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淯媛
摘要: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除了應具有扎實的普通話功底,還需具備獨具特色的地方方言,突出地方性的方言特色。地方性新聞節目面對的受眾是當地老百姓,主持人的外在形象風格需符合當地受眾審美的要求和形象氣質。在服飾穿搭方面,主持人既不能太過隨意和花哨,顏色上又不能太過沉穩嚴肅,樸素典雅的穿衣風格最符合受眾的審美習慣。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整體形象是節目的敲門磚,對節目的收視率高低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地方性 新聞節目主持人 審美形象 節目特色
1972年,英國學者約翰·伯杰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觀看先于語言”的觀點。在各大媒體發展迅速的今天,除了對畫面、視頻、聲音進行信息接收之外,受眾通過電視新聞畫面第一時間看到的是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綜合的氣質水平。地方新聞節目主持人是地方媒體的“招牌”,代表著媒體形象,能夠對當地百姓的審美意識形態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帶動地方性主流媒體的審美標準。從視覺藝術角度來看,視覺藝術是以可觀的色彩、線條和形體為載體傳達審美意象,是和人們的視覺感受有關的藝術類型。運用到新聞節目主持人當中,主持人的形象包括語言形象、服飾穿搭和運動著的體態語形象。受眾通過具體的視覺感受,能夠看到新聞節目主持人實實在在的形象,這是一種具體的形象的審美意識。電視臺應通過視覺藝術的審美,對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形象進行塑造,挖掘出其突出特點,才能在地方老百姓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媒體品牌在當地的影響力。
地方性新聞節目的特點
談到地方性,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地方性這個社會環境、當地的地方文化特色,整體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這幾個方面也決定了對當地新聞節目的平臺和能力的衡量。
方言為基礎?,F如今,融媒體不再是一種個體行為,而是一種整體的大環境行為和方向。地方性媒體在融合媒體環境的影響下,應充分利用地方性發展資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優勢,摒棄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打造出符合地方發展的新聞節目主持人。首先,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在具備流暢的普通話的基礎上,應具有符合地方性特色的地方方言,濃厚的地方方言往往能夠縮短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語言節目整體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帶動老百姓的參與熱情。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在交流過程中能夠通過方言表達情感,突顯語言目的。尤其是在融媒體大環境下,地方性方言節目抓住當地百姓的語言特點,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地方特色,反映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民風民俗,提高整個節目在當地受眾心中的關注度。
多角度發展。從內容上來看,地方性新聞節目更貼近于當地百姓的生活。在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地方媒體推出了收看新聞節目并關注微信公眾號可每天定時贏取每人兩個口罩的活動,在當地掀起了一陣“搶”熱潮,不僅吸引了年輕上班族受眾,還得到了一大批老年觀眾的喜愛,線上線下參與度的結合,對節目本身來說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同時,在一些專題性節目當中,地方性新聞節目還會邀請各行各業的當地老百姓,同主持人一起左邊方言、右邊普通話,一同暢聊節目話題,打破了到場嘉賓不會說普通話的僵局,還能增加節目新意,吸引更多的本土受眾觀看。
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分析
語言形象。在具備豐富流暢的普通話的基礎上,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還應加強個人的口語表達技巧,采取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尤其是一些方言土語的合理運用。將本土地方特色融入到地方性新聞節目當中,采用普通話與方言相結合的方式,在具備地方特色的同時,使主持人的語言更具有創新性。主持人的語言形象需要有聲語言表達的外部技巧和內部技巧的協同配合,在新聞節目當中對稿件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外部語言的刺激往往可帶動節目主持人自身情緒和情感的突出;節目主持人的情緒受稿件內容的基調影響,只有不斷深入理解所播內容的中心,再加上方言的真情流露,某一個方言詞匯的播出能較快地使受眾捕捉到新聞節目中的重要信息,抓住受眾的關注點。就目前這個“掌上時代”來看,大多數受眾對于本土化的電視新聞更是可看可不看的態度,玩著手機聽新聞成為了常態,地方性新聞節目只有不斷地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入手去改變和創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融媒體大環境下達到有力的傳播效果,使節目更加具有可聽性、可看性。
