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孟愛芝 孫立玲
青島市即墨區是一個農業大區,小麥是該區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產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活和經濟收入。前幾年,即墨區整體小麥產量不高,其中幾個主要因素:生長前期管理比較粗放,生長后期遭受干熱風,高溫逼熟;病蟲害有所加重,影響小麥粒重。現在通過此項技術的運用,小麥產量比前幾年有了較大提高,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受到了群眾的好評,他們的主要經驗和做法如下:
一、精準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1、高產田畝施有機肥2500~3000公斤;中低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
2、依據產量水平確定施肥量:
3、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肥、硼肥等;高產田適當加大 硅肥 的使用。
4、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復合肥與緩控釋肥配合可以在小麥播種時一次施肥,具有節本增效的作用。
二、優化品種布局,選擇穩產高產、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優質小麥品種
優質專用小麥選用品種:濟南17、濟麥229、洲元9369等;水澆地塊選用品種:濟麥22、濟麥23、青豐1號、青農2號、泰農18、山農28號、山農32號等;旱地選用品種:煙農19、煙農21、魯麥21號、煙農836、齊民7號、山農25等。
三、提高播種質量,大力推廣規范化耕作播種技術
1、精細整地
(1)深耕(松)翻。土壤深耕或深松是抗旱保墑的重要技術措施。深耕翻要達到30厘米左右。不必年年深耕或深松,可2~3年深耕(松)一次。
(2)耙耢鎮壓。耕后耙地鎮壓和播種后鎮壓麥苗,麥苗生長相對正常,受旱、受凍較輕,耕翻后耙耢、鎮壓可使土壤細碎,消滅坷垃,上松下實,底墑充足。尤其是秸稈還田和旋耕地塊,必須耕翻后盡快耙耢、鎮壓2~3遍,保證播種深度一致,出苗整齊健壯。
(3)按規格作畦。實行小麥畦田化栽培,水澆條件好的地塊盡量采用大畦,水澆條件差的采用小畦。畦寬1.65~3米,畦長80米左右,畦埂40厘米左右。
2、適期適量足墑播種
一般情況下,該區小麥的適宜播期為10月2日~10月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5日~10月12日。在適期播種情況下,每畝基本苗12~18 萬。小麥出苗要求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70%~80%,達不到要求的地塊一定要造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要在前茬收獲后,及時進行耕翻,并隨耕隨耙,保住地下墑。
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殺菌劑可選用6%戊唑醇或20%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05%、0.2%包衣或拌種,殺蟲劑可選用60%吡蟲啉按種子量的0.2%、0.15%包衣或拌種,地下害蟲嚴重的可再加40%辛硫磷,病、蟲混發地塊用以上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
查苗補種:小麥出苗后,及時到地里檢查出苗情況,對于有缺苗斷壟地塊,盡早進行補種。補種方法:選擇與該地塊相同品種的種子,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后,開溝均勻撒種,墑情差的要結合澆水補種。
四、做好小麥田間管理,為高產穩產打好堅實基礎
1、推行鎮壓劃鋤,增溫保墑促早發
對需要鎮壓的地塊,在早春土壤化凍后進行鎮壓,有條件的地塊及時劃鋤,一般從頂凌到小麥拔節劃鋤2~3次,劃鋤深度3~4厘米。
2、搞好起身期、拔節期肥水管理;酌情澆好揚花灌漿水
春季根據一、二、三類苗與旺長麥田,科學施肥澆水。將化肥開溝深施,杜絕撒施,以提高肥效; 施好拔節肥,澆好拔節水; 因地制宜,酌情澆好揚花灌漿水。澆水應特別注意天氣變化,不在風雨天氣澆水,以防倒伏。小麥成熟前10天要停止澆水。
4、做好“倒春寒”的預防和補救
該地區容易發生“倒春寒”,注意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及時澆水,或噴施天達2116等生長調節劑,增強抗逆能力。若一旦發生凍害,抓緊時間,追施速效化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早噴施植物細胞膜穩態劑、復硝酚鈉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受凍小麥盡快恢復生長。
5、切實搞好后期“一噴三防”
該地區小麥生長后期容易遭受干熱風,高溫逼熟,有時候還會伴隨病蟲害混發,影響小麥產量。該地區科學防治措施如下:5月中下旬,畝用25%丙環唑乳油25ml+5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g+磷酸二氫鉀150g兌水50kg對麥田均勻噴霧,噴時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噴灑時間最好在晴天無風上午9~11時,下午4時以后噴灑,要注意噴灑均勻。小麥揚花期噴藥時, 應避開授粉時間, 一般在上午10時以后進行噴灑。在噴施前應留意氣象預報,避免在噴施后24小時內下雨,導致小麥“一噴三防”效果降低。高產麥田要力爭噴施2~3遍,間隔時間7~10天。并根據每年不同的發生情況選擇適合的藥劑配方防治。
(作者單位:1.266211山東省即墨區田橫鎮農業服務中心;2.266207山東省即墨區溫泉街道農業服務中心;3.266217山東省即墨區龍泉街道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