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宸
作為2016年達沃斯論壇的主題——第四次工業革命(The fourth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持續加速發展,受到全球更高的關注以及政府和企業的積極響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使一切都變得相互關聯,并演變成一個更加智能的社會。在此背景下,本文重點分析了中國、印度和新加坡三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驅動力、相關投資政策和戰略等,并對中國政府制定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政策以及加強三國合作提出了新的建議和方向。
一、各國第四次工業革命驅動力的比較
正如預期的那樣,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驅動力方面,盡管上述三國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但總體而言,中國和印度在研發、創新集群和初創企業領域的排名均高于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中國擁有第二大ICT市場,緊隨其后的是美國。中國在ICT產品出口競爭力方面排名第一,而印度在服務出口領域最具競爭力。新加坡的勞動力市場、教育體系、基礎設施和法律制度的靈活性非常高,而中國和印度則相對較低。
印度和中國也分別位列全球最佳研發投資目的地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截至2017年上半年,擁有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依次是中國、英國和印度,僅次于美國。同時,新加坡的數字化和靈活性排名最高。
二、各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投資政策和戰略
中國的國家政策框架包括“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以及促進人工智能(AI)戰略。這些方案不僅側重于促進投資,還側重于通過建立孵化設施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得益于此,在金融、O2O、共享經濟服務等領域誕生了許多家中國獨角獸企業。此外,通過與美國的創新合作,德國和以色列都得到了加強,增加了利用發達國家在智能制造、科學和技術領域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機會。
印度把發展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技術和相關項目作為優先事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NASSCOM——一個私有IT組織——與印度政府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了名為CoE-IoT的創新中心。NASSCOM通過孵化和加速初創企業,打造物聯網生態系統,并為技術和人力資源發展提供支持。此外,為了有效地促進物聯網生態系統,作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初創企業測試和應用其解決方案或服務的測試平臺,一個智慧城市項目一直處于開發之中。同時,Aadhaar——全球最大的生物數字認證平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另一個旗艦項目。Aadhaar平臺已經廣泛應用在印度的各種公共和私人服務中。印度也在通過與思科、博世和英特爾等跨國公司合作,以彌補國內投資的不足。特別是思科開發了一個叫做城市數字平臺的智慧城市綜合平臺,與齋浦爾等主要城市以及特蘭加納州政府合作開發各種解決方案。
自2014年11月以來,新加坡一直在根據第四次工業革命推行其“智慧國家”(Smart Nation Initiative)倡議。智慧國家倡議的目標是,到2025年,使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國家。新加坡的智慧國家倡議由總理辦公室直接領導,并得到智慧國家平臺(SNP)、政府技術局(GovTech)、國家研究基金會(NRF)等其他機構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政府通過資訊通信媒體2025計劃(Infocomm Media 2015)以及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2020(RIE 2020)等規劃支持該倡議。并且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培育世界上最好的創業生態系統。為了引領世界智慧城市的發展,國家研究基金會(NRF)正在與法國達索系統公司聯合開發虛擬新加坡項目。新加坡還與英國啟動了金融科技橋項目,作為其打造智能金融中心和全球金融科技樞紐的一部分。同時,新加坡正在與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德國中小型企業一起開發和實施一項Poly-goes-UAS計劃,用以培養先進技術和交叉技術領域的年輕人才。
三、合作的影響和挑戰
(一)政策影響
第一,聚焦創新研發和集群國際化。中國已經擁有更多的創新集群和研發投資。印度的研發投資僅次于韓國,排名第六,并且正在擴大其已經國際化的創新集群,如班加羅爾和海德拉巴。此外,新加坡計劃在2020年前投資約138億美元,將整個國家轉變為研發中心和試驗基地,將新加坡發展成為全球研發中心。
第二,中國需要加強在印度和新加坡的研發基地。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分別為18%和14%。全球研發投資總額的9%分別流入印度和中國。在此背景下,印度班加羅爾有1200家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新加坡在吸引海外研發中心和創新創業公司方面非常積極。中國可以利用這些國家的海外研發基地,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產生動力。在搜索、開發和獲取市場和技術方面,支持中國初創企業進入海外市場。
最后,要創建一個可持續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并將其全球化。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大多數頂尖公司都是擁有新技術和創新技術的初創公司。因此,有必要建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來培育它們。特別是對中國改善與外部客戶的全球鏈接非常重要。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建立應該是雙向的,不僅要擴大國內創新公司的海外投資,還要吸引國外創新公司的投資。
(二)各國合作的方向和挑戰
首先,中國應加強自身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1)加強新技術、新產業領域原創性技術研發項目,從而有利于早期商業化和標準化;(2)制定戰略,積極利用中國數字化消費者,保護本國數字消費者和跨境個人信息;(3)積極發展5G通信技術、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相關領域;(4)加強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國際化方面的合作。
第二,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同印度的全面對接與互利合作:(1)通過使用印度的優秀軟件,早期增強人工智能、嵌入式和云計算等核心軟件技術和IT服務能力;(2)利用印度的大數據資源,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數字個人認證系統Aadhaar;(3)參與智能制造、數字基礎設施發展,使用與智慧城市倡議相關的新技術和產品,加強兩國初創企業之間的合作。
最后,與新加坡在政策制度、教育、研發等方面加強創新合作。以及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業生態系統。為此,必須加強以下四方面的合作:(1)對虛擬新加坡、移動2030計劃、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和健康中心計劃進行基準測試。新加坡正在與法國的達索系統公司共同開發該系統,并考慮在必要時進行聯合研發;(2)積極探索與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RF)、科技研究機構(A* STAR)的合作項目以及14個試驗平臺;(3)與新加坡最大的創新創業社區BASH和運營BASH的SGInovate建立合作渠道;(4)促進日本和新加坡初創企業在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業務之間的合作。(作者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