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全 閆鳳輝
彰武縣作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自然條件并不是得天獨厚,85%以上為沙壤土,名副其實的“沙農業”。2019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60萬畝,以種植玉米、花生等作物為主,主要為糧食作物180萬畝,花生60萬畝、蔬菜4萬畝、果樹10萬畝,中藥材、烤煙、西瓜等高效作物6萬畝。2019年全年糧食總產量預計可達25億斤以上,為發展畜牧業有充足的飼料保障、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本縣同時也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國家牛羊養殖基地縣、國家農牧交錯帶發展草食畜牧業基地縣,國家肉牛產業帶的主產區。全縣生豬飼養量達178萬頭,出欄127萬頭;肉牛飼養量43萬頭,出欄量25萬頭;肉羊飼養量178萬只,出欄129萬只;家禽飼養量685萬只,出欄386萬只;淡水魚產量1380 噸,向社會提供各種肉類18.8萬噸、蛋類2.71萬噸、奶類15.13萬噸。養殖業已成為農民的支柱產業,是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一、存在問題
1、條件惡劣基礎薄弱
本縣“十年十旱”的氣候特點和沙地自身的結構,嚴重影響了本縣的農業產業的發展。沙化土地面積廣泛分布在23個鄉鎮,固定沙地163.8萬畝,沙化耕地50.1萬畝;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143.9萬畝;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對農作物生長極為不利。
2、主導產業不明晰
本縣農業的主導產業一直以來不明晰,現代農業的發展要以有規模穩定的基地為前提,延長產業鏈條是根本,最終形成市場暢銷的農產品是目的。本縣種植玉米面積最大,都是以原糧形式出售的,最多是簡單的烘干,單純圍繞玉米發展產業本縣沒有優勢,其他幾千畝、幾萬畝的品種更難以成氣候,但通過農業內部融合,以玉米的籽粒和秸稈為飼料,發展草食畜牧業,發展沙地特色農牧業,是本縣最大的優勢,也是本縣的基礎產業,可以成為本縣的主導產業。
3、產業融合的粗淺
本縣沙地農副產品品種多,產量也不少,但大多都是以“原字號”、“初字號”銷售出去,農產品加工也僅僅停留在初加工上,精深加工少,花生最多也就是脫殼變成花生米、水稻變成大米、小麥變成面粉、畜禽變成鮮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精深加工,一二產業沒有深度的融合,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也僅僅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模式,沒有真正把產業、農村、農民聯系在一起。
4、新型主體帶動力弱
經過近十年的培育發展,本縣新型主體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普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相當一部分新型主體經營能力弱,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不高。
5、品牌功能沒有凸顯
只注重商標注冊、綠色有機食品申報,沒有形成價值,甚至于本縣的企業對于商標的注冊、綠標的申請熱情大減,不愿意在品牌上投資。
二、建議意見
1、夯實基礎保障脫貧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本縣農業產業即要發展還要承擔產業脫貧的重任,要使農業產業持續穩定增收,必須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那就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保障產業穩定持久的增產增收。
2、大力發展沙地特色農牧業
(1)做強優勢產業,恢復皇家牧場。充分利用玉米籽粒和秸稈的優勢,發展過腹還田,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
(2)做大傳統產業,打造沙地特產。明水甘薯、馮家山藥、兩家子西瓜、哈爾套甜瓜、興隆堡大櫻桃、大冷沙泉大米、彰武黑豆、彰武花生,都是沙地特色作物,需要進一步規范標準化生產,培育經營主體,實現優質優價,用品牌占領市場。
(3)做穩基礎產業,適度調減玉米。玉米作為本縣第一大作物,無論從糧食安全還是養殖業的飼料來源都不可能被代替,合理適度的調減玉米要從更新品種,拓展玉米功能上下功夫。一是普通玉米選擇抗性強、含水低、產量高、品質好的新品種種植;二是根據需要根據訂單種植特種玉米如作飼料專用青儲玉米和高賴氨酸玉米;用作爆米花原料的爆裂玉米;鮮食的甜粘玉米等等。
3、積極培育新業態服務鄉村振興
(1)發展“互聯網+沙地農業”。要把“互聯網+”當做產業來抓,利用電商平臺及時消化域內農產品,提高附加值。農民在生產的時候就能更加準確地符合市場的需求,市場需要那種農產品,農民就生產什么農產品,什么產品過剩,農民就適當減少這種農產品的生產,能有效地保障農產品的銷售。
(2)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功能。一是以本縣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為依托,優化產業布局,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優化環境,大力招商選資,重點在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扶持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使彰武沙地特色農作物和深加工產品走向市場。二是依托地理位置好、農業資源豐富,將農家接待與牧民定居點的草原生態旅游結合起來。三是進一步推動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的有機融合發展。
4、高質量培育新型主體
要繼續堅定“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占市場”的發展思路,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增強駕馭全局的能力。進一步解決好當前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拉長產業化鏈條,使農民有組織、有秩序地進入市場。
5、打造品牌實現溢價功能
努力打造具有彰武元素的特色農產品的品牌,進行商標注冊、綠標有機鑒定,推進農業綠色標準化生產、綠色包裝、綠色制造、綠色流通、綠色采購、綠色消費、綠色回收,最終達到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知名度,實現溢價而供不應求。
(作者單位:1.123212 ?遼寧省彰武縣葦子溝鎮農科農機站;2.123200遼寧省彰武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