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凡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面對當今疫情的泛濫發展,基層社會的治理服務為抗擊疫情蔓延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暴露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對夯實社區疫情防控共同體進行詳細的探究,以此促進基層服務更好的遏制病毒泛濫。
一、引言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我國關注的頭等大事,它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經濟建設與后續發展,能否度過這次難關,對我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疫情不僅僅是一次生物防治的疫情,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疫情的防控要按照“屬地”“行業”“自我”三個層次,落實到人,務求實效。因此基層的社區治理服務必須落實到位,打造社區防疫的共同體來共同抵御這次難關,那么在這次疫情泛濫當中,社區的治理服務又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呢?我們又將如何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來面臨下一步的考驗?本文將詳細探究。
二、治理服務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給我國的各個治理體系和治理機構猝不及防的考驗。但想要從根本上抗擊這次病毒疫情的蔓延,就要從基層入手,從每一個人入手,從具體的社區防疫入手。從個體出發,逐步擴大到團體,進而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以此來提高基層社區的治理服務水平。可以說,如果沒有基層治理的基礎,國家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階,就不可能在如此惡劣的疫情蔓延下使國土面積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的中國社會防疫工作仍然有序進行,而這一切都與治理服務,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是分不開的。實踐證明,治理服務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極大地遏制了疫情蔓延的速度,給我國經濟建設爭取了得以穩步發展的機會,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社區防疫服務存在的漏洞
(一)基層公共醫療服務薄弱
在基層的社區防疫服務當中,相關的公共醫療基礎設施跟不上疫情防控的步伐,無法滿足基層群眾的防疫要求。尤其是在武漢封城的時候,由于基層的公共醫療準備不足,各地區的相關醫療設施不平衡,導致了某些社區內缺乏必要的醫療資源,給當地的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同時由于社區的相關服務不到位,使得社區內的人員出入不能得到合理的管控,而且無法對社區人員的健康進行篩查,增加了社區內居民安全的威脅,使他們的健康得不到保證。雖然我國在疫情防控的總體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將疫情控制得非常科學合理,但也不免存在一些短板。在此次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大的疫情當中,很多社區都猝不及防,相關的防疫服務不到位,服務能力有限,使社區基層公共醫療服務的最后1公里,無法打通并及時到位,是一種對社區居民和我國人民不負責任的表現。
(二)公眾未充分參與,共同體建設不足
在疫情泛濫的情況下,社區猝不及防,在基層的公共防治醫療服務當中,沒有讓公眾介入,充分的發揮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使得相關的醫療物資得不到保障,社區服務支持體系沒有在第一時間建立起來。由于在這個過程當中,未能使公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因而一系列的共同體建設也不盡人意。這使得被疫情所打亂的供應機制和市場秩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癱瘓,無法跟上疫情發展步伐,雖然在后面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加上黨的堅強領導,使得我們逐步建立了防御共同體,在抗擊疫情方面起到明顯的效果,但是我們并沒有打破社會壁壘,在基層社會治理當中,人們僅僅只是單純的住在隔壁,住在一個小區里,相互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跟以往“遠親不如近鄰”的融洽互助鄉村鄰里關系大相徑庭,社區之間的連接不夠充分,使得在疫情發生之時便沒有進行很好的聯系,形成有效的聯合體。
(三)社區防疫服務當中發生官僚主義等惡劣行為
在基層的抗疫戰線當中,中央雖然做出了很多的指示,提出了很多有效的防控管理方法,但是在基層的實施過程當中,一些人卻并沒有如指示的那么有效,在貫徹的過程中,不免發生某些官僚主義或形式主義的現象。部分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因為地方保護主義、護官帽的心態,存在僥幸心理、麻痹意識和厭戰情緒,接到上級有關的指示、精神,而在下級不得以貫徹,使社區的防疫服務產生一定惡劣的影響。同時也存在著工作中心過高的現象,而僅僅是積極的發布通知告示,沒有真正落實到基層,沒有真正貫徹到社區當中的每一個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比較嚴重,沒有起到真正的防疫的效果。
四、夯實治理服務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的措施
從總體來說,我國的防疫戰線以及防疫工作做的還是非常好的,在相關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好的遏制了疫情的發展,雖然它存在了些許的問題。但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我們還需要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夯實治理服務,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便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下面主要從社區共同體治理服務的物質基礎、主體支持和基本服務管理三個方面來提出夯實措施。
