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雅?王宏
摘 要:本文從企業債務融資的正負財務效應進行分析,探討其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發揮債務融資正效應的建議。
關鍵詞:負債融資;財務效應;負效應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深化,巨大的改變也在不斷發生在我國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也愈加緊密。企業早日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進行規模擴張日趨常態化。因此企業需要籌集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規模擴張。當前的經濟環境較好,籌資方式的選擇也變得更多元化。其中,債務融資因為其能帶來財務杠桿效應而成為企業優先選擇的一種籌資方式。但是負債融資不僅有其正面效應,同時也不能忽視其負面效應。
一、負債融資發揮的正效應
1.稅盾效應
企業如果進行負債經營,那么企業財務費用也要將固定的負債利息費用包括在內,這部分固定的費用支出可以在稅前進行全額扣除,這部分稅費是可以省去的,因此會形成利息抵稅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稅盾效應。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及近年來的不斷變革、政策的不斷推進,現在看來整個行業發展的前景良好,國家大力扶持企業的發展,金融機構的條件放寬,因此多數企業都希望選擇負債經營這種經營方式。
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其利息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同時來講,此時利息的稅盾作用無疑是一筆無形收入。而這筆收入對企業來說是沒有付出成本的,同時企業獲取了經營所用的資金,即使需要付出一定的財務費用,但是也給企業帶來了好處,這就是利息的稅盾效應。
2.財務杠桿效應
杠桿,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可以用很小的力量產生幾倍于這個力量的力。而將杠桿理論運用到財務會計中,就變成了財務杠桿。財務杠桿能用固定的財務費用,使收益大幅度提升,可以產生高額收益。
債務融資的財務杠桿效應即企業在進行債務融資時,這部分資金的利用效率大于債務成本,即可以獲得比利息費用更高的收益。企業通過向金融機構、外部投資者進行融資或者和交易方產生商業信用負債,產生比資金成本更高的收益就可以獲取高額收益。
財務杠桿效用就是企業可以通過財務杠桿導致的每股收益的大幅度增加,來獲取剩余的高額收益。財務杠桿的計算公式主要是根據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額、息稅前利潤及息稅前利潤變動額。因此,財務杠桿可以隨著負債的資本利潤率的變動而變動。我們區分財務杠桿正負效應的一個小的基本表現時比較其利潤率及負債利率。當負債的資本利潤率和負債利率相等時,此時財務杠桿效應為零。當負債的資本利潤率大于負債利率時,此時財務杠桿可以發揮其正效應。當負債的資本利潤率小于負債利率時,此時財務杠桿處于負效應。
二、負債融資發揮的負效應
1.財務風險升高
負債過高會增加財務風險的成本。因為企業必須要按期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費用,所以負債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財務費用的增加可能會導致企業面臨財務危機,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會被影響。此外,財務費用增加還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可能會因此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甚至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事件。財務風險成本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部分。直接財務風險成本是企業無法持續經營選擇進行破產清算時產生的費用。直接財務風險成本是可計算的、有具體數額的,包括律師的咨詢費、會計師事務所的清算費用及其他相關處理費用。而間接財務風險成本則是不可計量的。比如,因為資本密集型企業的負債過高,會存在固定的財務費用,因此企業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量就會被縮減,可能會錯過研發機會或者其他收益較高的投資機會,這會導致本公司研發能力不足,影響商品質量,在市場失去競爭力等一系列負效應。這些成本雖然無法計算出具體數額,沒辦法作為現金支出直接表現出來,但是會使企業陷入債務融資的負面效應,這些都算作企業的財務風險成本。
2.引發代理沖突
企業負債過多可能會使股東和債權人處于利益的對立面,產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沖突。無論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債權人都能獲取恒定的出借借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但是當企業債務比例過高、財務風險升高時,債權人存在無法收回本金的可能性,但收到的利息收入和財務風險一般程度是一樣的。而與此同時股東則可以通過財務杠桿導致的每股收益的上升獲取較大幅度變動的收益,這就會導致債權人和股東的矛盾沖突。同時,企業如果繼續試圖增大債務融資的比例,就要發行新的債權,此時原有的債權人的權益也會因新發的債權受到損失,因為通常新的債權人會有優先獲得索取的權利。
通過增加新發債權,會損害原債權人的權益,原債權人所面臨的風險也就相應被加大了,債權人會產生不滿的情緒。而兩者沖突的發生必然會導致企業價值的減少。
三、企業負債融資的現狀
