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超
彭某,女,19歲,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最近一個月發生幾次爭執,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狀況。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主要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和空椅技術,結合放松訓練分六次咨詢對其進行咨詢,緩解了人際緊張,消除了來訪者的焦慮緊張情緒,提高了睡眠質量,咨詢取得了預期效果。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女,19歲,大二外國語學院學生,身高162cm,五官端正,體態正常,來自江西省,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家族精神病史,有類似咨詢經歷。家中的獨女,跟父母關系融洽,尤其對母親比較依賴。父母是普通工人,父親44歲,工廠工人,性格忠厚;母親43歲,善良溫和。
(二)個人成長史
彭某足月順產,孕期母親健康,無用藥史。來自江西省一個縣城,家庭關系融洽。性格偏內向,從小喜歡獨處,童年過得輕松而愉快。自小成績良好,無重大生活變故。高考失利調劑進入現在不喜歡的專業。大一下半學期,轉入外國語學院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
(三)精神狀態
感知覺尚好,自知力完整,人格較穩定,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但是一談到與宿舍成員的情況,情緒緊張,焦慮。
(四)身體狀態
根據最近的體檢報告,身體無異常,但近幾周睡眠質量較差,食欲不振。
(五)社會功能
進入大學后的人際關系緊張,學習受影響。
(六)心理測驗結果
自評量表(SCL—90):軀體化2.1,焦慮分子2.4,抑郁因子2.2,人際關系2.4。測驗結果顯示軀體化、焦慮因子、抑郁因子、人際關系高于常模,其余結果在正常范圍內。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一)主述
求助者儀表整潔,體態正常。說到自己的現狀時,情緒比較激動,經常搖頭或嘆氣。整個敘述過程,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人格穩定,無幻覺、妄想,陳述問題主動,有主動求助的愿望。
(二)個人陳述
我性格比較內向,朋友比較少但都比較交心。開學初厭學。轉入英語轉業后開始認真學習,新宿舍同學都愛玩不學習,天天睡到中午,經常曠課,我早晨起來上課洗漱她們還要埋怨我打擾她們睡覺,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新宿舍已有一姑娘因為人際問題搬離,我經常看到她獨來獨往,感覺她并沒有好過多少。現在,自己連個一起吃飯洗澡打水的人都沒有,在別人眼里我肯定是個怪人。想改善或逃離這個宿舍。最近一個月,她們又因為一些小事指責我,幾番爭吵。自己最近變得失落、焦慮,夜間失眠,白天乏力,注意渙散。
三、評估與診斷
(一)評估
1.求助者精神狀態:感知覺尚好,邏輯思維清晰,情感表達自如一致,有一定自控能力,情緒上略顯緊張、焦慮。
2.社會功能狀態:與同學相處不和諧,對日常生活和學習有輕微影響,人際交往困難。
3.資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有自知力,對自己的狀況有客觀的評價,態度懇切,主動求助。
4.求助者問題的關鍵點:心理沖突是由現實生活事件(與宿舍同學摩擦)激發,導致情緒低落,是一般心理問題,屬于心理咨詢的工作范圍。
(二)診斷
該求助者屬于一般心理問題——人際交往產生的焦慮。
(三)診斷依據
1.根據三原則:該來訪者知情意協調、主客觀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主動求助,且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礙。
2.該求助者的癥狀如緊張、焦慮、煩惱、睡眠不好等病程一個月左右,未影響思維邏輯,對社會功能未造成嚴重損害,未出現泛化和回避,可以排除神經癥和嚴重心理問題。
3.心理測驗結果的支持:來訪者經過自評量表(SCL—90)測驗的結果顯示,來訪者在軀體化、焦慮因子、抑郁、人際關系高于常模,其余結果在正常范圍內。
(四)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三原則,可排除精神病診斷。
2.與神經癥相鑒別:該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會功能受損程度并不嚴重,病程不足一個月,問題也沒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經癥。
3.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也沒有泛化,持續時間不足一個月,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四、商定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的評估和診斷,同求助者進行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一)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幫助彭某消除不良情緒反應;改善睡眠質量;改善與同學的交往狀況,促進人際關系;改變其不合理的人際觀念。
(二)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
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使其學會自我心理調控,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達到人格完善。
五、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詢方法
1.合理情緒療法
2.空椅技術
(二)時間和費用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45-90分鐘,咨詢次數4次。
咨詢及心理測驗收費:免費。
六、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診斷評估及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時間:2019年11月7日
目的:
1.收集信息資料、建立咨訪關系;
2.進行初步診斷和分析;
3.確定主要問題及原因;
4.商討并制定咨詢方案、咨詢方法;
5.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
方法:攝入性會談、合理情緒療法、空椅技術。
過程:
1.填寫首次咨詢記錄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和規則;
2.量表測驗,把心理測驗結果反饋給來訪者;
3.通過攝入性會談收集臨床資料,明確問題及原因;
4.舉例向來訪者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使來訪者認識到A、B、C之間的關系,并和來訪者分析她本人所述具體生活事件。
5.通過空椅技術,幫助來者找出問題的深層原因;
6.布置家庭作業:運用A、B、C理論分析自己生活經歷中的事件,自己找出事件中的A、B、C。
(二)咨詢階段
第二次咨詢:
時間2019年11月14日
目的:
1.對心理問題進行分析;
2.與不合理信念作斗爭,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空椅技術
過程:
1.和來訪者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暴露的不合理信念,并嘗試著與自己非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
2.通過空椅技術,讓來訪者自己與室友進行對話,找出合適的溝通方式,找出問題的解決途徑
3.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彭某記錄帶來低落情緒的生活事件,并用合理情緒療法自己進行分析,找出自己不合理觀念及根源并進行自我審查和反思。
第三次咨詢:
時間:2019年11月28日
目的:
1.緩解焦慮緊張情緒
2.消除人際誤解
方法:空椅技術
過程:
1.放松訓練,進行身心放松。
2.空椅技術接入,讓來訪者扮演自己和其中一個室友,在兩把面對面的椅子上輪換位置進行對話。
3.重新進行簡單放松。清醒后,澄清來訪者空椅對話中的“誤解”,并鼓勵來訪者利用溝通技巧在生活中真正解除誤解。
4.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彭某繼續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對自己經歷進行分析,找出自己不合理觀念及根源并進行自我審查和反思;
(三)結束階段
第四次咨詢:
時間:2019年12月5日
目的:
1.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模式;
2.進一步鞏固新的合理信念,培養溝通技巧;咨詢結束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家庭作業:檢查評估求助者的家庭作業,反饋結果顯示,求助者對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分析到位,領悟比較好;
2.了解與室友溝通狀況,對求助者的進步給予正性反饋與強化,鞏固合理信念。
3.進行SCL-90重復測驗,對照開始時的測驗情況,評估咨詢效果。
4.咨詢結束
七、咨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自我評估
彭某表示經過咨詢,情緒改善,與同學能夠正常交往,睡眠恢復正常,適應能力增強。
(二)咨詢師的評估
咨詢目標基本實現,焦慮和抑郁情緒基本消除,人際關系狀況改善,睡眠質量提高。能夠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悅納自己,人格近一步得到完善。
(三)心理測驗復測:
SCL—90測驗結果:軀體化1.4,焦慮分子1.6,抑郁因子1.6,人際關系1.5。其他因子分值均低于2在正常范圍內。
通過以上評估,說明本案例的咨詢基本達到預期效果。(作者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