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
摘 要:在商科學院開展Python等面向對象類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存在著學生數學基礎薄弱、興趣不高,學習獲得感不強等問題。本文以寧波大學商學院Python教學為例,探討在突發公共事件危機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線上慕課資源展開非接觸性的Python教學活動。本研究認為,首先,創新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本校本專業的Python教學方式。其次,結合專業需求,整合教學內容,更適合經濟管理學生教學。最后,進行多元化考核,公平、公正來評價學生。
關鍵詞:慕課;Python;教學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
1 問題的提出
在商科學院開展Python等面向對象類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存在著學生數學基礎薄弱、興趣不高,學習獲得感不強等問題。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如何總結計算機語言的關鍵本質思維,結合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讓學生能夠從易到難,在自己動手編程中體會到知識,進而為商業大數據分析提供技術基礎?第二,如何有效利用線上教學資源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Python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非接觸的教學環境中充分自覺學習,學好用好Python數據工具?
本研究以寧波大學商學院Python教學為例,探討在突發公共事件危機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線上慕課資源展開非接觸性的Python教學活動。以此為此類教學活動提供案例支持。
2 文獻綜述
關于借助線上資源開展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同學者結合專業、場景的不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徐占鵬(2015)認為此類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如何協調系統性的知識學習與碎片化的網上教學之間的問題,二是混合式、多維度的學習模式與學生實際學習狀態之間的矛盾。宋渭渭(2019)在肯定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前提下,指出現階段仍存有一些問題:一方面是只有擁有強烈求知欲且同時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才適用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是課件內容忽略了“內容精”和“形式多”,只注重“時間短”。
綜合來看,現階段利用線上資源(慕課)展開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實際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胡藝芹,2015),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保證(陳珺,2017)以及碎片化學習帶來的知識系統性不足(何博等,2014)。
3 Python教學模式——以寧波大學為例
3.1 基本情況
寧波大學商學院共有6個平行班學生需要進行Python線上教學,教學團隊共有專職教師4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1人。其中團隊負責人進行教學計劃編制,實驗課程實施方案設計等內容,團隊教師組織各平行班教學活動。
3.2 教學模式
寧波大學積極響應“停學不聽課”的號召,組織教師學生實施線上教學活動。Python數據分析屬于工具應用型課程,課程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理論部分以Mooc+線上答疑為主要;實驗部分以學生自行上機實驗,教師遠程指導為主要方式。同時輔以不定期提問、作業和測試鞏固學習成果和督促學生自覺學習。
如圖1所示,Python課程的實施主體是任課教師,主要實施過程如下。首先,教學團隊定期組織線上研討,總結其它兄弟院校相關課程實施經驗,制定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實施方式和實驗設計;其次,在線上慕課平臺搜集與本校專業最契合的教學資源,并通過菜鳥網等專業編程教學平臺編寫本課程PPT;最后,將學生集中,借助微信、QQ、釘釘等在線辦公軟件,展開線上教學活動。
為有效保障教學質量,除了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遠程協助指導外,課程團隊教師還統一編制課堂提問計劃、課堂作業、實驗報告要求以及學生測試習題庫,并統一舉行線上考試,為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和督促學生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3 實施效果
面對突發情況導致的正常線下教學無法實施的情況,寧波大學商學院Python教學團隊精心準備,取得了以下實施效果。
首先,學生學習興趣提高。Python數據分析作為一項工具性課程,強調學生動手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通過教學團隊自行編寫的實驗指南,讓學生自己實現幾個簡單生動的Python小程序例子,在學生體會程序編寫的思想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獲得感,讓學生學習Python的興趣顯著提高。
其次,教學目標更加聚焦。Python等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實施目的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的能力,強調學以致用,而不是為了學而學。在線慕課平臺使用讓教學實施更加聚焦在學生動手編程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傳統課堂知識點灌輸。
最后,學習自覺性顯著提升。在線非接觸式的教學環境中,如何保證學生學習自覺性是一個難題。除了努力提高學生學習Python學習興趣、學以致用外,教學團隊還增加在線課堂提問、測試、課后作業、實驗報告等,并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學工等多渠道了解學生實際學習中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和督促,最終讓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得到有效提升。
4 結論與建議
結合線上慕課資源的Python數據分析教學是探索非接觸式教學的一次嘗試。結合商科學院學生基礎、課程設置和培養導向,筆者認為以經管類學生為教學對象開展Python類數據分析課程,需要強調學以致用:不同于計算機、信息等專業學生,經管類專業學生學習Python數據分析課程主要是學習一項工具,強調為了用而學,而非強調為了學理論而學。這一導向要求授課計劃著重開展案例教學,以解決現實中的經濟管理問題為線索,展開Python作為一項工具的教學,這一教學理念在統計類課程、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已經普遍存在,而對于脫胎于計算機類專業的新工具——例如Python類課程——尚未得到足夠重視。基于此,本研究擬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創新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本校本專業的Python教學方法、方式。創新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轉變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理念,打破多年不變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改變舊的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人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結合現實案例、網絡教學資源(慕課)等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其次,結合專業需求,整合教學內容,更適合經濟管理學生教學。選取教學內容時既要滿足經管類學生對實際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專業課、升學等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為了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在講解與實際問題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點時,如面向對象編程、數據可視化、海量數據統計方法、網絡爬蟲等內容,可以舉一些與學生專業、實際聯系緊密的經濟管理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
最后,進行多元化考核,公平、公正來評價學生。摒棄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使用信息化資源、借助在線開放課程實現多元化和動態化的考核體系。作為工具類課程,商科學院Python類課程應結合經管類學習科研實際問題展開評價,要與其它專業課、核心課建立有效銜接,在知識架構、方法體系和考核標準等方面建立多元化、動態化和連續化的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超,葉文珺,王劍云.MOOC環境下的《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設計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20,(08):123-124.
[2]徐占鵬.基于微課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50-53.
[3]宋渭渭.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13):175.
[4]胡藝芹.混合式學習理念下的職業英語微課教學實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181-183.
[5]陳珺.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教師,2017,(0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