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和改進群眾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保障,成為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重要任務。本文結合本地文化館建設以及文化活動的開展實際,對創新文化館服務運營模式進行探索,進而推進文化館建設。
關鍵詞:文化館 群眾文化 探索 創新
為了發揮文化館的功能,就要對先進文化進行弘揚,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館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就要探索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進而實現群眾文化可持續發展。
一、開展群眾文藝活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文化活動也在多樣化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容易接受的文化,以此推動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為此,利用國家法定節日和紀念日等,開展書畫展覽、攝影展覽,還有各種晚會、廣場活動、區域文化等,并組織各界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演出和比賽。另外,文化館所組織的廣場舞活動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文化活動形式。文化館為了豐富文化生活,還編排了部分廣場舞,并選拔帶頭人進行宣傳和教學,讓更多專業人員能參與其中,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廣場舞。通過這些活動,讓文化藝術氣息更濃,讓文化活動的面貌煥然一新。
二、創新藝術扶貧思路
文化館對鄉村文化建設格外重視,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進行文藝扶貧等,我們堅持以“關注農村、關注教育、關注貧困”為主題,把藝術扶貧積極扎根到農村工作中。通過總結以往的藝術扶貧工作經驗,我們認為需要利用特色的藝術進行扶貧工作。首先,爭取資金舉辦一年一度“藝術扶貧專場匯報演出”,對扶貧的成果進行展示,讓文藝扶貧工作的影響力得到提升。其次,大膽創新,讓藝術扶貧工程與各個藝術中心等結合起來,一起融入文藝扶貧中。通過各種扶貧工作,培養了更多文化藝術人才,促進了藝術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組織文藝精品創作
隨著文藝創作群體壯大,文藝發展體制在不斷完善,文藝創新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因此,要進一步鞏固文化成果。首先,應將民俗演藝場所與文化館結合起來。運用文藝手法把挖掘的民俗資源進行演藝的編排,給大家帶來視聽盛宴。其次,要以作家協會為依托,進行群眾創作園地的打造,這樣就能進行每期文藝報刊的出版,讓文化宣傳的窗口建立起來。再次,就是組織文藝骨干及文藝演員創作排練,促進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參演更高級別的文化盛會。體現地方特色的精品文藝節目。最后,重視民間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通過整理地方的文化風俗以及相關文化古跡等,編制非物質文化成果叢書,進行文化精品的搜集整理工作,讓特色文化得到體現。
四、改善公共文化服務環境
文化館的基礎設施是文化館發展的基礎,也是文化活動開展的條件。文化館的建設需要不斷投入經費,并進行全面的維修,甚至是需要拓寬文化場地的建設。為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尤為重要,我們要樹立“建設高品質的文化服務設施環境”的理念,要把“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三館聯系起來。項目的建設要達到建設標準,讓文化館建設能夠容納千人的大型展演廳、攝影棚、美術創作區等功能區,進而實現多種功能的作用,真正構建文化館的各種功能,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服務群眾文化生活。
五、創新服務的內容和形式
首先,挖掘貼近公眾的特色文化產品,并結合節日活動進行展示。例如,我們在公園舉辦的“閱山水之美,尋十方之味”等文化旅游活動中,進行剪紙、泥塑和編織等藝術展示,在勞動節舉辦“民俗文化”展演等。這些活動讓文化館功能與地方文化產業結合起來,進而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其次,可逐漸實現數字文化館建設。數字文化館中利用信息網絡進行文化的整合與輸出,比如開展的網絡直播、文化搜索等,讓文化館功能得到拓展,實現多形式文化宣傳,提升文化的輻射力和文化服務質量。
總之,文化館要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目標,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需求,對文化服務設施進行完善,不斷創新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保障,進而實現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群眾提供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食糧。
參考文獻:
[1]丁希娟.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服務職能初探[J].品位經典,2019(12):21-22.
[2]易曉梅.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20(02):232.
[3]宋宏偉.發揮基層文化館的優勢,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活動[J].中國民族博覽,2019(14):44-45.
[4]姚大為,王誠民,宮佳明.黑龍江省開展群眾體育文化活動影響國民體質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06):7-8.
[5]馬永良.淺談群眾文化在基層建設中的作用——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為例[J].大眾文藝,2019(02):8-9.
(作者簡介:胡云松,男,中專,云南省玉溪市文化館美影書部室,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