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潤益
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是學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同時由于后勤社會化的進程,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又成為一個相對復雜的管理難點。本研究通過構建多主體多層次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網絡,希望對學校后勤管理起到積極的借鑒意義。
校園食品安全關乎每個學生,也牽動著每個家庭的心,同樣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這使得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后勤社會化之后,學校對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不再是執行者而是監督者的角色。如何更好地革新管理方式,發動更多的校內外力量,就成為維護校園食品安全、保障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課題。
在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主體承擔不同的角色:
政府部門主要承擔立法角色。從199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來,我國食品衛生立法工作不斷推向深化。在2019年有教育部等三部委共同頒布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進一步細化了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這既是對學校食品供應承包商的“緊箍咒”,也是對校園食品供應從業人員的“指南針”。隨著國家對校園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相信在未來,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化進程將會不斷推進。在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地方教育及相關主管部門主要承擔著監控和協調的角色。
學校承擔了主要的管理監督工作。隨著后勤社會化進程的推進,學校和食堂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上下級的關系,而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學校需要不斷和社會餐飲公司磨合,協調經營管理、加強監督檢查。餐飲公司也是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參與主體。餐飲公司必須認識到學校食品供應不僅是一個盈利行為,也帶有一定的公益性,首要保證的必須是食品的衛生與安全。除了上述主體之外,家長、學生都應該校園食品安全工作中承擔重要角色。
在實際工作中,不同主體應該形成合力,共同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網絡。
首先,學校是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核心角色。通過選擇餐飲公司、組織家長參與食品安全工作、收集學生對食品安全的建議和意見、接受相關主管部門的監管檢查等工作,學校將不同的力量整合成整體,因此學校在此過程中要積極樹立自身的協調者角色,積極做好上級部門、家長和學生與餐飲企業的協調工作。積極將目前存在的困難向上級反映,使上級部門及時掌握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動態,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安排。積極向餐飲企業傳達上級部門的治理要求,引入競爭機制,根據上級和師生的要求不斷整改存在的問題。同時要協調家長,解決他們關心的問題,一起做好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協調工作外,學校的管理角色不容忽視,加強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也是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當務之急。學校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隊伍就需要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訓。無論是對于學校的管理者,還是餐飲公司,都可以利用寒暑假等食堂相對空閑的時間組織集體學習,還可以利用現代的移動學習平臺,促進碎片化學習,將食品安全培訓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從源頭上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相比較學校的角色,在實踐中,家長的角色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雖然部分學校也經常邀請家長參觀食堂、品嘗飯菜,但這些活動的初衷往往是向家長展示學校食堂良好的軟硬件和管理水平,消除家長的擔心和疑慮。沒有常態化,也沒有真正讓家長參與到食堂的管理監督中來。實際上,家長對食品安全問題非常關注,也希望參與到相關工作中來,發揮自己的監督作用。但不少學校并未規范家長的參與途徑及職責,使得家長心有余而不知從何做起。家長代表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僅靠自身的力量難以融入到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當中來。其實邀請家長代表參與食堂治理對于學校是必要而有益的。一方面,現在家長如果發現校園食品問題往往會直接聯系校領導甚至發布在網絡上,容易給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以及學校聲譽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建立家長代表參與制度可以及時反饋出現的問題,及時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于食品安全管理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在各學校一般都聘請有影響力的、熱心參與學校工作的家長成立了家委會,可以從家委會中選取主觀上有意愿,客觀上有條件的家長成立專門的溝通小組,定期舉行溝通會,讓家長和食堂之間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此外還需要關注一點,家長大多數沒有接受過食品安全的培訓,僅從常理或者自身的理解出發往往會給溝通造成障礙,因此學校還需要給食品安全家長溝通小組的成員進行簡單的食品安全培訓,提高他們的食品安全素養。學校還可以以固定表格的形式來固定家長的工作內容,有利于家長逐條檢查,進行有序工作。
除了家長外,作為食品安全的利益相關者,學生也應該在這項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每年年終對于學校各部門的滿意度調查中,學生往往對食堂有很多意見和建議。這些建議一般都得到了迅速有效的解決,但建立長效管理溝通機制可能更有助于工作的有效開展。學生會中的學生權益部門應深入到食堂工作中去,了解食堂工作的難處,這樣更能從較為合理和客觀的視角提出建議,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同時通過參與食堂勞動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勞動教育,養成節儉的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實現“三全育人”理念。
政府部門需要積極與學校協調,加強監督檢查。這種監督檢查應該更多地用力在平時,而不能只是在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后進行密集的檢查。目前政府行政部門對食堂的檢查包括常規檢查、抽查等,這些檢查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但不能以檢查代替指導,否則容易造成學校的消極應對。政府部門應對學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建議指導,推動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這將會受到學校的歡迎并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產生實質性的促進作用。對于教育主管部門來說,一方面要合理配置資源,提升學校食堂硬件水平,同時要加強宣傳,對師生及學校管理人員加強食品安全教育。還要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定期公示學校食品安全狀況,保障學生和家長的知情權。
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食品安全工作也應積極調動全社會的參與熱情。可以通過搭建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拓寬交流渠道,對公眾關心的校園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探討、回復, 以利于公眾對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發聲,促進輿論監督,也有利于提高社會大眾對校園食品安全的關注度。
“民以食為天”校園食品安全是學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體現。構建以政府、學校、家長、學生、社會公眾為主的多主體、多層次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將有利于保障學生的餐桌安全,推進學校的有序治理。(作者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