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玲,張景春,吉鵬*,王朝生
(1. 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2. 東華大學 紡織產業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上海 201620)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含有柔性脂肪醇結構,因此其纖維回彈性較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好,織物風格爽滑、柔軟,是仿毛的理想材料。但PBT纖維初始模量、斷裂伸長率等性能與天然毛纖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使PBT的柔軟性更加優異,可通過共混改性的方法引入含有軟鏈段組分的聚合物母粒,在一定程度上破壞PBT大分子鏈的規整性,使分子鏈段的柔順性增加[1]。聚硅氧烷(PDMS)是一類分子主鏈中具有重復Si—O鍵的線型或者支鏈型高聚物,由于含有的Si—O—Si鍵鍵長較長、鍵角大且Si—O鍵很容易旋轉,因此其分子鏈非常柔順[2]。PDMS還具有非常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因此其制品低溫柔順性好。目前對于PDMS的應用,大多用于聚氨酯彈性體的改性、織物柔順整理劑等方面[3],而鮮有直接應用于聚酯纖維的增柔改性中。作者通過將PDMS母粒(PBT-b-PDMS)與PBT熔融共混來對PBT進行增柔改性,使其柔軟手感如羊毛,以期代替羊毛部分的應用領域,從而拓寬PBT纖維的應用。由于PDMS的性能與其分子結構密切相關,因此,作者首先對市售的PDMS母粒結構成分進行分析,然后采用該母粒對PBT進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得PBT-b-PDMS/PBT共混切片(簡稱共混切片),并對共混切片進行結構與性能研究,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PBT:纖維級,特性黏數1.18 dL/g,熔點224.6 ℃,無錫興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產;PDMS母粒:纖維級,特性黏數1.35 dL/g,熔點208.5 ℃,PDMS質量分數為50%,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產。
NEXUS-67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Nicolet公司制;AVANCE 400 MHz核磁共振波譜儀:瑞士Bruker公司制;Vario EL Ⅲ元素分析儀:德國Elementar公司制; HTG-9240AAA真空干燥箱:上海慧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制;SHJ雙螺桿擠出機:南京瑞恩有限公司制;SZ-5-C微型注塑機: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制;SU801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Hitachi公司制;Q800型動態熱機械分析儀:美國TA公司制;DSC 204 F1型差示掃描量熱儀:德國耐馳公司制;OCA Micro型表面接觸角測試儀:德國Data physics公司制。
將PBT切片及PDMS母粒在鼓風烘箱中于100 ℃下進行干燥2 h,然后在105 ℃的溫度下真空干燥12 h。將干燥后的PBT切片及PDMS母粒以表1的配比進行機械混合。將混合均勻的PBT切片及PDMS母粒依次加入到雙螺桿共混擠出機中進行共混擠出、冷卻、造粒,共混切片的制備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將分別制得PDMS質量分數為8%,16%,32%的共混切片,相應編號分別為D-8,D-16,D-32;純PBT記為D-0。所用雙螺桿熔融擠出機的螺桿長徑比為40,直徑20 mm,轉速為25 r/min,加工工藝參數見表2。

表1 共混切片的配方Tab.1 Formula of blended chips

圖1 共混切片的制備工藝流程示意Fig.1 Flow chart of blended chip preparation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采用NEXUS-67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利用衰減全反射附件對PDMS母粒進行測試。掃描波數為500 ~ 4 000 cm-1,分辨率為4 cm-1,掃描次數為32。
核磁共振碳譜:將試樣研磨成細小顆粒后,稱取0.2 g左右,在標準條件下采用AVANCE 400 MHz型核磁共振波譜儀進行測試。
元素含量:采用Vario ELⅢ元素分析儀對PDMS母粒進行測試。檢測溫度為24 ℃,相對濕度為50%,氦氣作載氣,分析試樣中的碳(C)、氫(H)、氮(N)3種元素的含量。
形貌結構:采用SU801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測試共混切片及其經過溶劑刻蝕后的斷面形貌。首先將注塑的樣條浸入液氮中淬斷,樣條的一半標記為未刻蝕試樣,另一半浸入溫度為140 ℃的二甲苯溶液中以刻蝕掉試樣中的PDMS,2 h后取出,然后用去離子水清洗試樣表面后干燥,記為刻蝕試樣。將未刻蝕試樣和刻蝕試樣噴金后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共混切片中PDMS的分散形態,加速電壓為5 kV。
動態熱機械性能(DMA):采用Q800型動態熱機械分析儀對共混切片進行測試。測試前先將共混切片用微型注塑機制備成規格為20 mm×4 mm×2 mm的樣條,然后在液氮氣氛下,采用拉伸形變模式進行測試,測試溫度為-60~100 ℃,頻率為1 Hz,升溫速率為5 ℃/min。

表面接觸角:采用OCA Micro型表面接觸角測試儀進行測試。試樣先在105 ℃下真空干燥8 h以上,然后通過微型注塑機制備表面平整的樣條。然后在20 ℃,相對濕度為65%的實驗環境下,以水量3 μL、滴加速度1 μL/s的測試條件進行測試,取水滴接觸試樣表面5 s時的接觸角,重復15次,結果取其平均值。
由圖2可看出,1 717cm-1處最強吸收峰為C=O的伸縮振動峰,1 263 cm-1處為—COO—的吸收峰,726 cm-1處為硬鏈段中—CH2—的吸收峰,2 963 cm-1譜帶為—Si(CH3)2—中—CH3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 097 cm-1和1 019 cm-1處是—Si—O—Si—中的硅氧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800 cm-1處為Si—CH3搖擺振動峰。因此初步認為硬鏈段為PBT結構,軟鏈段為PDMS結構。

