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蕓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產量占據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同時小麥也與燃料、化工、醫療、畜牧等行業息息相關,對于人類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有著推動作用。小麥在出苗生長期對于養分有著特定的需求,我們要以多元化的視角進行分析和考慮,注重種子的質量挑選、溫度保持,并對土壤和水分等多個環節進行因素性分析,針對小麥苗期生長特性做好管理工作,為小麥的后期健康生長以及提高產量做好基礎工作。
一、小麥苗期的管理技術要點
播種階段由于種子問題、播種質量以及蟲鼠危害等問題可能造成小麥缺苗斷種現象,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要在種子出苗以后即使對其進行查驗,如果缺苗現象嚴重需要及時補苗,如果缺苗現象不肥很嚴重可以進行補栽,補苗需要采用催芽補種方式,補栽則盡量考慮濕度大的天氣進行,這樣有利于幼苗成活。中耕即淺層翻倒,過程中可以清楚土壤中的雜物,對于土壤具有松散作用,提升土壤內部空間,促進微生物活躍性,加大土壤透氣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有機物質分解,間接起到促進小麥根系發育的效果。夏季小麥在苗期階段一般淺層翻倒兩次或三次,并要注意中耕的力度和深度,在苗根附近要盡量減少擾動,在苗根外可以加強翻倒效果。第一次中耕深度控制在4公分左右,第二次中耕深度控制在十公分左右。
一般情況下播種量都會大于留苗量,因此梳苗(又稱間苗)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幼苗之間密度過大造成的養分不足,因此定苗時候的標準非常重要,定苗的標準要以“高肥地走上限,中肥地走下限”的原則,定苗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位置缺苗,那么此位置要至少要定雙苗,對于弱苗、小苗、病苗等一律剔除,盡量留存大小一致的健康苗種。定苗的時間要選擇在晴朗天氣進行,陽光充足情況下弱苗、病苗等容易蔫萎,容易辨識和剔除。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在不同的節點需要不同的肥料,而且小麥種植不會使用底肥,所以在其出苗期進行追肥對幼苗生長十分重要。
二、注重科學化的田間管理措施
田間管理是小麥種植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在種子出苗以后即使對其進行查驗,如果缺苗現象嚴重需要及時補苗,如果缺苗現象不肥很嚴重可以進行補栽,補苗需要采用催芽補種方式,補栽則盡量考慮濕度大的天氣進行,這樣有利于幼苗成活。小麥成長期要定期對小麥進行施肥、灌溉和病蟲害監測,進行科學化的管理,保證小麥的健康成長環境。
小麥出苗的時候葉片和根系同時分蘗,所以建議使用間苗措施為小麥生長提供較好的生長均勻度,此時的小麥對于環境內水分需求量比較大,因此我們要注重澆水灌溉,建議每天巡查兩次土壤的濕潤情況,為小麥生根創造有利條件。小麥的拔節階段,要注重土壤中的元素含量,此時小麥需要大量氮肥作為補充,因此在田間管理中可以適當的追加肥料,施肥過程可以與澆水一同進行,可以促進小麥的快速生長。最后是小麥的生長甩穗階段,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噴灑作業,嚴格按照科學配比進行,小麥的種植密度決定了尿素溶液濃度,一般控制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間。
小麥種植大多在夏季進行,夏季多雨水、生物活躍,因此也會造成雜草量激增,從而與小麥爭奪養分,為了能給小麥提供一個更好地生長環境,建議采取化學除草的方式。首先化學除草更加便捷,相對于物理除草方式省人工,其次化學除草更加精準,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價格低廉深受農民喜愛。化學除草要嚴格控制藥劑使用量,超量不僅對于除草有負面效果,而且會引起土壤化學污染,具體用臉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咨詢農技站,讓新技術更好的融入現代小麥種植栽培體系當中。
三、基于新技術的小麥高產栽培發展
傳統農業都是以“家庭式小作坊”種植為主,這樣不利于小麥大面積的種植和管理,機械化種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保證種植質量的關鍵。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地質、土壤選擇合適的機械設備,提高農作物種植的效能,在收獲期間也要充分利用機械設備的優勢,對于小麥秸稈要隨同收割機械一起粉碎,并將秸稈還田,為下一年的種植做好秸稈發酵和深耕。機械種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收割時間,減少小麥鼓棒的損壞率,不會對小麥的總產量造成太大影響,節省了種植戶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通過優化小麥機械化種植體系,對于提升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效能也具有重要意義,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別是要結合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點,實現小麥的高產栽培與營銷,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隨著網絡的興起,在廣大農村地區人人也有網絡可用,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提升自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效率,網絡首先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桎梏,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農機信息宣傳,讓農民更多的了解小麥高產栽培新鮮資訊,避免了信息不對等的尷尬。另外網絡還可以實現遠距離的采買,當前的電商非常發達,農民可以通過相關的平臺進行種子、設備、花費購買,但是網絡平臺要盡量與有實力大企業進行合作,為廣大農民提供了購買渠道的的同時,還能為其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同時網絡還能為不同地區的農民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渠道,讓農民可以相互分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信息,助力現代小麥種植發展,提升農業發展綜合水平。
綜上所述,在我國現代糧食種植體系中,小麥作為重要經濟型作物,與其他的傳統糧食作物相比,具有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環境適應性等優點,而且每年的需求量都在不斷增加,只有根據小麥自身的成長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并充分運用科學種植技術,才能更好的提高小麥產量。小麥技術的推廣離不開相應的工作實踐,積極探索科學的小麥種植策略,對于提升小麥綜合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466300河南省沈丘縣農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