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賽鳳
新中國成立71年,中國從瀕臨被開除球籍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夠保持4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在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絕非偶然,是因為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有一套適合中國國情、植根于中國文化傳統、在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障。何以堅定中國的制度自信?一、中國的經濟制度優勢已被實踐和時間所證明。二、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中國制度自信來源于深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71年的歷史,中國從瀕臨被開除球籍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全世界,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了偉大的成就。今天我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我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能夠保持4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在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絕非偶然,是因為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有一套適合中國國情、植根于中國文化傳統、在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障。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我們對我們國家的制度何以有如此的自信?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國的制度自信。
一、中國的經濟制度優勢已被實踐和時間所證明
(一)從小地方看發展。1989時期的村莊,房屋低矮,道路泥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門毫無形象可言。再看我們現在的村莊,寬敞明亮的小別墅,整潔干凈的水泥路,綠樹成蔭,鮮花常開,宛若和諧安寧的世外桃源。老百姓的幸福感大大提高了。
(二)大數據看中國。美國有線電視CNN的一個主持人扎卡里亞曾問過張維為教授一個尖銳的問題:“您老說西方的這個政治模式不適合中國?可亞洲的其他國家除了中國幾乎都采用了西方的政治模式。”張維為教授用一句話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過去30多年來中國取得的成績,超過了所有亞洲其他國家成績的總和。這就是我們國家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1952年,中國的GDP總值僅679.1億元,2016年突破70萬億元,2017年突破80萬億元,2018年增加到900309億元,2019年中國GDP總量990865億元,增長了1459倍。中國GDP 對國際的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的兩倍多。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脫貧、消貧的問題,建國70年,中國人口從5.4億增長到14億左右,改革開放40年,中國七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整個世界的貧困70%以上是在中國消除的。中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找到一條脫貧消貧走向富裕的成功之路。中國的這條成功之路有什么特點?就是經濟上采用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我們從1992年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我們沒有危機,我們使老百姓的財富大幅度增長了40年,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見到過老百姓是這樣富起來的,相反,采用美國模式和華盛頓共識模式的國家都經歷了好幾次金融危機,至少兩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美國海嘯帶來的整個金融危機,到今天都沒有完全走出來。在過去25年中,多數西方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至少70%甚至更多的人,坦率地講沒有提高,所以中國的這個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只有在比較中才能勝出。
(三)從科技看未來。從天眼探空、神五飛天到蛟龍探海;從c919大型客機翱翔藍天到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從移動支付、三d打印進入尋常百姓家到云計算、大數據加速推進。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二、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的政治制度模式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個就是它有一個代表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代表的是中國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現在我想說的是在西方的政治制度下,有沒有一個政治力量可以代表全體國民的整體利益,坦率的說,美國沒有,特朗普能代表美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嗎?多數美國人并不這么認為,希拉里能代表嗎?多數美國人也不接受,他們代表的只是背后財團的利益,這是西方政治制度最大的困境,這個中國共產黨就很好的發揮了這個作用。第二個就是怎樣產生領導人的政治制度,西方國家叫選舉,英文叫election,我們中國的政治制度叫選拔加選舉,英文名叫selectionj ?plus ?election,我們不敢說我們的這個制度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們跟你這個光靠選舉產生的領導人相比,我們更有自信。在社會利益方面,我國的政治模式的特點是社會政府的良性互動,這跟西方模式中主張的社會政府對抗,是一個鮮明的對照。我們國家選舉出來的領導人是一屆一屆接著干,西方國家的領導人是一屆一屆對著干。我們的這個模式既保證了社會的活力,同時也保證了社會的凝聚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建設了一個個通江達海的世紀工程、一個個邁向現代化的重點項目,敦格鐵路、太行山高速公路、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等,站在新起點,眺望未來,中國將集中力量實現新的歷史跨越,全國一盤棋的發展新版圖正從藍圖變為現實。全國人民緊緊的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黨中央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人民的支持。
三、中國制度自信來源于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
“四千余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縱觀世界歷史,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下來的只有中國,獨特的基本國情、歷史命運和文化傳統塑造了中國制度。我們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種天下胸襟,海納百川的包容文化,我們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家國情懷的深厚責任感、使命感,我們有“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擔當作為,我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說,中國制度既遵循普遍規律又不墨守成規,既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又反對照抄照搬,既吸收別人好的東西又保持自己的精華,從而在文化獨立性與開放性的結合中保持制度活力。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形成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定對中國的制度自信,在新時代,有擔當、有作為,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今天,讓我們接過上一代人手中的接力棒,不負年華,不負制度,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作者單位:中共潛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