下面以某資本密集型行業為例,進行企業債務融資現狀的分析。以下2012年-2019年的債務融資結構。負債根據債務融資的用途,可以分為長期負債、短期負債和商業信用負債三種情況。本文針對這三種主要的債務融資組成部分的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
短期負債。短期負債從概念上來說,就是指期限小于一個會計年度或者一個營業周期的需要企業到期進行償還的債務。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償還短期負債的壓力相對于長期負債來說壓力更大。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短期負債由于償還期限相對較短,相對于償還期限較長的借款來說風險比較小,雖然短期負債的利率較高,但是綜合起來看相對長期借款來講,企業所需要支付的利息費用總額也相對來講會減少一部分。根據公式:短期負債=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長期負債。長期負債從概念上來說,就是指期限大于一個會計年度或者一個營業周期的需要企業到期進行償還的債務。因為長期負債有還款期限相對較長、到期還本壓力更小的特點,長期負債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更有利。但是相應來講,借款成本也會因為較長的期限而提高。根據公式: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
商業信用負債。商業信用是指企業用商業誠信及自身信譽作保證,在企業日常的生產交易中以預收或者應付的方式,以自身信用來作為擔保,和交易方進行采購或者銷售。企業通過商業信用負債的方式可以減少資金的占用,進行資金的有效利用,這種負債還同時減少了成本。如果同樣的資金向銀行借款,會產生一筆較大的利息費用,但是商業信用負債就沒有這種擔心。根據公式:商業信用負債=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表中列示了2012年-2019年該行業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具體情況。從表中可以明顯看該行業的商業信用負債增加的幅度相當大,說明公司的財務欠款呈總體上漲趨勢,債務融資的渠道較之前拓寬了。應付票據由2012年的799.7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732.96億元,漲幅為90.66%;應付賬款由2012年的1605.3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011.75億元,漲幅為25.32%;預收賬款由2012年的711.3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721.64億元,漲幅為1.45%。
四、企業負債融資可能存在的問題
1.債務融資方式單一
以資本密集型企業為例,該類企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但僅靠其自有資金及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不夠的。而日常活動產生的現金由于賬款回收期不確定、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發展的其他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不確定性較大,如果企業某一時期的生產受到突發情況的打斷,很有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因此就需要大量的外源籌資。外源籌資的方式主要包括借款、債券,以及外部投資者投入的資本金。借款或者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是相對較為穩妥的籌資方法。而此時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往往會為了保證其實際控制權不被稀釋,會更傾向于選擇借款或發行債券而不是吸收投資。
2.債務期限錯配
從表2012年-2019年該資本密集型行業資產負債表來看,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重高達82%以上,這就說明公司在短期內需要對極大一筆債務進行償還,可能出現短債長用的問題,短期負債占總債務比重過高,大大增加了企業償還債務的壓力,融資成本增大,企業財務負擔增大。2012年-2019年該行業的流動負債占其負債總額的82%以上,短期負債占比大、長期負債占比小,償債能力遠低于其他行業平均水平。盡管企業進行短期借款的成本費用低于長期借款的成本費用,但是短債長用的倒貸壓力和較高的頻率都會增加企業的財務負擔。如果出現還款狀況不良的局面,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不足,企業的資金鏈容易斷裂,破產危機增大,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較大。
3.財務風險升高
不合理的負債規模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可能面臨財務風險。一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通常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先進性的財務風險。先進性的財務風險是指某一時點企業現金凈流出量比其現金凈流入量大,因此可能造成企業無法按時償付借款的風險。另一方面是收支性的財務風險。收支性的財務風險即因為企業可能經營不善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收入的資金量大于支出的資金量,而使企業面臨不能按時償付債務的風險。為了保證企業正常的經營,企業應盡量避免無節制、非理性的盲目擴張。企業的債務融資規模較大的話,資產負債率過高,與企業自身資產規模不匹配的時候,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有限的,企業很可能不能按時償付債務,此時企業的財務風險會增加。
