢、不刻意謙卑,但能自信、從容面對。
低調者,總是能聆聽到更多的聲音。因為“居處恭”,才能得到公司內部董監高和員工的支持;因為“執事敬”,才能得到股民和機構的認可;因為“與人忠”,才能受到領導的賞識和信任。低調是說話、辦事時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以求教的口吻說話,以學生和下級的心態辦事。凡事低調為之,更能得到業內前輩、大咖們的指點和教化,從而更好地修正自己。
我很尊敬一些同行秘友們,他們平時較少露面,有時一年半載都不見,似乎人間蒸發了,卻忽然有一天看到他家的公告和報道稱“某某上市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某某公司與國內某知名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某某公司與誰誰成立了合伙產業基金并收購了新項目”、“某某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授出多位百萬富翁”等,他們這種默默無聞、腳踏實地、悶聲做實事、低調干大事的沉穩和能力著實讓人吃驚!待到公司披露的事件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市場關注的焦點時,他們又不聲不響地扎到新的工作中去了。他們仿佛生活在資本市場深深的褶皺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靈與低調的性情里,所以看得見公司前進道路上黑暗中的淺灘、陽光中的陰影。他們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只會把自己放進低調里,為了讓身后的企業實現規范運作、融資轉型、并購升級、激勵創新,他們時常加班加點不聲張,默默奉獻不言苦,深深體會到那份低調的寧靜與踏實、專注和毅力,只有無比的自信才能做到坦然低調和安于低調。
《孟子》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董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只依情感進行價值取舍,還必須有規范意識,建立規則、標準。有人說“董秘工作程序性(規范化)較多,可創新余地較少”,真是這樣的嗎?其實不然。《基業長青》里有一段關于“造鐘”與“報時”的話,意味深長,令人深思。書中說:“想象你遇到一位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候,都能夠依據太陽和星星說出正確的日期和時間,例如說‘現在是1401年4月23日,凌晨2時36分12秒,這個人一定是一位令人驚異的報時者,我們很可能因為他的報時能力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如果這個人不報時,轉而制造了一個永遠可以報時、甚至在他百年之后仍然能報時的時鐘,豈不是更令人贊嘆不已嗎?”這段話形象而生動,具有現實而深刻的警示意義。
對企業而言,“造鐘”就是建立卓越的、適宜的、能持續運行的管理機制或模式,從而使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健康有序地運行,并創造效益。“鐘”造得有多好,企業的生命時針就能走多久。對個人而言,造鐘的思維告訴我們,要將董秘的日常工作盡可能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系統化。
以前,公司召開董事會的會議時間相對較長,效率也有限。后來,我建議公司董事會在正式開會的前幾天,先召開預備會議,董事們帶著問題對議案進行頭腦風暴,經過激烈碰撞,問題越來越清晰,形成決議的依據也越來越充分,再上正式的董事會會議去討論時,就能很快達成共識,形成最終決議,這樣就能大大提高開會效率。于是,“董事會預備會”這一制度漸漸形成了公司的一套“三會”標準,成為召開“三會”必不可少的流程。
由此可見,善于“造鐘”,善于從制度、流程上創新,對于董秘工作至關重要。董秘的創新之處,就是把程序化、規范化的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合理、更高效。通過“造鐘”,進一步優化公司的制度流程,有利于企業節約成本、提質增效。
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本來于物質上就是艱窘的,雖然艱窘,卻能固守著自己的原則,凡事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
新《證券法》2020年3月施行,加大了信息披露違法成本。我一直堅持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的原則,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由于長期堅持原則、堅守規則底線、對信披錯誤零容忍,公司曾獲得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為“A”的評級。堅持原則是一種態度,要有對市場、對投資者的“敬畏之心”!越是現代,人們越是覺得無所畏懼,其結果可能是人性的自我解放、為所欲為,可能是人的幸福,也可能成為不幸。無所畏懼、無所限制、無所不為,人會變成天使還是魔鬼呢?而有所畏懼的人,他們有所崇敬、有所約束、有所信仰,“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在他們的心里既有煙波浩渺,如履薄冰,也有山高水長、海闊天空。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其意為不合乎正道,即便是一筐食物也不能接受。很多時候,是非對錯之間沒有程度的區別,有的只是一條無形的界線。只有時刻保持警惕,不因小事情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人生才能永不越界。孟子亦言“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意思是說大匠大師不會因為其他工匠的拙笨而改變、廢棄自己的尺度,名射手不會因為其他射箭人的拙劣而降低拉弓的標準。有時候意欲務實,就要放低身段、事必躬親;有時要達到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則必須強調目標與責任,高標準、嚴要求,就高不就低,不遷就,這樣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堅持原則實屬不易,董秘們都要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和要求。
《孟子》道:“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董秘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有了貼切的體會心得,內心才能安然有譜,日積月累才能做到深邃豐富、有深度,運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董秘這一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身修煉成一個有意識的、積極能動的主體,把客體的知識、學問、規則、道理、規律、問題與自己的理解、體驗、感悟、愛憎結合起來,將知識化為格局、學問化為心胸、規則道理化為智慧,規律和問題方能最終得以把握。
《論語》微子說“不降其志!”對一個董秘來說,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自己的“志”。“志”是自己對夢想的追求、品位和堅守,是對董秘這一職位的責任與擔當,是對目標的堅定執著,是對結果的永不放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前行。“不降其志”,就是要讓自己達到一定的高度。有人說:“善是德的高度,信是人際關系的高度,美是情感與精神的高度,大是人格與智慧的高度。”人生在世之要務,就是不降其志,達到生命的高度。
董秘這份職業給予我磨煉、親歷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機會,能夠與公司共經風雨,共同成長。在學會擔當的同時,也享受到不斷沉淀積累和創新改進所帶來的快樂。感謝公司的培養、證券監管機構、投資者和媒體等朋友們的支持,我個人才有不斷進步的機會。前行的路上努力付出也有幸得到社會、媒體的認可。所有過往皆為序章!可以說,董秘這條職業之路,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樂趣,風景與風險并存,危機與良機同在。與中國資本市場一起成長,見證中國經濟奇跡,是我們當代董秘之幸!時代賦予我們責任和使命,我們唯有全力以赴、風雨兼程、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