圖2 PDMS母粒的FTIRFig.2 FTIR spectrum of PDMS masterbatch
從圖3可以看出,化學位移(δ)在164.5處為羰基中碳的特征峰,δ在133.6及129.4處為苯環上碳的特征峰,δ在64.6處為—O—CH2—的特征峰,δ在27.7處為—CH2—的特征峰。與PBT核磁共振碳譜相比,PDMS母粒在δ在70.3處增加的為軟鏈段中—Si—CH3的特征峰[4]。結合以上FTIR分析,PDMS母粒結構式如圖4所示,其中軟鏈段為PDMS,硬鏈段為PBT。

圖3 PDMS母粒及PBT的核磁共振碳譜Fig.3 Carbon nuclear resonance magnetic spectra of PDMS masterbatch and PBT1—PBT;2—PDMS母粒
圖4 PDMS母粒的化學結構式
Fig.4 Chemical molecular structure formula of PDMS masterbatch
由于核磁共振碳譜采用了去耦技術[5],碳譜峰面積受到一定的影響,無法定量檢測含碳量,因此結合元素分析來確定PDMS母粒中軟鏈段的含量。由元素分析儀測得PDMS母粒的元素含量為:C元素質量分數為49.4%,H元素質量分數為7.3%,N元素質量分數小于0.05%。結合PDMS母粒的化學結構式和元素含量,通過計算可得硬鏈段PBT的質量分數約為50%,軟鏈段PDMS質量分數約為50%。
由圖5可看出,D-8試樣中未出現明顯的兩相分離現象,而D-16試樣和D-32試樣中有較明顯的球形結構分散在基體中。由圖6可看出,被刻蝕后的試樣斷面呈均勻的蜂窩狀結構,這說明PDMS以微米級微球的形式存在于PBT基體中,PBT相包裹著PDMS相,兩者形成“海-島”結構,且PDMS微球呈均勻網絡分布。從PDMS與PBT兩者分布情況來看,PDMS質量分數高于8%后,微球形態比較明顯,說明微球顆粒中PDMS包容量不斷增加; PDMS質量分數大于等于16%后相容性逐漸變差,但由于PBT包裹著PDMS,宏觀相分離不明顯。因此,在后續紡絲過程中要合理控制PDMS母粒添加量。

圖5 未刻蝕試樣的SEM照片Fig.5 SEM images of samples before etching

圖6 刻蝕試樣的SEM照片Fig.6 SEM images of samples after etching
圖7為不同PDMS含量的共混切片損耗角正切(tanδ)隨溫度的變化曲線。由圖7可以看出:共混切片存在PBT的tanδ峰,而PDMS的tanδ峰不明顯,這是由于共混切片中,PBT為連續相(見圖5和圖6),其tanδ峰值比微球相PDMS的tanδ峰值大得多,因此圖中只能看到PBT的tanδ峰;且隨著PDMS含量的增加,其tanδ峰值越來越小,這是因為共混切片中的連續相PBT的含量不斷減少的緣故。

圖7 共混切片tan δ隨溫度的變化曲線Fig.7 Curves of tan δ versus temperature of blended chips1—D-0試樣;2—D-32試樣;3—D-16試樣;4—D-8試樣
從圖7還可以看出,隨著PDMS含量的增加,tanδ峰值對應的溫度即Tg[6]逐漸減小,說明共混切片中兩組分物理相容性較好[7]。另外,隨著PDMS含量的增加,共混切片的tanδ峰面積也越來越小,這是由于軟鏈段PDMS的存在使混合物的柔性提高,硬鏈段PBT不斷減少,分子鏈更容易運動的緣故。
(1)
式中:γ*為Tc下的片晶增厚因子。


圖8 共混切片等溫結晶后的熔融曲線Fig.8 Melting curves of blended chips after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1—175 ℃;2—180 ℃;3—185 ℃;4—190 ℃


圖9 共混切片Tm隨Tc的變化曲線Fig.9 Curves of Tm versus Tc of blended chips■—D-0試樣;●—D-8試樣;▲—D-16試樣;▼—D-32試樣

表3 不同Tc下共混切片熔融溫度與Tab.3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of blended chips at different Tc
表面接觸角反映的是水分子在材料表面短時間的潤濕能力,表面接觸角越大,表明材料的潤濕能力越差,反之則越好。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PDMS含量的增加,共混切片的表面接觸角先逐漸減小后又增大;當添加PDMS質量分數小于16%時,共混切片的親水性能較好。這是因為PDMS的引入打破了PBT鏈段的規整性,使得分子鏈之間距離增大,同時切片表面也因為PDMS微球的存在而粗糙,水分子更容易進入切片無定形區,從而使其親水性能提高;但由于PDMS中含有疏水性甲基基團,因此,隨著PDMS含量進一步增加,共混切片的親水性能又逐漸降低。

表4 共混切片的表面接觸角Tab.4 Surface contact angle of blended chips
a. PDMS母粒中軟鏈段PDMS質量分數約為50%,硬鏈段PBT質量分數約為50%。
b. PDMS以微米級微球均勻分布于PBT連續相中形成海島結構,PDMS質量分數大于等于16%后相容性逐漸變差,但由于PBT包裹著PDMS,宏觀相分離不明顯。
c. 隨著PDMS的增加,共混切片的Tg逐漸降低,表明 PBT與PDMS的物理相容性較好。

e. 隨著PDMS含量的增加,共混切片的表面接觸角先逐漸減小后增大;當添加PDMS質量分數小于16%時,共混切片的親水性能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