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視唱練耳本身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藝術課程,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學科之一,屬于識譜技能訓練。大部分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充分的調動學生獨立使用視覺、聽覺、感覺的思維活動能力[1]。在大量的訓練過程中,不斷的積累音樂素養,發展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正確的音準和節奏感,并將這些成功的運用到實際的實踐活動當中去。聲樂演唱,可以分為以下的幾種唱法,第一種是美聲唱法,第二種是民族唱法,第三種是通俗的唱法。一般的情況下,在高職院校當中,很大一部分的學生是為了學前教育做準備的,更加傾向的是美聲唱法和少兒歌曲的唱法。對視唱練耳進行有效的學習,可以很好的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對聲樂的理解[2]。
在高職的院校當中,視唱練耳是一門突破性較強的課程。與此同時,也可以對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3]。視唱練耳屬于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術性知識,需要對音樂、鋼琴、舞蹈、聲樂、視聽練耳等內容進行全面發展[4]。但是這些知識,全部都是在視聽練耳的基礎上進行延伸的。一般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需要從本質上提高視聽練耳的重視程度,加強視聽練耳的訓練,并為音樂教學和聲樂演唱發揮更大的效用。視聽練耳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分為視唱訓練和聽覺訓練兩部分。視唱訓練就是高職院校學生通過看到的樂譜,實現有效的音樂演唱。不僅對看樂譜的能力要求較高,還對視唱的標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聽覺訓練就是聽力能力和分辨能力的訓練。高職院校學生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感知音樂當中的和旋律,明確分辨出構成的節奏與旋律是什么。人們之間的音樂不同,樂器的音色也就不盡相同,所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辨識音[5]。
從一定程度上看,聲樂演唱的過程,需要音高和聲準進行有機的融合。聲樂演唱屬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就是需要演唱好曲譜,按照歌譜進行訓練。這個時候,在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當中,作品視唱的質量需要按照演唱的形式,發揮基礎性作用。發聲訓練需要使用音程式練習的方式,或者是使用音節練習的方式,加強對應的音色和音域。高職院校當中,準確的旋律演唱和情感處理歌詞的部分,需要在演唱的過程中,展現出來。
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最為基本的就是演唱者的音準。在演唱的時候,很多時候歌者自身的聽力更為重要。這需要演唱者認真聽取自己原本的聲音,然后精確的把握音準和情感。在樂器彈奏伴奏譜子的時候,需要演唱者細心的聽取每一個音符,提高自身分辨能力。當這個精確的能力穩固之后,就可以固定自己的聽覺能力。
高職院校當中,需要提高學生對視唱練耳的重視程度,之后,提高學生在演唱聲樂作品當中的二度創作能力。在音樂的他也屬性感知上,分析譜例的音符、節奏、速度等變化,進一步提高基本的音樂素養。視唱練耳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還需要不斷的創新,激發自己的音樂表現力。從以后的發展上看,思維的訓練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內容。音樂教育可以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提供較大的幫助,當然,視唱練耳提高學生,取得較好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也可以為以后的音樂學習取得巨大的幫助[6]。
視唱練耳與聲樂演唱之間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掌握歌詞內容和內在含義之后,演唱者就可以在音的強弱、高低、快慢等,把悲喜、哀樂、思念、希望等內容結合當中,將復雜的感情呈現到大家的視野當中。在安徽阜陽地區,音樂學科的創新與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性作用。學校開展音樂教學是奠定的基礎,展現多元化特色。音樂風格和藝術形式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在高職學校當中,可以利用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展現很強的生活習慣。地區存在很多地方歌舞形式,譬如潁上的花鼓燈和“四句推子”、阜南的“嗨子戲”等為地方音樂發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動力。學生聲樂教學過程,需要利用本土音樂教學素材,不斷挖掘新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為聲樂教學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7]。其次需要展現視唱練耳在其聲樂教學的作用。第一,首先需要練習發聲,使得生理和身體的配合,讓各種聲音元素達到完美組合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學校外,獲取教學資源,對著青山綠水高歌,激發學生的激情,提高音樂情操。第二,提高音樂辨識能力。帶領學生開展對唱、交替視聽的訓練活動。第三,提高音樂記憶能力。呈現出無主旋律伴奏的特點,以敏銳的視聽素質準確把握因素素材的節奏變化規律和樂器的配合程度。第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可以辨識不同音程、不同調式、不同和聲、不同調性。視唱旋律的培養上,以歌曲《假如你要認識我》為例,具體參見譜例1:
根據以上的旋律片段,可以發現,樂曲的音符時值比較的短小,但是節奏感比較的緊湊。從這個旋律當中,就可以看出來歌曲的熱情和激情的情緒。從樂曲的背景上看,可以看出旋律的輕快性的特征。在節奏的練習過程中,需要始終保持著擊拍的方式,這樣就可以把聲樂演唱當中的積極樂觀的情緒呈現到大家的面前。另外,在旋律當中,還可以看到節奏的速度。需要根據情感的變化,情緒的變化,保持節奏旋律當中的審美功能。在聲樂演唱的時候,就需要使用語言當中的歌詞語言速度,表達出特殊的情感。具體參見譜例2:
譜例2
不少多聲部的作品當中,并沒有特定的多聲部的思維方式。需要根據縱向的音樂線條,建立橫向的旋律線條。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作品的主要旋律呈現出來,之后根據呈現的內容,豐富對應作品的主要旋律線條。然后再根據自己熟悉的織體節奏和織體特征,實現二部旋律的進一步延伸。這樣長久下去,學生就可以對復調的織體結構實現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這個部分的學習在高職院校視唱練耳的學習過程中屬于難度比較大的,但是,想要實現視唱練耳在聲樂訓練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積極的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二度創新能力。視唱練耳在聲樂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像一根線,將聲樂有機連起來,融入自身的情感,表達歌曲的靈魂。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因此,聲樂知識想要得到有效的強化,就需要在視唱練耳的積淀下,為未來的歌唱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