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和人數逐年增加,而高考適齡升學人口數量呈現連年下滑趨勢,這對民航院校招生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建立生源基地校的合作模式,不僅可以維持穩定的優質飛行生源,而且可以提升生源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結合目前基地校建設工作開展的經驗教訓,提出加強飛行生源基地校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新時代高考改革穩步推行,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持續擴張,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錄取的高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今上大學對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沒有多大的稀奇。與之相反的是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減弱,高考適齡升學人口數量呈現連年下滑趨勢,生源短缺現象已有不同程度顯現。新時代,高等院校與高中之間的合作日益多樣化,其中雙方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生源基地校是重要的合作方式。由于民航行業要求的特殊性,民航飛行員的生源質量更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民航院校在高中設立飛行員生源基地校可以獲得更多穩固的優質生源渠道,擴大社會影響力,同時民航院校與生源基地高中之間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新形勢下,把握民航飛行員招生新常態,加強生源基地校建設,提升生源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著力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共享,是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鮮明特色的民航院校的重要手段。
二、建設生源基地校的必要性
(一)提高生源質量,擴大學校聲望
充足、優質的生源不僅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堅實基礎,同時是學校高層次建設和高水平發展的有力保障。建立民航飛行員生源基地校對民航招飛院校、高中和考生三方都非常有利。對于民航招飛院校來說,可以由此獲得穩定的優質生源渠道,有的放矢的對自身院校辦學特色、民航行業要求以及最新的招生政策進行宣傳,從而吸引更多的優質考生報考。即使是在通信如此發達的今天,仍舊有很多家長、考生認為飛行員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成為飛行員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因此建立生源基地校,可以通過高中在當地的影響力,在當地教育界形成聲譽優勢,從而在招生區域上占據主動,吸引其穩固的生源,提升民航招飛院校的影響力,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對于作為生源基地校的高中來說,由于民航飛行員錄取屬于本科提前批次,所以本校學生考取民航飛行員后可以記為本科上線升學率,而且由于飛行員在社會上的廣泛認可度,還可以借此擴大高中的辦學聲望。同時高中還會獲得當地教育部門政策扶持和幫助,獲得諸如在初升高過程中的優先選擇權和跨地域錄取權等優惠政策。對于有藍天夢想的考生來說,他們能夠提早了解飛行員報考的條件,通過提前了解民航飛行員的體檢標準,有意識的愛惜自己的身體,加強體育鍛煉,合理飲食規律作息,以達到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了解飛行員在高考錄取時對英語成績的單科分數線限制,可以提早打牢英語學習的基礎,做好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涯規劃,確定奮斗目標、促進成長。
(二)順利對接大學和高中教育,保持學生培養連續性
大學和高中是我國人才培養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以生為本服務學生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為國家、民族和社會選拔和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全面人才是雙方共同的目標和任務。而在這個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招生交流作為建立雙方關系的主要渠道,招生工作則是雙方最直接、最為突出的聯系所在。同時由于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高中與大學兩個教育階段的嚴重脫節現象使原本應該系統化的教育鏈條,被人為地隔斷了。例如民航院校培養飛行員時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對學生的一日生活制度管理相當嚴格,通過生源基地校讓學生提前了解并適應這種管理模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而少數適應不了的學生也可以提前放棄,避免被飛行院校錄取后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種管理模式,悔之莫及。一方面可以讓考生提前感受,便于更加科學的選擇自己學習的方向,同時對民航院校來說可以減少主觀方面原因產生的停飛率,錄取到真正有志于藍天的優秀學子,避免教育資源浪費。
(三)凝聚共識,適應高考招生改革需要
近年來各省市高考招生改革不斷推進,高考招生改革不僅對小學、初中、高中的基礎教育領域帶來全新的影響,同時也對大學高等教育的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于民航招飛工作是面向全國大部分省市開展的,通過建立民航飛行員生源基地校,可以更好的了解當地高考制度改革,對民航院校制定招飛人數、文理科限制和招飛標準有極大幫助。近年來,國家提出構建雙一流大學和雙一流學科的要求,而本科教育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基礎。社會公眾在選擇報考高校或評價一所高校時,首先關注的常常是這所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專業建設特色、辦學聲譽和校風學風。在“雙一流”建設的引領下,民航院校通過加強生源基地校建設可以根據民航業特色,結合招飛工作的實際問題和要求,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水平、提高社會聲譽來吸引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結構合理的生源,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競爭力。
三、加強生源基地校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深入開展多維度合作
民航招飛是一項時間跨度長、流程多的工作,一般從每年的十月份開始招收下一年度的飛行學生,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高考錄取結束。因此民航院校與生源基地校之間需要保持聯系,民航院校可以將生源基地校作為當地定點招飛場地,每年在招飛初檢階段在生源基地校所在地區設點,方便考生參與報考。同時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深入合作:1.對有條件的基地校,鼓勵其統一組織有意向報考飛行員的學生利用暑假期間來民航院校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學生可以親身到校感受民航院校特色的文化氛圍和行業特色,培養學生的民航興趣,有助于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職業規劃;2.組織基地校的領導、教師骨干到民航院校參觀學習,體驗飛行和模擬機訓練,到機場塔臺觀摩飛行訓練,同時鼓勵已經考取飛行專業的本校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互動聯系,更好的宣傳飛行員的知識和經驗,便于通過真實案例、親身體驗更好的做好民航院校宣傳工作。
(二)加強資源、信息互通共享
充分利用好生源基地校的溝通聯系平臺,加強民航院校與基地校之間的資源信息共享。民航院校可以組織飛行教員、飛行學生到生源基地校開展民航知識講座,負責招飛的老師到校宣傳每年最新的招錄政策,解讀最新的招飛體檢標準、成績要求等,在高考錄取前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網絡手段集中為基地校考生指導志愿填報。生源基地校在初升高的過程中選拔基地班生源時,民航院校可以派出招飛工作人員和民航體檢醫生參與協助,幫助生源基地校選拔符合飛行員資質的優秀生源。定期召開全國招飛基地校會議,將飛行學生就業后的工作情況、薪酬待遇統計好進行公布,用數據說話,將招飛工作落實到實處,充分發揮基地校的作用。
(三)基地校精準化建設,健全考核反饋機制
選擇生源基地校時,需根據歷年來本高中考取飛行學生的人數、生源質量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科學選擇。同時在每年高考飛行技術專業錄取結束后,統計各生源基地校的生源貢獻情況,在所有生源基地校中建立統一的評價體系,對貢獻突出的生源基地校可以通過開展掛牌儀式、公開表揚、寄錦旗感謝信等形式進行鼓勵,對連續幾年貢獻較差的生源基地校提出勸勉,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如果完全因為基地校方面領導老師不重視,沒有積極宣傳引導學生填報招飛的,要堅決取消其基地校資格。(作者單位: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航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