(一)保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為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奠定物質基礎
物質是一切精神聯合的基礎,因而相關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也是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的物質基礎。只有將基礎部分搞好,才能搞好社區防疫共同體,才能搞好社區防疫建設,才能充分的發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勢,最科學有效的進行疫情防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要引導更好的把相關的重心移到基層治理,國家當中的每一個人入手,從小的社區防疫共同體開始,到大的國家總體防疫共同體,真正的為這些共同體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是他們在制度優勢下更加堅定信心,更好的打好這場防疫攻堅戰。
從具體的實施過程來說,可以實行家門口服務體系,都是橫向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一個15分鐘的服務圈,多元化的滿足社區居民的要求,使他們更好的享受到國家以及基層政府所提供的各項服務,真正的感受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能更好的在國家這個大的共同體中應對這場悄無聲息的戰斗,提升防疫攻堅戰勝利的信心。同時,這樣的實施可以加強基層公共醫療服務的普及,使更多的社區居民享受到公共醫療服務,有更多的底氣戰勝疫情,當疫情突發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損失來進行應對,更好的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
(二)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更好的建設共同體
在基本公共服務的貫徹過程當中,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使更多的社區人民參與到社區防疫治理過程當中,發揮他們的自覺能動性,使社區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通過發揮社區群眾的力量,能夠最大程度的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面對疫情,真正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在相關的疫情防控治理方案的制定過程當中,要充分尊重社區居民的意愿,采用線上統計、線上普及的方式,即使在不便利的情況下,也要最大程度的尊重民愿,使做出的防疫治理方案更加的民主性、科學性,從而使制定的防疫治理方案更好的貫徹實施。通過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能夠更好的進行社區治理服務,打破新時代信息云時代所造成的隔閡,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好的增加社區防疫共同體的內部凝聚力,更好的進行防疫工作。
(三)完善治理結構,提高社區服務效能
在基層治理過程當中,要加強治理的效能,減少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利于防疫工作進行的錯誤管理,遵循黨的相關指示,進行科學合理的防控,在具體的基層社會治理中,更加強調它內部的結構性,保證其權利在一定平衡狀態,讓上下級之間相互監督,明確相互的責任,防止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產生官僚主義,任人唯親,使上級撥發的各種防疫物資,能夠真正的準確無誤地落實到每家每戶每一個人,給大眾產生更好的效益,而不是落到了相關的人員手中,使基層政權組織及工作人員當中的工作自主性和為人民服務能力削弱,在工作當中產生一定的束縛。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各個官員之間實行相互的監督,讓每一個民眾都是監督的人員,杜絕官僚主義作風,保持黨及其干部真正的清明,真正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把力氣使在防疫上。另外,在基層政權的管理方面,應當將黨頒布的相關政策以及有利于防疫的措施真正貫徹到底,杜絕形式主義作風。雖然在疫情防控方面,黨在總體的部署以及政策的制定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但是由于我國的幅員遼闊,管理階層比較多,在基層政府人員政權組織當中的貫徹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需要重視基層的貫徹力度,更加的強調底層的實施,切實的為大眾服務。
(四)科學化防控,現代化手段的應用
在具體的社區服務防控共同體的建設當中,要充分的利用現在互聯網等云技術手段,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各種現代化科學化的手段應用到具體的社區防控共同體當中。引用科技化現代化的手段是建立社區服務防控共同體的基礎,它貫徹在整個的建設過程當中,正是有了科學化現代化的手段,才能使人們不見面就交流,為社區的語音服務提供了技術保障。比如在基層的實踐當中采用健康防疫安全碼等,能夠減少人員排查的步驟,使社區防疫共同體當中的人員每日匯報自身的身體狀況,更好的保障社區內的安全。與此同時,由于這次疫情使得很多網絡系統得到很好的發展契機,促使這些網絡系統大數據等等得到了升級,或是他們解決原先的直緩問題等等,極大的促進了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兩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作用,極大地夯實了治理服務,更好的打造社區防疫的共同體。
五、結語
本文就社區治理服務在社區防疫共同體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從社區防疫共同體建立的物質基礎人員支持和基本服務管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并討論了現代化的手段,期望更好的夯實治理服務,以打造社區防疫共同體,更好的從基層入手,應對這場病毒悄無聲息的戰斗,更好的打好防疫攻堅戰,保證人民的安全,更快的恢復生產。(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