五、發揮正效應的建議
1改善債務期限結構
2012年-2019年該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流動負債占其負債總額的82%以上,短期負債占比大、長期負債占比小,償債能力遠低于其他行業平均水平。一般來說,在金融機構中,短期借款利率要高于長期借款利率,企業要想減少融資成本,就應該適當增加期限較長的債務、降低期限較短的債務。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直接通過與銀行進行重新洽談,來重新確定貸款的時限、實際利率及實際金額,以此可實現借款資金的彈性最大化。
首先,企業應著重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致力于發行期限較長的融資產品,以較長期限的融資產品來替換現有的短期的融資產品。其次,企業可以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戰略性的合作,創新合作方式,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從而促進企業持有的期限較長的融資產品的比例不斷增加,將長、短期融資產品結構的規模不斷合理化、正常化。同時,企業財務部門應協同其他相關部門合理計劃債務的到期還款期限,避免到期無法償付債務、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當企業的資金狀況處于不太良好的狀況時,管理者在如何進行投融資決策時可通過可行性分析來決定,當資金的利潤率和銀行貸款利率接近時,可以選擇先償還短期貸款幫助企業減少利息支出。
2.融資渠道多元化
絕大部分資本密集型企業在融資方式上偏向于選擇負債融資,因此企業的財務杠桿率會大大增加。而當前還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階段,企業需要使自身的財務杠桿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企業可以擴展融資渠道。比如債轉股、可交換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債轉股主要是通過金融機構注入資金對企業的邊際資產進行盤活,企業經濟效益可以得到提高,企業的債務也會降低,同時會降低財務杠桿率,金融機構資產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可交換債券是一種內嵌期權的新型融資工具。企業將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給托管機構后發行的公司債券即為可交換債券。在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種融資方式不會增加企業的股本總額,也不會攤薄股東的自身利益,同時具有融資成本費用較低的優點,相較于同期限、同等信用評級的一般債券其利率更低。企業還可以利用發行的債券來對企業的不良資產進行剝離,使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過程。
同時,企業可以適當聯合同行業發展基金。企業通過募集社會閑散資金來促進本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外,企業還可以建立健全項目和資本合作機制,與同行中模范企業和財力雄厚的集團聯合開發重點項目,緩解資金壓力,將風險分散。
3.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企業的管理層應建立健全企業資金方面的監控體系,以此來隨時監控反應資金的使用效率。一旦監控體系發現有不良的勢頭的出現,便于企業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范不良勢頭的進一步擴大化。當前資本密集型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處于較高水平時,因此更應該進一步完善此類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及時控制財務風險,將其財務風險和破產風險均降低至可控水平。同時,企業的經營者應深化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同時了解財務風險是對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并非實際的損失。此外,企業的經營者還應清楚了解負債經營雖然可以起到稅盾效應及財務杠桿效應,但是高額收益通常帶來的是高度風險。因此,企業的經營者在利用債務融資的過程中,應衡量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通過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機制,為控制財務風險提供機制保障。在保持財務風險處于較低水平的同時,促進企業穩定、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利鑫.淺析負債融資的財務效應[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1):38-39.
[2]常宇軒.JQ鋼鐵公司財務風險識別與管控的研究[J].上海商業,2020(Z1):67-69.
[3]蔡昕.中小企業財務杠桿效應分析[J].時代金融,2016(36):118+120.
[4]季聿陽.債務融資的杠桿效應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10):86-88.
[5]王曉瑩,曹暉.供給側改革下A鋼鐵公司資本結構優化研究[J].時代金融,2019(17):57-58.
作者簡介:石小雅(1996- ),女,漢族,籍貫:河南省駐馬店市,佳木斯大學,會計專業,在讀研究生;通訊作者:王宏(1969- ),男,佳木斯大學,研究員級高級會計師,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