體態形象。新聞節目主持人一貫以端莊、大氣、沉穩的外在形象展現在受眾面前,能通過語言、表情變化體現節目的絕對權威性且不失親和力。除了語言形象之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外在體態形象對整個新聞節目的畫面傳播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地方性新聞節目往往面對的是當地老百姓,主持人的外在形象風格更需深思熟慮。在服飾穿搭方面,主持人既不能太過隨意和花哨,又不能太過沉穩和嚴肅,樸素典雅的穿衣風格最能符合受眾的審美習慣。在妝容設計方面,新聞節目主持人需根據每天新聞內容的主題進行設計。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社區干部和工作人員為了整個社區老百姓的安全,通宵駐扎在各個小區的大門口,不畏個人安危。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持人的妝容要比平時更淡,切忌采用濃重的口紅和顏色夸張的眼影,應保持清新淡雅,營造一種溫馨和贊美的節目基調,以此貼近當地老百姓、社區干部。在體態語是一種有聲語言之外能夠傳遞信息的一個輔助方式。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有端莊大氣的播出風格,還要有極具感染力的情感表達,而情感表達中僅有7%是播出的內容文字,而39%是聲音,55%是播音員主持人的表情動作??梢?,在整個節目的播出環節,播音員主持人的體態語占比較重。電視藝術是一門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的藝術,電視觀眾既可通過電視聲音了解主持人表達的內容,又可通過電視屏幕觀看到主持人的形象。主持人無論怎樣的表情,都是對稿件內容真實的情感傳遞和表達;方言尤以詼諧幽默和形象的描述而深入人心,傳播當地文化精髓。主持人嘴角上揚,面帶微笑,把受眾當成朋友,當然也不是一味討好式的虛情假意的微笑,而是通過發自內心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真情流露,給受眾帶來輕松的感受。在面對突發事件性新聞時,主持人眉頭緊鎖、表情凝重,讓受眾能從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中解讀一二;在當地老百姓緊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努力打造地方生態建設時,主持人喜悅舒暢,嘴角上揚。當然,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不要隨意濫用體態語,需根據稿件內容本身的基調去把握,拿捏好尺寸,以此來提升新聞節目播出的質量,突出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創作個性。
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面臨的問題
由于于各種媒體的融合發展變化,傳統的播報式新聞媒體已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年輕一批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一般來自于各大藝術類院校,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和流利的普通話,但由于聽不懂也不會說所在地市的方言,無法承擔方言類新聞節目。長此以往,只會導致地方性新聞節目“老面孔”長期存在,讓本該推陳出新的節目模式化老化的現象產生。再加上,許多年輕的受眾接收新聞的方式是通過各種網絡媒體,對地方臺的關注度大大減少,地方臺受眾群體范圍也變得越來越窄。同時,地方臺的傳播范圍局限于區、縣、村鎮,受到受眾群體范圍的影響,不少新聞節目主持人形象風格偏向于鄉村化,不注重個人形象,在服飾穿搭和體態方面特立獨行,部分主持人在生活中偏愛一些奇裝異服,試圖彰顯個性,最后適得其反,影響本身的審美標準和職業素養。
面對這樣的問題,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只有在專業技巧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語言方面不斷強化個人的方言特色,優化個人的語言魅力,充分發揮在語言技巧上的特長,努力打造出自己的主持風格,注重外在形象和整體形象的塑造,不斷提升文化素養,提高面對各種語言類新聞節目播出當中的臨場應變能力,才能成為一名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的新聞節目主持人。
結語
融媒體環境下,地方性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形象不僅僅包括聲音,還有來自于外在形象氣質的打造和提升,主持人要在個人形象和風格上下功夫,突出個性,取長補短,獲取更多的受眾關注度,從而增加節目的收視率,也為整個節目的打造和創新奠定有力的基礎。(作者單位:內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胡婧:《語言特色是本土化節目的重要標志》,《傳播力研究》,2019(33)。
2.夏學敏:《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妝容與形象設計分析》,《新聞戰線》,2017(6)。
3.李鵬:《淺析電視節目主持人表情語的運用》,《西部廣播電視》,2019(5)。
4.楊敏學:《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電視臺方言節目的困境與轉型》,《新聞前哨》,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